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怡
着马面裙,化美人妆,进大戏院看演出,逛老字号购名品……国风、国货、新中式,已然成为年轻人新的流量密码。“国潮热”的背后,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国潮消费主力。他们既注重文化传承,也敢于创新,是演绎中国文化的生力军。这样的“双向奔赴”让中国传统文化被注入了时代元素,焕发了活力和生机。
文化在于传承,传承在于学习。俗话说“学习要趁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学文化更是如此。近年来,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各地展开,不少学校的“开学第一课”,非遗文化成了主角。甘肃省镇原县就将历史博物馆搬进了幼儿园,以数字科技赋能,将一件件文物以3D 模型还原后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将文物的内涵故事变成具象的可视化内容,虚拟与现实结合,让孩子们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魅力。广西省龙州县多所小学将壮族、瑶族等多民族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开设非遗花灯、民族体育、天琴悠悠、舞龙舞狮等各具特色的校本实践活动,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让学生们讲述自己体验的非遗故事,这些“组合拳”让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让传统文化不断滋养孩子温润幼小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他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不仅仅是传承,更难的是守正创新。像被电影取代的皮影戏、退却了神秘光环的川剧变脸等等,在年轻人的创新下打破了“小众”“式微”“下坡”的趋势,让社会再度聚焦。
最近在网上爆火了一个视频:“00 后”在火锅店表演川剧变脸,一开始还是正常的京剧脸谱,突然换成了哈士奇,再一抹变成一张流行表情包,让观众和网友惊呼不已;有画手在临摹吴镇的双松图时,脑洞大开,将汤姆猫融入其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别出心裁,配合音乐,让皮影也跳起了科目三……“从没想过‘成何体统’会从我嘴里冒出。”有网友这样吐槽。有些人不支持这种创新,觉得这些现代元素和传统艺术格格不入。但更多人表示支持,认为用现代年轻人的思维打开传统文化,会吸引更多人观看了解,这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传统,并非固步自封,而是继往开来。”网友们这样力挺。
其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让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符号这是需要也是必然。只有传统与时代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走进社会大众,走得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