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理机制及实现路径

2024-05-17 08:29闫臻奕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共生红色思政

闫臻奕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2021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国家长足发展重要战略[1]。作为红色资源的一部分,红色档案资源是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素材,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质量,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2]。

近年来学界对红色档案及其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于红色档案的教育价值和路径实施等几个方面。如鄢嫦(2020)、刘青(2021)等人对红色档案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从档案馆、学校等两个主体入手,立足档案资源,挖掘区域内特色档案、挖掘教育界特色档案等观点。王方、侯硕、娄策群等人论述了红色档案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意义,以及培养体系中影响因子的构成、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红色档案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从机制、内容与载体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的途径。

综上所述,学界年对红色档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多数停留在应用方面,缺少学理性分析,对红色档案怎样融入思政教育以及实践路径的原理相关研究并未出现。因此,笔者以共三理论为视角对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原理及其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一、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规范大学生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程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有些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推进思政教育改革,但从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其在学生学习以及老师授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Z”时代大学生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文化发展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往往喜欢追寻潮流,以及自身的独特性。对传统思政教育缺乏兴趣,使他们对思政教育产生了一种消极倦怠的态度,使其不能完全将思政要求的行动原则、思想规范、道德标准等内化为自身行动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理论了解不够透彻,对其内容的解读和运用仅仅停留在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播层面,不仅如此其教学形式较为刻板虽然大多数高校和老师但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仍以“灌输式”的课堂形式为主,致使思政育人的目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综上所述,需要寻找新的素材让其与时代相适应。红色档案作为革命档案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见证,就真实性和生动性,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求真心理、求新心理相契合,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发思政教育的活力,对其教育形式、内容进行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质量。

二、共生理论契合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

共生理论起源于生态学,指不同物种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3]。随着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关注,共生理论逐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以此共生理论为视角进行研究,印证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内在逻辑上的可行性。

(一)目标共生是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前提

共生体系是一个复杂包容系统,里面包含众多共生单元,每个共生单元原本有各自的目标,为其指明发展的方向。但是当它和其他共生单元一起构成一个共生体系使,必须围绕着共生体系形成一致的共生目标,否则没有一个明确地进行方向就会造成各说各话的混乱局面,无法构成一个有效的共生体系。由此,可证明目标共是构成一个有效共生体系的前提。

以此视角进行剖析,红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学校、红色档案、行政部门等多个共单元构成了以“大思政”为主体的共生系统,红色档案作为其中的一个共生单元与“大思政”育人的目标相一致,由此逆向推知证目标共生是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前提。

(二)内容共生是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础

依据共生协同理论,各共生单元依据点共生、间歇共生、一体化共生等形式将他们的职能、功效进行协调、融合形成内容共生构成共生体系的基本内容使,共生体系有了“血肉”而不仅仅是一副“骨架”。

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确博物馆、档案馆、学校等各共生单元彼此之间相互协调、融合形成内容共生组成了以“大思政”为主体的共生体系,满足了高效思政教育增其吸引力和说服力的需求,也满足了红色档案需要青年才俊传承的需求,有效弥补各共生单元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板,使“大思政”这个共生系统在运转时候将思政教育的效果最大化。由上述可知内容共生是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以共生理论为视角印证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逻辑上的可行为,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教育的路径分析

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要有档案馆、博物馆、学校等几方协同运行,不仅需要厘清“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更需要探寻“如何融入、怎样融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完善融入体制机制等形式有效地提升了融入的效果。

(一)融入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思想引领、价值观构建的主渠道是思政教育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红色档案以融入校本教材、利用现代现代技术手段等形式融入思政课堂,将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融入思政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

1.融入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以学校为中心依据学校自身需求由教师团队联合,遵循教学规律,由众多教师联合研发形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红色档案各不相同,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应结合当地学校的情况将其融入校本教材。如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将南京特有的雨花英烈档案融入学校特有的《形式与政策》“江苏省情篇”的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使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2.以沉浸式教学的形式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

沉浸原有的意思是浸泡,指物体浸入水中的一种状态。现在多用于比喻某些人身体、心理全神贯注于某种情境或思想活动的情感状态和心理体验[4]。1975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沉浸式教学理念即创造令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环境,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提升教育效果。因此在红色档案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VR眼镜、数字化演播、移动直播与虚拟仿真等形式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教学平台将红色档案中所具有的人物、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大学生眼前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内容吸引力、理论说服力和思想感召力。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利用数字VR技术结合学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讲习馆,创立数字图书馆打造沉浸教学空间以隐性教育的优势提升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将红色档案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通常以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呈现,其作为一种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因此在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氛围感,在不知不觉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如以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舞台剧等形式营造浓郁的“红色”校园氛围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切身的体会。

首先,以红色档案中的英雄人物为创作原型将其搬上校园舞台剧的舞台,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作品过程中习并了解红色档案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使他们对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了。有利于唤起教育客体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其次,选择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校庆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档案方面的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仪式庆典等有关形式来构建学生对于红色档案的集体记忆对其所蕴含的红色进精神进行传承。以中宣部为列中国青年报app创办了百年党史竞赛活动对于进入全国前100的同学给予证书和奖品奖励。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加强对党史和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河北工业大学于2021年举行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学生红歌校园歌手大赛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传唱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党史学习,实现了美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目标。

最后,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与档案相关的红色文创产品。文创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将红色档案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创作成相关的文创产品,以无声的形式将红色档案所具有的价值及内涵传递给大学生,提升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的高校可以联合设计一款红船盲盒系列文创产品。将参与建党的人物设计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盲盒”,使学生在无形中对建党人物和历史有了详细的了解。

综上所述,红色档案通过多层次全类型校园文化活动发掘高校红色档案育人资源,使红色档案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拓展了红色档案育人范围,丰富了校园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红色档案育人目的。

(三)将红色档案有机融入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之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是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阵地[5]。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教学形式与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展开合作,利用其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打造高效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红色档案“产、学、研”相结合。确保红色档案向学生心里走、实里走、深里走,增强红色档案的育人效果。以江西省为列,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根据地,在党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许多足迹。

因此在江西省档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茅坪革命旧址群、砻市会师遗址群等地方蕴藏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江西省的高校应与其进行沟通协商打造红色精神教育基地,利用时间课堂带学生近距离接触红色档案感受红色档案所具有的精神内涵。

(四)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一个体系运行的基础,建立科学考评体系有利于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确保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内容的多少纳入教师考核标准,通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考评体系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促进教师积极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

其次,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举办与红色档案相关的讲座、主题班会等,并对参加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学分,以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红色档案相关的活动。

最后,各省份地市依据自身情况可以设立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专项奖金,并组成专家组对申领这项奖金的教师的研究目标、进程和其成果进行评估,并依据研究成果转化的百分比来颁发奖金。确保这项资金全部用于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四、结语

红色档案存史政育人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见证。将其入思政教育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笔者以研究不同生物共生协作的共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逻辑上的可行性,提出了打造馆校育人共同体、融入思政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完善体制机制等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为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提过了新的研究思路。然而文章所做的理论探索仅仅是初步的,无论是在融入的切入点、着力点、还是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相关体制完善、创新方面等都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猜你喜欢
共生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红色在哪里?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