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对敦煌艺术的创新传承与影响
——以《长月烬明》为中心

2024-05-17 08:29阳忍锋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敦煌影视艺术

阳忍锋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 615000)

敦煌艺术被誉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艺术遗存规模巨大、种类丰富,艺术审美价值极高。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敦煌考察时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推动敦煌艺术影视化,通过视听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展现敦煌艺术的魅力,传播敦煌艺术。影视化传播下的敦煌艺术日益丰富,敦煌艺术元素与影视艺术的高度融合,对敦煌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探索意义。

一、影视艺术与敦煌艺术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平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最初的黑白无声电影到今天的AR,影视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效技术、摄像技术、后期制作技术等等,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影视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让影视作品更加真实感、震撼力。

其中,敦煌艺术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起源于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古代艺术实例的所在地,包括壁画、雕塑和手稿。近年来,敦煌艺术已然成为影视艺术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敦煌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艺术元素。是由于敦煌艺术中存在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民族象征意义。随着国家对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视,许多影视制片人和导演也逐渐将敦煌艺术元素融入其作品的创作,这能为其作品增添真实感和文化意义。

二、《长月烬明》与敦煌艺术

(一)网剧《长月烬明》现象级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艺术受众群体不断年轻化,相比传统电视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更具影响性,受众面更广,辐射周期也更长。对历史追求也不再拘束于文字与图像,开始趋于立体化、具体化和影视化,因此历史古装剧便应运而生,虽然历史古装剧发展较早,发展也趋于成熟,但是由于同质化严重问题,所以并不能引起当下年轻受众群体的共鸣和喜爱。但是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系列上映后,此类仙侠古装剧便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直至今年4月上映的《长月烬明》,它融入的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年轻人的国潮追求相契合,仙侠古装剧推至高潮。这部电视剧为神魔相互救赎的故事为主体,抛开原著和明星的影响和地位,其本身把视线聚焦在服化道和特效制作,通过精良的制作和融入诸多敦煌传统艺术元素,也是为数不多被敦煌官方认证和推荐的仙侠古装剧,使得《长月烬明》未播先火。据阿里云大数据分析统计的结果来看,《长月烬明》4月6日上线首日播放率高达22.76%,成为近几年来仙侠古装剧首日播放率最高影视剧,上线仅仅1小时就登上当日网剧排名第一,断层式领跑第二名两倍愈多。《长月烬明》已然成为一款现象级的作品。

(二)敦煌艺术的美学特征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链接中亚与中原的要塞,也是四大文明体系(中印希腊伊斯兰)的交汇处。敦煌艺术宏伟壮丽,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佛教思想跟佛教艺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又经过了近千年的不断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脉络清晰的,中国式的敦煌艺术,不管从艺术风格、色彩运用、服饰元素等各个方面,它都是无与伦比的存在,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敦煌艺术风格。从地域特色区分的话,敦煌艺术风格可分为犍陀罗艺术风格、印度艺术风格、伊斯兰艺术风格四种。从艺术创作区分的话,敦煌艺术风格可分为对称与和谐、崇高与优雅、庄严与浪漫、悲壮与英勇、阴柔与阳刚等的显著美学风格[2]。

敦煌艺术服饰。敦煌艺术美学摆脱了传统儒礼教的约束,融合众多文化资源造就其独特的艺术想象。又历经各个朝代,融合了各个朝代的服饰艺术特色,总体上以围绕人物为中心,敦煌艺术服饰着重于体现一种轻盈的韵律,例如:人物璎珞帔巾环绕在身,帔巾体量小、质地轻盈,在举手投足之间,帔巾随着身体的律动在空间中飘荡,在服饰线条设计中也是彰显轻盈飞动、飘逸飞舞,形成了自然而然的流动韵律[3]。展现出“飞”的艺术美学。

敦煌艺术色彩。敦煌色彩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丰富的色彩运用是敦煌艺术其独特之处,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色彩体系融合各地域特色,又在此基础上结合晕染法进行了创新。其色彩鲜艳、明快、富有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各地域文化的流入,敦煌艺术的色彩也呈现不同风格,总体来说敦煌艺术色彩基本以五方色为主。何为五方色,孔《疏》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中国道家认为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形成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敦煌色彩有红、黑、白、绿、蓝、黄六大色系,有其独特失误色彩体系。在敦煌艺术壁画中,以黑白为主,将画面的补色和冷暖对比色有机统一,使呈现出的效果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又富有变化。

敦煌艺术色彩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色彩饱和度非常高,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调非常丰富,从深沉的暗色调到明亮的亮色调,都有涵盖。色彩变化非常多样,从单一的颜色到多种颜色的组合,都有涵盖。色彩对比非常强烈,黑白对比、冷暖对比、互补色对比等都有运用。敦煌艺术通过各种不同颜色、不同性格的线条与不同形状组成的色块相结合,呈现出灵动、沧桑之美,形成了一种极具民族气息的装饰感。

(三)《长月烬明》中的敦煌艺术元素

《长月烬明》是一部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在企划之初,制作团队便多次赴敦煌采风,学习敦煌文化,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敦煌艺术元素。敦煌艺术以其博大精深、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等特点而享誉海内外。而在《长月烬明》中,通过对敦煌艺术的融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此外,敦煌艺术还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著称。在《长月烬明》中,通过服化道和背景特效就以敦煌服饰文化和图案装饰文化为基点,对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线条、构图进行提炼,将火焰纹、水纹和云纹等传统绘画线条和色彩融入至演员服饰和背景特效中,来彰显出人物复杂的状态和人物形象地位。

《长月烬明》的宣发海报从形象设计、服饰、色彩、特效、道具均有借鉴敦煌壁画元素。在人体姿态形态方面,弹指、双手合掌、莲花手等,表现出形体姿态为大幅度的、夸张的扭腰出胯造型,伸臂仰掌,动作舒展,极具浓郁的敦煌壁画舞蹈特征。海报人物形象总体呈现出翻掌、扭腰、折指、出胯、身体呈“S”形的轻巧、灵动、自由的“飞”状经典敦煌壁画形象。

在服饰方面,剧中人物服饰采用最为轻盈的雪纺,同时混入银丝织,在服饰色系上,主选精白色调,辅之红色点缀,同时采用敦煌壁画中大量使用的湛蓝、钴蓝、丹色、银朱、密合等,最大程度上还原敦煌壁画中所呈现的“轻”“飞”等服饰特点。服饰设计上,借鉴了唐第329窟中的菩萨服饰,璎珞帔帛绕在身的模样,大量运用在人物服饰中,由于帔巾体量小、质地轻盈,在举手投足之间,帔帛随着身体的动态在空间中飘荡,自然地形成了流动的韵律。帔帛、臂钏配之红蓝配色宽腰带,庄严之余,不失典雅,还有藏于袖口下若隐若现的金色鳞片护袖,彰显人物服饰的大气飞鸿。

在特效方面,剧中也是尽可能地挖掘敦煌壁画中的装饰性图案,并通过现在发达的特效技术对这些装饰性图案进行高度还原和模拟。剧中人物出现的头光和背光元素是敦煌壁画装饰性艺术的典型元素。主要是以北凉莫高窟第268窟就出现了以圆圈型的连续火焰纹来表现光芒的头光和背光图案和隋莫高窟第398窟更是在龛楣装饰大面积使用了火焰纹来表现壮丽佛光。剧中大婚六龙驭车之仪式场面,就是按照敦煌壁画中“帝释天妃”进行还原复刻,同时还借用敦煌壁画中的云纹,形成更具有整体感的艺术空间。在道具法器的设计和构思中借鉴敦煌壁画中元素,形成独特的道具元素,如箜篌、过去镜、水晶宫等。

总之,《长月烬明》中的敦煌艺术元素,不仅丰富其文化内涵,更是对敦煌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推动了敦煌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汲取敦煌艺术元素的美学特征,积极利用敦煌壁画艺术中神话传说的文化意象,建构丰富的影视艺术风格。《长月烬明》的成功,不仅仅为仙侠古装剧的艺术性开拓出了更为宽广的道路,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敦煌传统艺术美学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同方式。

三、影视艺术对敦煌艺术的影响

(一)影视对地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影视艺术也对地域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影视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些投入都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电影拍摄需要大量的器材和道具,这些器材和道具的制造、销售、租赁等产业都可以获得发展机会。此外,电影拍摄还需要大量的演员、工作人员等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也可以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影视产业可以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可以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这些观众可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这些观众会因该影视作品而对当地产生兴趣,从而会前往当地旅游或者在当地消费。这些观众的到来可以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影视产业可以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关注,还可以主动传播当地文化和价值观。这种传播可以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增强当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文化影响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等资源来到当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影视产业也可以促进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电影、电视剧等作品需要大量的创意和创新,这些创意和创新可以促进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可能需要大量的音乐、美术、服装等创意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长月烬明》在海内外未播先热,该剧已从网络社交媒体“火”程度延伸至线下文旅产业。《长月烬明》凭借剧中形式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动带火了多地文旅产业。《长月烬明》的人物形象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剧集中也加入诸多敦煌艺术元素,而在该剧播出之后,又以热度反哺敦煌旅游。与此同时,蚌埠、宣城等地也积极借助《长月烬明》的社会影响力和动员力,对当地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和文旅潜力进行深入挖掘,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会对地域经济产生较为深远的长期性的影响。通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以及促进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等多种方式,影视艺术为地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影视产业的支持和投资,推动影视产业在地域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影视艺术对敦煌艺术的影响

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其中,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影视艺术的影响。

首先,影视艺术对于敦煌艺术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电影、电视剧等传播形式,许多人年轻人首次接触到了敦煌艺术。例如,《敦煌》《大敦煌》等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了敦煌艺术的魅力,从而促进了其文化传承和推广。

其次,影视艺术对于敦煌艺术的创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都融入了敦煌艺术元素,从而为敦煌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例如,《长月烬明》《大唐玄奘》中,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再现和创新,展现了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为后期影视作品创作对敦煌艺术运用提供了启示。

此外,影视艺术还对于敦煌艺术的保护和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影响。例如,电影《敦煌》和纪录片《敦煌守护人常书鸿》中,对于敦煌莫高窟的修复过程进行了真实再现和历史讲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敦煌艺术的珍贵性和保护重要性。

最后,影视艺术对于敦煌艺术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也为敦煌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传承和推广、创作、保护和修复以及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影视艺术为敦煌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电视剧《长月烬明》中,对传统艺术元素的提炼和文化内涵的再现,也使《长月烬明》与敦煌成为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为敦煌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四、结论

敦煌艺术的艺术价值贯穿古今,对当今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敦煌艺术对当代影视作品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将敦煌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创作优化整合,才有可能有效地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敦煌艺术其自身的影响力才足以支撑敦煌艺术的进一步扩大提升。

随着国家和政府对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要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4]。相比之下先,当下年轻人对于传统故事题材的影视作品的热情表现度并不高,但《长月烬明》在魔幻题材的故事背景下,积极融入传统敦煌艺术元素,推动了今后在非敦煌题材影视作品中对敦煌艺术的创新性探索和应用。对于在非敦煌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融入敦煌艺术元素,还推动了敦煌艺术的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同时,也能促使敦煌艺术能不断被年青一代所接受和传承,提升其自身的文化自信,对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和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敦煌艺术已经成为影视界越来越受欢迎的特色。敦煌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象征意义使其成为许多作品的宝贵补充,为作品增加了真实感和文化意义。随着影视制作人和导演继续探索敦煌艺术的世界,期待在未来看到对这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的更多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使用。

猜你喜欢
敦煌影视艺术
影视展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纸的艺术
影视风起
影视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