孔尧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突出组织属性,以实践教育为基本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红领巾寻访雕版印刷”的寻访活动中,通过队员们认知体验、情境体验、考察体验和活动体验等探索途径,将大运河非遗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播进儿童心田,从而实现儿童对大运河非遗文化形象化的构建,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一、大运河非遗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育人的内涵与价值
大运河非遗文化与一般非遗文化相比有着地域性的显著特征,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简单具象性和复杂抽象性相结合;二是集中连片型和单一零散型相结合;三是开发成熟型和尚待挖掘型相结合。这三类特征注定大运河非遗文化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亲和力与说服力,是“大思政课”的天然教育素材来源,能够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对“大思政课”开展的活动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二、大运河非遗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
从教育学视角出发,儿童政治启蒙教育中的情感发展基本过程为看到—感受—追求。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体验生成的基本过程为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地处大运河河畔的扬州自古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落实跨学科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通过“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红领巾寻访活动,亲身实践体验,沉浸式育人,融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认知体验入目:一个奇怪的“雕”字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为了将这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转换成学生能够直接感悟、可以触摸的现实,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认知体验式学习。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雕版印刷的认知回归起点,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建构。
在班队活动课中,他们欣赏了辅导员老师收藏的雕版印刷藏品,看到了与日常不一样的印刷方式,触摸了与日常不一样的纸张。红领巾寻访小队利用假期参观了坐落在大运河河畔的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门口一个奇怪的“雕”字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并由此开启了寻访之旅。
(二)情境体验融情:走近雕版
当队员对抽象的非遗文化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教师应进一步实现情感的唤醒,让非遗文化中蕴藏的古人智慧与民族精神入脑、入心。此时,教师可指导队员们开展情感体验式学习,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经历情感唤醒,体验融情的过程。
“邗江自古善刊刻”,扬州市邗江古籍印刷厂坐落在运河畔的杭集镇,是雕版印刷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全唐诗》就是在这里雕刻印制的。在参观印刷厂的过程中,队员们看到了一本古籍的诞生过程。
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了雕版印刷主要工序中,雕版是最困难的,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人,一天也只能刻几十个字。同时,队员们还发现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人年龄均偏大,他们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队员们心生困惑:在科学技术如此先進的今天,雕版印刷为何依然存在?
(三)考察体验明理:触摸雕版
考察体验是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事物进行理性辨析后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情感已然唤醒,欲升华情感、融情明理,则需深入考察体验来深化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思辨、明理。
在省级雕版雕刻大师沈树华先生的工作室考察时,他正在雕刻《山海经》中的一个画面。队员们看到沈爷爷因常年从事雕刻工作,手上早已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便问道:“沈爷爷,在科学技术如此先进的今天,雕版印刷一天只能刻几十个字,为什么还要坚持呢?”沈爷爷回答道:“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有义务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队员们豁然开朗,由“为什么”到“为了什么”的过程,认知在考察体验过程中由模糊到明晰。雕版印刷这项传统技艺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一刀一刀不仅在雕刻着雕版,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匠心精神的体现。
(四)活动体验导行:体验雕版
学到的知识、体验到的情感、明白的道理,只有通过行动实践才能真正发展成为素养。
队员们亲身体验了刷印,他们将制作好的雕版刷上墨水,将宣纸铺在上面,用板刷刷匀,再取下宣纸。
通过活动体验,队员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雕版印刷能传承千年,不仅因为技艺的精湛,更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初心不渝的热爱、矢志不移的坚韧、臻于至善的追求。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须以匠心筑梦,砥砺前行,做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以保证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大国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在大运河非遗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以团队活动为依托,通过红领巾寻访活动,调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沉浸式的文化洗礼与熏陶,使队员们对大运河非遗文化雕版印刷的认知,从具体化到形象化,入目、融情、明理、导行,完成认知的明晰、情感的升华、思辨中明理,将厚植文化自信的行动落细落实。“大运河非遗文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协同育人,有利于大运河红色文化的学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队员们知乡、爱乡、建乡,厚植家国情怀,也赋予大运河非遗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