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禹城市泺清河小学 李建勋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学情与需求出发,来搭建语文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习与语言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言有借鉴意义。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不可避免会与教师产生矛盾,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情境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以真挚的专业情怀对待学生、对待课堂,以此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审美建设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四个层面,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可以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独立表达观点,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这也需要教师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真实参与、获得感悟,在思维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拓展。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所接触的新鲜事物也在逐渐增加,这也在无形中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这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驱动力,要想使学生倾注所有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以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情感和情境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更关注在情境中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目的在于使学生参与情境体验获取真实感悟,借此达到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应坚持以人文性为原则,在传递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向学生传递真实情感,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语文课程的魅力,以期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1]。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在7—13 岁之间,这个年纪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趣味性情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反之,情境一旦变得刻板、单一,便无法被学生顺利感知,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推动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大量的传说、神话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歌等,课外的扩展材料也非常多,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创造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始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课文的话题作为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有趣的环境中开发自己的语言思想,让他们主动加入课堂教学活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对有限,由于当前所积累的语文知识不足以支撑高难度学习需求,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与学习自信。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生活场景之中积累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实际生活场景为落脚点,来搭建生活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和学习任务之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借助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与求知欲,使其进一步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价值。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人文、艺术、科技、自然、历史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内容复杂、层次多元。受学生学习经验与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2]。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教学中,为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教师需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场景。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获得真实感悟的同时,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进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使得他们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王国礼曾谈道:观察是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而言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引导学生选择观察对象,在循序渐进中总结观察规律,使小学生在观察大自然当中的静态事物与动态事物的基础上,累积观察经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这篇课文时,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前往当地公园或植物园观察荷花。观察角度为:荷花的香气、荷花的颜色、荷花的形状,学生将观察内容及个人感受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照文章中描绘荷花的词句,分析文章中作者用来描绘荷花的词汇和语句是否合适。需要向学生讲解作者对荷花姿态的描述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在课前有没有看到其他不同形态的荷花呢?你们能不能用拟人或者比喻的修辞方式来描述它们?针对该问题,学生需要调用现有的经验以及曾经观察到的画面,结合自身想象给出问题答案。如:“有的荷花耷拉着脑袋,就像一个不太开心的小朋友。”“有的荷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只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它的四周都是绿绿的荷叶,害羞极了。”借助学生观察经验,建立想象情境,使学生结合现有经验在想象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教师需要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符合特定学段学生的学情。这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境,从而拉近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3]。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摔跤》,摔跤这一民间游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这一文章当中包含大量的比喻式短语与连续的动作描写,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理解困难。针对学生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向学生举例,通过出示图片、视频的形式搭建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两两为一组演示。如此一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可以理解“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冷绊子”等陌生短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搭建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设置趣味化、多元化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内容有一种亲切的感觉。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游戏情境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趣味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学习。合理的情境能起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选取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精准领悟知识内涵。
第一,建立悬疑情境激活学生好奇心。悬疑情境适用于记叙文教学,教师需要对事件过程、结局加以概括后提出问题,借助问题激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陌生感。对于虚构类记叙文,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生动,也更有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创建趣味情境。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利用提前制作的胡萝卜卡片,向学生介绍胡萝卜先生。说到“胡须”这个词的时候,胡萝卜的嘴巴上面有一缕胡须。把胡萝卜的胡须比喻成一个风筝,或者是用来晾晒鸟儿尿片的绳索,那么就把胡须留得更长一些,然后把尿片和风筝的图片都贴在胡须上。这时,问题来了:胡萝卜的胡须还能是别的东西吗?教师需要选取形象的比喻继续“粘贴”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上,这一方式相对于枯燥单一的文字讲解而言更加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构建语言情境。语言情境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古代诗歌教学与现代诗歌教学。文言文与诗歌均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同时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背后也蕴含着作者个人真实的思想与情绪。然而,学生在遇到内容简短且年代久远的古诗和文言文时,往往会形成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其学习热情必然逐渐消退[4]。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与诗歌,教师需要根据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搭建语言情境,鼓励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陌生词句。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在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天”的甲骨文搭建情境。首先,提出问题: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卡片上的字是什么?这个卡片下面的部分是“一个人张开双臂”,上部为圆形,象征人体至高之处。古代人们以为天下之顶即“天”,故“天”即“天”。其次,一边展示天门山的照片,一边提问:唐朝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所作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中,“望”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猜测含义之后,再次针对文字进行讲解,使学生体会文字内涵,推测天门山的特征。这种借助语言情境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能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三,搭建审美情境。审美情境适用于散文教学,散文是一种描绘情感、记录经历的文体,具有审美性特征。在讲解散文类文章时,教师应紧握文章之美,使学生体会文本所谈到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文从不同的感官对丁香结的外貌、颜色及气味做了详细叙述。作为一种生活中较常见的植物,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要求学生观察丁香花并做好记录。在课上,则结合图片、视频搭建审美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上,通过与教材对比,来感受丁香花的形态美、色彩美和香味美。与将丁香特性直接注入课堂中的教学方法相比,创设一个美学环境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专心地去体会丁香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媒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增添教学的吸引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第一,教师需围绕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利用现代媒体搭建学习情境时,需要立足学生需求与学习层次,以创新性、灵活性、多元性为原则,增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5]。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进入草原、体验草原,因此不了解草原文化,难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中营造出来的情境“原封不动”地再现出来,让学生走进大草原,亲身体验到文章中展现出来的草原风情。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蒙古歌曲如《美丽草原我的家》《牧歌》《天堂》等播放给学生听,并配有录像,让学生欣赏蒙古服饰、蒙古饮食、蒙古风景,以及草原舞蹈。这时,教师提问:你们每个人都到过草地吗?在你的脑海里,大草原长怎么样?通过简单的对话将学生“带到”草原当中去,让学生跟随作者对大草原的描写,感受大草原的风光。在导入环节,借助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体会作者在文本当中所塑造的美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草原人民的好客以及草原美丽的风景。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将草原情境真实地再现出来。如在本文第二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此时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使学生对作者此处的词句描述产生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又或是在讲解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时,为学生呈现蒙古包的视频与蒙古族特有的歌舞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大草原的特色民俗。
第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渲染气氛。文章与音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如同音乐一般,有特有的旋律和美感,在教学中以音乐为工具渲染学习气氛,对于引起学生共鸣而言也有积极作用。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呈现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色。在音乐的辅助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尽管学生并未亲自体验瀑布的降临,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看到瀑布时内心真实的情绪与感受。《高山流水》这首音乐的加入,使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真实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实现文字理解与情绪体会的有机融合。
简而言之,新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全方位的需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除了要起到指导和激励的作用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情有足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细节,在为学生搭建真实生活场景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要善用智慧化教学工具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丰富学生情绪体验的同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