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2024-05-17 03:21
现代食品 2024年4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原则食品

◎ 王 芳

(庄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 平凉 744699)

食品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食品生产过程,更是备受瞩目。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开展食品生产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不仅包括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涉及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货架销售等所有环节,而且包括对生产环境的严格管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等安全风险。为此,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实施及时有效的风险通报、进行敏感精准的风险监测等[1]。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食品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以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1 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直接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还会损害食品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信心。此外,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2 食品生产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影响

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和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微生物污染是食品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风险因素。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霉菌等,如果在食品生产中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和致病[2]。②化学污染是食品生产中的另一个风险因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农药、化肥、添加剂、重金属等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检测和控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③物理污染是食品生产中常见的风险。如金属杂质、玻璃碎片等,可能会混入食品中,如果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未能加以有效筛查和防止,会对消费者的口腔和食道等造成损伤。

以上这些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危害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原则

在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制定明确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是基础。一般来说,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原则如下:①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法律依据原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其合法合规性,且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相一致。②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原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操作指导、引导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措施。③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全面性原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应全面覆盖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以确保食品的全过程安全。

2.2 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

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①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学、流行病学、化学分析等,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②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原则。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食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风险,并考虑不同人群的暴露情况,从而全面评估食品的安全性。③风险评估的动态性原则。风险评估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关部门应跟随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定期更新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措施。④风险评估的透明性原则。风险评估结果应向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等相关方公开,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3 风险通报和监测的原则

风险通报和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风险通报和监测的原则内容如下:①风险通报的及时性原则。风险通报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等,以便公众能够尽早采取相应措施。②风险监测的全面性原则。风险监测应全面监测食品质量和安全状况,包括原料、生产过程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以确保食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③风险监测的多元化原则。风险监测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调查、化验检测、追溯体系等,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④风险监测的协同合作原则。风险监测应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等多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形成合力。

3 食品生产风险评估流程及应对策略

3.1 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评估

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等。为了有效评估这些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估流程和标准,以便识别和量化潜在风险[3]。

(1)针对微生物污染的评估。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可能导致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评估微生物污染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样本收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建立食品中微生物致病性的评估模型。

(2)针对化学污染的评估。化学物质的污染可能来自农药残留、添加剂使用不当、环境污染等多种途径。评估化学污染风险的重要步骤是确定危险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3)针对物理污染的评估。物理污染主要指食品中异物的存在,如玻璃碎片、金属片等[4]。对于物理污染的评估,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流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2 风险评估流程的设置

为了评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步骤:①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目的,确定评估所涉及的食品品类和风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工作。②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调查、监测和采样等方式,收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食品生产环节、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数据。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利用统计学和风险评估模型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以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④综合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在对风险作出合理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少或消除风险对消费者的威胁。

3.3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安全标准。

(2)加强监测和检验工作。食品生产企业应通过定期对食品原料和成品进行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和污染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和处理,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

(3)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食品生产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卫生标准。

(4)加强与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沟通与合作。食品生产企业应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政策和标准,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符合要求。此外,食品生产企业应与消费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以不断改进和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工作。

4 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的效果及意义

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①在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食品生产的全过程监控,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隐患,有效防止食品污染和安全事故。②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认证,提升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此外,风险评估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企业能够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同时,风险评估结果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提供决策依据,确定监管重点和控制措施,而且可以为企业进行科学的风险预防和风险管控提供支持,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5]。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估相关问题,提出了一套确保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防控策略,旨在有效预防、控制食品生产环节的风险,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防控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论支持,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措施,以推动食品生产的科学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原则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墙化”更需“强化”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