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医院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医院也需要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发展。
目前很多医院的招聘都面临着大量的简历筛选、沟通流程繁杂等问题,导致招聘工作的时间成本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低。通过建立信息化的人才招聘系统,不但能实现应聘筛选流程的清晰、快速、高效。还能最大程度避免在与应聘者的沟通过程中造成漏通知、漏回复等情况、造成优质候选人才流失。此外,通过信息化招聘平台更好的实现与用人科室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相比目前的传统纸质信息流转等交流方式细碎繁琐,易造成文档丢失、招聘信息出错的情况。信息化招聘平台能更准确、便捷、直观地反映用人科室的需求,减少失误的概率,同时通过招聘数据的共享,能让用人科室更好地了解招聘的情况,保证人才引进准确性、合理化。
在医院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中,薪酬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中有很多的科室,他们的工作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薪酬信息系统的设计时,要对各个岗位的工资分配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确定员工工资的支付标准,并按照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工资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计算,保证员工工资的准确支付。此外,在薪酬福利管理信息系统中,还要对员工的奖惩、学历、职称、岗位等信息进行及时详细的反映,使医护人员的薪酬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调整。
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实现培训,降低培训费用。此外,利用网上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员工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各个科室员工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相应的管理部门可以向他们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课程管理,对培训的时间、内容等做好记录,以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另外,在人才培养信息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医院间的线上技术交流会,让医护人员相互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很多医院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存在管理不规范、效率低、容易出错和遗漏、存储麻烦及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人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动态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对人事档案信息的记录、转移、保存、使用、规划、查阅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大幅度的优化,相较于以往单纯的手工工作模式,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安全性更高,出错率更低。使得人事档案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医院内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在开展工作时,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调配人力资源,那么能够提升医院整体的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在专业技术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群众的就医体验,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1]。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医院应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的人力资源展开分类并进行整理,让每个内部人员的资料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整理和提取出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从人才的招募,到事业的发展,到晋升,到奖罚的管理,都有完备的资料可供参考。医院各部门还能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础上搭建相应的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并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它的共享与精确度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从三个角度来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平台,也可以渗透到医院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将医院员工从上岗到离职的全过程,全部展现出来。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终端的操作,医院可以对内部所有人员的个人人事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从他们入职的状态,到在医院中的学历、职称的提升,以及相应的薪资变动等情况,一直到最终的离开,医院都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科技的运用,可以让医院更快地了解员工的情况,更好地达到整体的管理。
对员工的信息的构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信息和数据产生,在这种数据整理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会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因此,在医院,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就能够让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为医院设立电子人员档案,在此之后,医院只需要对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定期的更新,从而有效地减少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比较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医院员工的信息、薪酬、绩效、档案等进行管理。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仅凭医院的人事部是无法全部完成的,还需要医院的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以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最佳管理,而信息化管理的特征就在于它可以帮助医院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同时,将有关人员的资料及时的更新到这个平台上,方便各个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搜集和管理。
当前我国内,许多医院在人事管理方面还在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部分医院的人力资源部对自身的定位为“服务保障部门”,缺乏对人才开发与人才管理的创新思维。再者,一些医院的领导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管在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更新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投资,但还是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导致有时不能动态的、全面的了解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在医院发生人事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的为医院提供解决的办法。
医疗信息化作为交叉学科,对人员要求较高。医院信息科室的现状是对终端设备、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维护的人员居多,一旦涉及更深层面的技术问题,往往无能为力,长期依赖外部厂商,缺乏高层级技能的人才[2]。此外,信息技术人员在医院是“二线人员”,没有临床人员待遇高,但是在社会上信息技术人员的收入普遍较高,所以医院很难吸引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有些医院花大力气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又很容易被高薪挖走,即人才“留不住”;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人员的学习和发展跟不上,又会遭遇“人才缩水”问题。所以,尽管医院倾向于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但由于医院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进信息化工作变得相对困难。
信息化管理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和交互性。信息化管理的形式与传统的纸质管理相比较主要利用的是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如果应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开展该项工作时要注重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数据,例如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是有一定缺失的,所以医院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要建立相应的系统,并且要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但是目前很多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立过程中没有做到信息的有效和完整,从而也很难保证管理工作具备有效性。
医院要想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作为保证,医院对有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健全,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顺畅地进行衔接,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价值[3]。除了外部的制度保证,医院内部员工的技术培训也很重要,只有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的掌控,才能确保信息化平台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具体地说,医院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医院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信息化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及时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实际工作。二是医院应有目标地开展培训,把信息平台的具体运作和它的开发状况结合起来,使有关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具体好处,这样,就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在医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中,除了人员的基础资料之外,还包含了医院内部的组织结构、职业训练等多方面的资料。数据平台在建立完成之后,可以对访问权限进行设定,医院里的领导或者是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医院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对员工的个人状况进行反应,从员工上岗到退休,整个过程能够一目了然,与此同时也能够对科室的建设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医院想要在较长时间内,使用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让它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对这个信息化平台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做好对它的维护,这样才可以长期地发挥它的优势[4]。在硬件上,因为数据存储服务器在操作中有可能发生损坏,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替换,以避免因硬件问题而影响工作;在软件上,为了提高平台的性能,也为了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因此,整个信息平台的维护都需要医院的不断投入。在建立和发展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医院要一直稳定地保证有充足的运行投入,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转,使HR的功能最大化。同时,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组建起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团队,提升人才密度,提升服务水平,为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助力。
通过上述内容看出,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汇总,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并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策略和管理决策。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人力资源数据,以便管理层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使医院的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发展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