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坤
广东珠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800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属于极为关键的内容,软土地基由于其特殊性质和水利工程的高要求,使得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都属于重要的难题。软土自身的性质决定其无法拥有较高的承载力,也给处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加上工程规模较大,环境、地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相关处理技术的实施面临着一定的难题。故而就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积极的探讨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对更好地掌握软土地基处理办法,提升地基处理质量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孔隙大是软土地基的重要特性,主要是由于其含水量较大,土壤颗粒之间产生胶结的效果,形成了较为松散的颗粒,无法像普通泥土一样拥有可靠的可压实性。孔隙较大的特性使得软土地基的密度和强度均比较低,不采取措施进行压实,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因此水利工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特殊处理。
软土地基表现出明显的透水性差的特性,其垂直方向上的渗透系数一般只有10cm/s,几乎很难有水渗透出来,而这也容易导致水分在土壤中积聚,使得软土地基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液化、流动等现象。透水性差也给排水固结作业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通常需要施加额外压力,才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固结效果[1]。
软土地基对水分的敏感性较高,当其在吸水或者排水的情况下,土体的力学性质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土体强度和刚度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地基吸水后容易产生膨胀和软化问题,使得地基承载能力下降,对水利工程相关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软土地基具备一定的流变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和流动的情况,并随着时间的持续增长,流变性特征表现得也就越为明显,反映到水利工程实际中,则体现为边坡、堤岸容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失稳问题,对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换填垫层处理技术指的是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弱土层进行清理,而后以性能良好的填料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办法。
软土地基换填垫层前需要对换填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查,这包括软土地基的性质、厚度、含水量等参数的测定,调查地下水活动情况。尤其是软土层的厚度的测定,这直接决定了换填的工程量,若是厚度较大,将会增加换填成本,最佳厚度一般在200~300cm之间,超出这一厚度,需要考虑其他处理办法。
合理选择填料是提高换填垫层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一般选择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及沙砾,不得使用风化岩石等其他软弱材料进行换填。同时要考虑填料的颗粒大小、形状、密实度和排水性能等因素,力求实现最佳的换填效果。填料颗粒、形状不均的情况下,可通过人工筛选的办法,保证其均匀系数满足换填要求,同时也将填料中的枯草和垃圾清理干净,避免影响到地基处理效果[2]。
填料铺设前,宜将坑内杂物清理干净,去除浮土,而后以分层填筑的方式,将填料均匀摊铺在坑内。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0cm以内,填筑过程中使用压实机械对填料进行压实,保证填筑效果满足要求。待填筑完成后,应实施质量检验,明确地基密实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以进一步保障换填质量。
堆载预压处理技术是通过土石料的堆载产生荷载,对软土进行预压,促使软土提前固结并发生沉降,而后使得施工后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堆载预压处理技术的原理较为简单,对技术及机械的依赖性较低,通常与排水固结处理办法进行联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堆载预压处理后的软土地基,一般不会再产生较大的沉降,解决了软土地基在施工后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保证了处理效果。堆载预压处理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在工期不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对这一办法进行应用。
堆载预压处理的关键在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压荷载,并以科学的方式施加在软土地基上。荷载大小控制方面,原则上不得小于地基设计的荷载,施加方式上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均匀荷载、不均匀荷载或者变荷载的方式进行施加。荷载施加时间和持续时间关系到预压效果,应当根据地基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确定这一参数,以确保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充分的压缩变形,并达到稳定的状态。在施加荷载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如使用合适的载荷传递板或垫层,以确保荷载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避免局部过载或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预压荷载施加期间,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应力监测等,以评估软土地基的固结和沉降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进行预压荷载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固结和沉降效果。待软土地基沉降与固结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卸去荷载作用,避免长时间的荷载压力导致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预压过程中应当注意堆载的方式方法,以分层、分级的策略逐步增加荷载,以避免荷载加载过度而超出地基承载极限,产生剪切破坏,无法满足施工质量[3]。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在软土中设置排水设施,促使土体中的水体被排出,而后实现土体的压缩固结效果,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属于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办法,尤其是在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效果较为明显。其利用了地层本身的透水性,通过排水设施和预压作用,来加速软土的固结,促使软土地基尽快达到预期的固结效果。
利用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除了基础的排水设施以外,还需要加压系统的支持来加快排水效果。排水目的的实现,主要利用了土层自有的透水性,通过设置砂井、塑料排水板等竖向排水体,促使水体从土体中渗透出来并被排出去。加压系统则包括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等办法,其中真空预压是通过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形成气压差,将土体中的水体快速从孔隙中排出,加快土体的固结。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严密的勘查和设计,确定合理的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排水设施和加压设备,以保证排水固结效果。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排水速度及排水量进行控制,避免过快排水导致软土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地基的固结时间与排水体的设置、荷载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在作业完成后,通过检测作用来明确地基的固结效果,促使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常用技术,在泵站、水闸等结构的施工中应用极为普遍。这一技术表现出适应性强的特性,尤其是针对淤泥质土、粉质土等软土,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利用水泥作为固化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处钻进并搅拌,促使水泥与软土充分混合在一起,待其固化后便形成整体性和抗水性良好的桩体结构,并与周围的土体之间,形成复合性质的地基,满足水利工程对承载力的要求。
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为确保处理效果,需要通过试验的方式,对水泥掺入量进行确定,这将决定处理后地基的抗压强度等指标的实现。同时需要通过试桩的办法,来对搅拌工艺进行试验,进一步验证最佳的泵送压力与时间、搅拌机提升和下钻速度、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搅拌过程中,搅拌器应当逐渐提升,确保搅拌范围覆盖整个钻孔长度。对于搅拌不到位的情况,可对需要的桩体进行复搅,以确保水泥和土体之间的充分混合,确保成桩质量[4]。
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浆液配置完成后应当尽快使用,不得长时间进行存放,以避免其相关指标下降,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原则上浆液存放超过有效时间后,就不得再行使用。搅拌过程中若是遇到硬土导致搅拌阻力较大,可通过加压的办法确保搅拌效果。搅拌过程中应保持连续喷浆,因为个别原因导致浆液无法及时供应,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将搅拌头下放约50cm,待来浆液后再继续进行施工,以避免因供浆不及时而导致断桩问题的发生。
硅化处理技术指的是通过硅化物溶液来对软土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一种办法。硅化处理技术本质上属于一种化学固结处理,利用了硅化物溶液与土壤颗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酸盐胶结体,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有着加固作用快、工期短的特点,但同时其成本也比较高,对于渗透系数较小的软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需要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硅化处理技术需要在前期进行地质上的勘查和设计,根据软土特性,来进一步确定硅化物溶液的类型、浓度、用量和施工方案等,为施工活动的展开提供基本的指导作用。硅化物溶液通常由硅酸盐或硅酸盐前驱体、水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其具体的配比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硅化物溶液可通过钻孔、喷射及压力注入的办法注入土体中,其中钻孔注入是在软土地基中钻孔后,通过注入管将硅化物溶液注入孔洞中;喷射注入是将硅化物溶液通过喷射设备喷射到软土地基中;压力注入是通过注入管施加压力,将硅化物溶液注入软土地基中。这一过程应注意注入的速度和注入量,以确保硅化物溶液分布上的均匀性,促使其可以同软土地基中的颗粒充分发生反应,形成硅酸盐胶结体[5]。
硅化处理的反应时间通常比较长,在等待充分反应胶结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软土地基的稳定状态,尽可能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或承受过度的荷载。在硅化反应完全后,需要对处理的效果进行检测和验收,这包括地基承载性试验,硅酸盐胶结体强度试验等,以全面评估硅化处理的效果,了解软土地基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极为关键,一旦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因为软土性能指标的不足,而对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因此采取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软土处理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排水固结、堆载预压等办法,这些办法能够有效对软土地基的相关指标进行改善,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应用相关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办法,并严格控制质量,以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