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精神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2024-05-17 08:29:05郁郁飞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国画文艺

郁郁飞

(苏州市文艺之家,江苏苏州 215000)

在新时期下,文艺机构工作人员在组织开展中国画教学之前,要了解对课程内容有着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精神,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带领学生追溯生命的本质。在此期间,中国画文艺机构工作者要付诸努力,考量学生的实际学情,寻找人文精神与中国画的融合路径,从笔墨文化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范围,以笔墨文化为载体呈现自然内涵,在两者融合演变中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众对于中国画的追求发生了转变,片面地追求绘画技巧会陷入思维误区,所创作出的作品徒有其表并无内涵,文艺机构工作者要需竭力避免学生受这一风气的影响,认识到中国画教育的本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将传统人文精神作为养料,为中国画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在对文艺机构中国画教学展开调研后能够了解到,学生基础薄弱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受到扩招工作的影响,美术类学生的呈递增趋势,而基数的扩大会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且受到文艺机构招生考试的影响,学生并不会重视中国画的学习,将重心放在素描和速写上。其中多数文艺机构并未开设中国画的基础课程,中国画教学无法顺利地开展,学校和文艺机构工作者将重心放在西方绘画技巧的讲授上,会打击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长期如此,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发生转变,忽视中国画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会起到消极的影响。中国画课程的开展无法得到保障,而以中国画为载体的传统人文精神无法在课堂中渗透,学生在面对中国画作品时会一筹莫展[1]。

其次,文艺机构工作者在与学生沟通中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中国画的观点和看法,以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为例,学生中“品格不高,落墨无法”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究其根本在于,学生文化素养有限,在课程的学习中收获寥寥,文艺机构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侧重于绘画技法,导致文艺机构工作者的教学方向存在偏差,学生在文艺机构工作者的引领下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但是无法完成对优秀作品的品鉴,文艺机构工作者忽视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课程中并未带领学生分析品鉴,导致学生的绘画审美无法得到提升。受到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无法理清中国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所创作出的中国画作品缺乏深层意蕴,片面地追求绘画技法的精湛,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基于此,文艺机构要与相关工作人员达成共识,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传统人文精神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一)启发教学激发兴趣

中国画在文艺机构的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对其内容展开分析后了解到,民间软木画是教学的重点,民间软木画的实践性较强,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艺机构工作者在组织教学时要考量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艺术创作,在小组内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理解文艺机构工作者传授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将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在实践中落实,完成创作强化动手能力。软木画作品特点鲜明,文艺机构工作者要先从结构框架着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从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思想熏陶。以“经营位置”这一概念的讲述为例,其根源在于通过散点透视的方式展现空间、物体以及人像,文艺机构工作者要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明确其不受比例的束缚,这一创作方式灵活性较强。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相关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构思描绘创作的物体,如花草树木,明晰创作方向。

在此基础上,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进行示范,结合学生不同的创意引导学生构思,从视线之外选取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景物的不同状态,并在草稿纸上呈现,以花卉为例,从其整体形状着手,在草稿纸上描绘简单的线条,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大致的形状,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不同的植物,使其呈现在同一平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草稿初创之后,文艺机构工作者要加以点拨和指引,明确透视法的要点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明确画作的重心合理地放大和缩小不同植物的比例,使得画作特点鲜明主体突出,并移动配角的位置,放置于画作的四个角落或者吸纳边框的位置,让其起到衬托和修饰主体的作用,整幅画作中植物的大小、位置安排相得益彰。在文艺机构工作者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掌握“主次有分”的创作技巧,并在实践中落实,从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主次有分、秩序井然的思想观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实践创作引经据典

中国画教学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水墨画的讲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水墨画,对于水墨画的呈现形式以及创作过程非常感兴趣,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紧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优化课堂设计,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围绕课程内容开展多种趣味活动,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文艺机构工作者要从课堂导入着手,讲授笔墨的正确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水和墨的调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并使用毛笔蘸取调试的墨,在草稿纸上简单地描绘,在文艺机构工作者的指导下分辨墨痕,掌握“焦、浓、重、淡、清”的调色技巧,能够根据墨痕进行分辨,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熟悉水墨画的材料之后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古诗文,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选取与水墨画相关的古诗文开展融合教学,在课件中呈现古诗文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开展鉴赏活动,尝试从文化角度分析解读,借此渗透传统人文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

以《赠汪伦》为例,学生在品读中能够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友人惜别的浓厚情谊,诗词中提到的桃花潭水发人深思,作为诗词的重点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文艺机构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转换角度,从绘画的角度思考桃花潭水的表现形式,询问学生“若是需要为古诗词配插图,该如何来表现潭水呢?”呈现现实生活中湖泊的图片为学生提供灵感,结合图片中水湾的特征展开互动沟通,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水墨线条展现,赋予线条诗意的表达,由古诗词引出水墨画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牢牢掌握中国画的章法。除此之外,文艺机构中国画文艺机构工作者还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宋词,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呈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其与水墨画之间的关联,从艺术的角度选取相关的意象运用所学的笔法进行简单的勾勒,在此期间文艺机构工作者要略作点拨,为学生指明方向。从线条的描绘着手能够消除基础薄弱学生的畏难情绪,以具有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竹子、梅花为主开展实践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让学生感知中国画雅致的特点[3]。

(三)临摹体会人文精神

文艺机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中国画的接触并不多,文艺机构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特点从简单的内容着手,引导学生临摹优秀的艺术作品,从中品读中国画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适时的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思想熏陶,在临摹中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绘画技巧,结合画作的整体布局展开分析,感受其在色调选择上的美,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感受中国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开展临摹教学之前,文艺机构中国画文艺机构工作者需选择合适的作品,其中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画家多运用透视的方法展开绘画,以散点透视选择合适的绘画素材。在山水画的分析中,文艺机构工作者要侧重于构图的讲解,分析山水画中不同意象之间的关联,在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特点的基础上,创设有利的条件启发学生思考,在课件中为学生呈现不同景物,让学生模仿山水画的构图思路展开创作,合理地布置远近的景物,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4]。

在组织学生临摹的过程中,文艺机构工作者从临摹作品的分析解读着手,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画面的整体布局,结合画作的特点按照三等分、五等分的方式勾勒出大致的框架,使用铅笔标注大概为位置,从而避免学生在绘画中出现远近景物比例不协调的情况,在标注大概位置后能够限定后续的临摹范围,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画出先不同景物对应的位置,秉持近大远小的原则合理的布局,从近处的景物入手,先临摹近处再临摹远处,使整幅画作景物协调、构图完整。以《富春山居图》的临摹为例,由于作品中景物较多,文艺机构工作者在带领学生品鉴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片段进行模仿,降低临摹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山水画魅力。在临摹《捣练图》的过程中,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指导学生将重心放在捣练妇人的临摹上,由于学生并不熟悉整个临摹过程,文艺机构工作者要做好示范秉持“以形写神”的原则,明确不需要按照画作一比一的临摹,而是要结合人物的特点抓住细节,如发丝、发髻等等,以简单的笔触展示人物形态。这个过程,学生逐步转变了思路,充分了解掌握中国画留白的特点,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呈现相关的中国画作品加以点拨,加深学生的了解同时渗透传统人文精神,提高中国画教学的有效性[5]。

(四)渗透传统人文精神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文艺机构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避免多元文化思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能够拓展学生创作空间和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文艺机构开设中国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文艺机构工作者要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选择具有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从民间艺术作品中选材,拓展延伸课程内容,从民间艺术作品的解读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理清人文精神与中国画作品之间的关联。以青花瓷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解过青花瓷的知识,中国画文艺机构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致地分析青花瓷的花纹,明确其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借助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花瓷的美,知晓青花瓷在不同的器具的应用,对比其在人物、植物上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青花瓷花纹的了解,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此期间文艺机构工作者要适时地进行补充,以元代青花的为例让学生了解其侧重点,感受独特的画法以及此时期的青色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新颖的创作手法“分水法”,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分水法”的步骤,感受“分水法”创作下具有特色的层次结构,并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中国画晕染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与瓷器图片相对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明确在此瓷器上作画需要十分小心谨慎,对颜料的蘸取和应用需做到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线条。学生对于青花瓷非常熟悉,文艺机构工作者在讲解中国画的过程中,以青花为主开展多种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笔的控制力,在此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引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互动讨论,打破课堂的束缚拓展延伸课程内容,从日常生活着手展开分析,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践操作基于绘画基础之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6]。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艺机构开设中国画课程的目的在于,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创设有利的条件,给予学生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在中国画课程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学校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模式,彰显中国画的育人优势,从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担,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文艺机构工作者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地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让学生持正确的观念看待世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为课程教学增添色彩的同时,以中国画为载体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拓展学生创新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中国画文艺
1942,文艺之春
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 21:32:42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文艺范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