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春蕾小学 邓素娇
落实语文要素是部编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对落实语文要素普遍比较重视,但由于教师和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下的小语课堂中语文要素落实普遍存在着要素解读不深,泛泛而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视要素落实过程以及要素缺乏关联等现象,不能真正使语文要素在课堂得到有效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有的是以单个训练内容存在的,有些是以多个训练内容存在的,即使是单个训练内容,其涉及到的知识、能力信息等方面也很广,如果教师不能对语文要素进行全面准确地解读,也就很难使语文要素在课堂得到有效落实,可见,教师要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认真解读语文要素,确定好这一课的要素要求,是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四篇课文,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就要结合单元课文特点,对语文要素进行全面解读。如《搭船的鸟》一课中主要采用了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的。《金色的草地》一课中主要是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进行观察描写的。《我家的小狗》一课主要抓住了小狗学“狗”字时候叫得最欢和敢跟着火车赛跑两方面进行观察描写,突出了小狗的淘气可爱等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主要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进行了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板块又对如何观察事物进行了进一步细致地说明。统揽本单元课文特点以后,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主要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等方面来对“观察”这一语文要素进行全面深刻地解读,为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提供条件。
“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一语文要素涉及到诸多方面,如果教师不能从观察这一范畴对语文要素进行全面地解读,那么学生对观察的理解认识也只是皮毛,很难真正习得观察的基本方法,更别提语文要素在课堂的有效落实。可见,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与解读语文要素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类型众多,形式丰富。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课堂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就需要依据语文要素及课文特点,对其进行分解与细化,以使其能够与学生的接受认知特点相吻合,这样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哪些词句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呢?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指出:“看到这样的词句,我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从这可以看出教材中为学生提供的关注新鲜感词句的方法是先多读几遍,再抄写下来,这是关注具有新鲜感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没有听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它们作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进行关注。“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种句子对学生来说十分新奇,可以作为学生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要素学生单独阅读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这些语文要素进行分解或者细化,这样学生接受或者理解起来也就会显得相对轻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要依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教会学生关注课文中新鲜词句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高效落实。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语文要素跟阅读经验方法等有关,教师注重对学生落实语文要素中方法经验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迁移运用,可以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深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让语文要素在小语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
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本单元第二篇课文选编的是丰子恺的《手指》,课后小练笔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仿照着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五官中任选一个,写上一段话。”教学这篇课文时,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受到风趣的地方,并说说这些语言风趣在哪里。如果教学止步于此,那么学生对于风趣的语言感受不会多么深刻。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可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可以让文章显得幽默风趣的写作秘妙:巧妙运用修辞,用词要准确丰富,并能够通过对大拇指承担工作的描写来把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运用到极致。了解到这些特点以后,教师就可以把作者描写大拇指的方法迁移到我们的五官上,使学生明白五官也有着不同的样貌与作用,并试着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一写。
注重对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课文特点,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地落实。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落实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围绕语文要素,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对语文要素有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夯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牛和鹅》一课为例,该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许多教师在落实这个语文要素的时候,只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课后练习中对学生的批注要求让学生进行批注,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怕鹅的地方进行批注,从而使学生习得抓住细节与感受进行批注的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批注方法迁移批注,可以真正把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该案例中,教师注重对语文要素的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习得了批注阅读方法过程,夯实了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了批注阅读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落实了语文要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呢?教师可以采取把语文要素与文本语境无缝衔接的方式,使他们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实现落实语文要素与文本语境的相得益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它笨拙地从一……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如果学生对句子不理解,也就很难把小毛虫的努力、坚持向上等精神讲出来。为了促进学生对“笨拙”一词的理解,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两片叶子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呢?这儿有两片树叶,哪位同学能够把小毛虫是怎样从一片树叶爬到另一片树叶上的演一演?”在学生表演完以后,教师对学生说:“这么一点距离,小毛虫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当小毛虫做完这些的时候,小蜜蜂—,七星瓢虫—。”有学生说小蜜蜂已经在花丛里飞了几个来回,有学生说七星瓢虫已经……通过语境比较,学生对“笨拙”一词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这种融合教学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单独进行,而要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语文要素的落实无缝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要素有效落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学习的迁移运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要素的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