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2024-05-17 20:21董东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留学生海南文化

董东栋

(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对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来华留华学生日益增多,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中国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通过中国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国际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总之,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及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不断变化和演进。

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上对自己的价值、实力和发展方向的信心和自信心。其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历史性

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当前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2 民族性

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独树一帜,独具魅力。

1.3 开放性

文化自信并不是排斥其他文化,反而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国家,能够积极地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4 创新性

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会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而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在文化自信的推动下,不仅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文化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5 实践性

文化自信不是空谈理论,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落实。只有将文化自信融入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1]。

总的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应当珍视和培育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成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支撑。

2 文化自信视域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意义与原则

2.1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意义

2.1.1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中国文化教育,来华留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教育的深入,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与中国人沟通交流,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环境。

2.1.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中国文化教育,留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儒家、道家等思想,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在中国文化的教育熏陶下,有助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2.1.3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通过中国文化教育,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从而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中国文化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留学生在与自己国家文化的比较中,发现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2]。

2.2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原则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1 以人为本与传承创新的原则

尊重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关注留学生的发展,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目标,为留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服务。同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留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

2.2.2 立足本土与全面重点的原则

一方面,以中国本土文化为根基,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关注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使留学生在中国文化教育中既能感受本土文化的韵味,又能具备国际视野。另一方面,需要突出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即在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使留学生能够把握中国文化的主脉。

2.2.3 融合多元与持续发展的原则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其次,在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中,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够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最后,注重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为留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学习平台[3]。

3 文化自信视域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3.1 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需要根据留学生的不同背景、需求和兴趣,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对留学生的背景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他们的国籍、母语、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根据调查结果,将留学生分为亚洲留学生、欧洲留学生、非洲留学生等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其次,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让留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等。结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例如:海南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包括琼剧、黎族歌舞,又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如黎锦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留学生兴趣点,灵活选择海南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体验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入海南文学元素。例如,介绍海南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海南文学的魅力。同时,根据留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进步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计划始终符合留学生的需求和兴趣[4]。

3.2 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整合资源。例如:经典阅读,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经典著作的阅读课程,使留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艺术体验,设置海南传统艺术体验课程。课程目标设定为: 了解海南传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包括琼剧、黎族歌舞、椰雕等;体验海南传统艺术的创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留学生对海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课程内容包括:一是琼剧体验。邀请琼剧表演艺术家为留学生们讲解琼剧的历史、唱腔、表演技巧等,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表演。二是黎族歌舞体验。介绍黎族歌舞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邀请黎族艺术家现场表演,并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黎族歌舞。三是椰雕体验。讲解椰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椰雕作品。四是海南民间故事欣赏。讲述海南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海南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使来华留学生理解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留学生而言,可以开设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让留学生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同时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一方面,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和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以及用药禁忌等内容。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以及诗词、书画、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形式。以课程为载体,引导来华留学生探讨中医药理论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从事中医药事业或进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5]。

3.3 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为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视频等手段,使留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中国文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PPT、视频、音频等,为来华留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为例,当地人称之为“三月三椰子节”,是一种展现当地文化和民俗的盛大节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可以使用PPT 呈现椰子节的历史、文化、活动内容等详细信息,同时加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过PPT 的交互式教学,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椰子节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当地的文化和民俗。其次,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留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椰子节的氛围和景象。视频中可以包括椰子节的现场直播、民俗表演、美食展示等内容。同时,可以加入英语解说,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最后,音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用来呈现当地的音乐、歌曲、民间故事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当地的音频素材,让留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和民间故事,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课堂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最后,结合实际设计并落实个性化教学计划。一方面,根据留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使留学生能够学习到更贴近他们需求的中国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文化的最新发展动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留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最新风貌[6]。

3.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跨文化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敏锐性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来华留学生理解和适应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跨文化教育理论、中国文化知识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其次,健全教师培训机制,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对于教师培训的效果,应该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评估可以采用教师自我评估、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7]。

3.5 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通过举办各类海南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间艺术表演、中华美食烹饪、中医药养生等,让留学生亲身体验海南文化的魅力。一是组织留学生参与海南当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椰雕、黎锦、陶瓷等。通过动手实践,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同时也能感受海南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创造力。二是邀请海南当地的艺术家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如琼剧、黎族歌舞、儋州调声等。来华留学生既可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也可尝试学习这些表演技巧,体验海南民间艺术的魅力。三是安排留学生参与海南美食烹饪课程,如海南鸡饭、椰子饭、海南粉、抱罗粉等。特别是海南粉、抱罗粉等,深受民众的喜爱。其中,抱罗粉又称海南乌冬面,有汤底和腌面的吃法,汤底由猪骨熬制,非常的鲜美浓郁。另外,海南粉细细的,容易挂汁。让留学生了解、制作包括海南粉、抱罗粉等在内的海南美食,其更好地了解海南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巧,也能品尝到海南美食美味。四是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医药养生课程学习,了解海南当地的中草药资源和中医药养生理念。留学生学习中医药养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可以感受中医药在海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活动,留学生可以全面地体验海南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海南文化。

其次,社会实践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方式。可以组织留学生参观海南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等,让他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此外,还可以安排留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支教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

再次,志愿服务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方式,可以让留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鼓励留学生参与环保、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和温暖。

从次,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关于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留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如书画展览、摄影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留学生可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做好留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8]。

3.6 注重评价与反馈

在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与反馈,可及时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教育的满意度,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满足留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首先,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应用等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全面了解留学生在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因此,应加大对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其次,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来华留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提高自己。定期对留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依据。为了能够及时、充分了解留学生的反馈意见,需要建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留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最后,根据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留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要采用更加符合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9]。

3.7 拓展合作渠道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于医学院而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与国际高校、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开展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与国际合作伙伴分享教育技术和经验,有助于医学院在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一是拓展合作渠道。医学院应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二是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联合培养项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提高教师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中国文化教育相关研究,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医学院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优化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中国文化教育与国际融合程度加深,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全新、优质的教育服务,不仅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10]。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来华留学生逐步融入社会环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为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遵循相关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与传承创新、立足本土与全面重点、融合多元与持续发展等,通过上述策略,实现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留学生海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谁远谁近?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