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明亮
水流经哪里
哪里就潮湿
很多事物被事物决定
也被事物引领
为了引入光,发明窗
为了引入水,开凿沟渠
为了自由,团结和爱
发明了文字
诗歌,散文,小说……
不否认明亮
也不否认阴影
不否认漏洞百出
也不否认顺理成章
我们不发光,只是被光照耀
让人刻骨铭心的
不一定是伤口
更有爱和被爱
热爱,让收获更多
被往事薅过衣领的人
也会被时光抚摸着后背
人生有涯,从起点到终点。
父母在世时,总感觉自己还没长大,感觉自己长不大。当父母突然离开,把我们遗落成岁月的孤儿,一种孤单感就会扑面而来。不仅仅是身份的孤单,更是一种灵魂的孤单。就像我们曾经喜欢过雨雪,也讨厌过雨雪,都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感觉,不是雨雪的过错。当树叶落下来,有人看到了秋的悲凉,有人却看到了大地的慈祥。那些乔木在大雪之前落光自己的叶子,将衣物谦让给大地。风雪纷至沓来时,能分明感到每一根枝条的颤抖,那也是一种幸福的颤抖吧。走在落满积雪的道路上,脚下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此时仰望那些举着赤裸枝条的树木,冷得多么从容,冷得那么热烈。
生活是钝的,需要我们不停地打磨,打磨出光泽、锐角和刃口,来保证我们的七情六欲,来供养我们的喜怒哀乐。于是,有了那些对父母、风雪、枝叶……的凝望,有了那些凝望后笔下的文字。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人生总是会不断地失去一些什么。可无论失去什么,唯独不能失去兴趣爱好,爱好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没有信仰的人生,怎么活也只是一条软绵绵的、有涯的生命线段。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而读书写作无疑是一种增加人生宽度很好的方式。
我喜欢被文字点亮的夜空,以及在文字里涌起的海浪。我喜欢偏僻的角落里那些独自绽放的花,在默默无闻之中仍然不负春光,它们沾满污泥却努力绽放的样子总让我怦然心动。我喜欢用笔墨记录生活,喜欢在轻飘飘的纸张上写下沉甸甸的篇章。我喜欢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当成一块块补丁,用文字穿针引线缝补成一件百衲衣,遮风挡雨,护佑身心……喜欢这一切,都因为诗歌和我有关。这一切让我感觉到,在荒草连天的原野里有一条踩出来的道路,而那些倒伏的荒草依然倔强地昂着头。
我喜欢琅琅读书声
金属撞击着金属
历史在回音里抛下剑戟
献上和平
我也喜欢默读
从棉花和蚕茧里
抽取往事的丝线
飘扬的不仅有红领巾
还有手帕、衣袂和旗帜
我喜欢少年、青年、老年
喜欢手不释卷的人
从彼此的眼眸里
看见彼此的光穿过黑瞳
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
却能承载古往今来
一笔一画,横平竖直
我喜欢人生方方正正
黑白分明
大地上有很多小花
小到把任何一朵挑出来
都是笔画的一次停顿
愣神或喷嚏
但它的确是一朵花
仔细看
它也一瓣一瓣努力
伸展、翻卷、后仰
相互配合着怒放
如果只是一朵
一定是草的一次意外
可它们那么多
一朵挨着一朵,一片挨着一片
这么小的花,认真地开着
认真地爱着这个人间
在网上,我没有检索到它们的名字
科目、类别、属性
自从我遇到了它们
我就一直努力开放着自己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
祝您用餐愉快
每到一地
我都习惯打开送餐软件
查看当地的单价和数量
用当地单价加减昆山单价
得出一部分差额
这是一种职业习惯
就像父亲
每次看到一些荒废的土地
就会用面积、土壤和种子
计算各种农作物的亩产
我在北京打开送餐软件
仿佛很快
我就可以坐在摇椅上
打开一本诗书
读出抑扬顿挫的声音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
承受一切,又忍住了一切
傍晚
我遇到的这个外卖小哥
正用发呆把自己雕成一根木头
我拍他肩膀
是担心他脚下生根
担心他接下来的奔跑
会像是一株连根拔起的植物
尽管他回头瞪我的眼神里
满含岁月的风声
既没有春天,也没有落叶
推开窗,房间里
也渐渐冷却下来
与外面的温度逐渐中和
尽管夜黑到伸手不见五指
我还是能体悟到
时间的流动
时间围绕,将我冲洗
剥去我的层层泥污
下午我去学校送餐
隔着围栏
一群孩子惊呼
看,那个外卖老头
尽管我有头盔和马甲
作为包装包裹
他们还是轻而易举
就剥出了我,大半生的核心
我喜欢这天蓝色的短袖工作装
喜欢裸露的双臂被太阳晒黑
喜欢盛夏打造出我身体里的铁
这与生俱来的重金属
让我在骑行的路上有着铁骨铮铮的回响
从昆山到上海,从上海到苏州
仿佛一列崭新的地铁
真正的水不需要容器
比如来去自如的大雾
比如大雾中穿行的人
身上披挂的自由的水珠
大雾早于水珠
水珠早于一个人
在马路上逐渐消失
后来大雾反复回来
雨也来过
那个人再没有遇见
有些骑手比水自由
一条废弃的铁轨
不再有新的岔道
和金属闪光的回声
走在铁轨上
抄近路送餐的小哥
展开着双臂
一半是生活
一半是岁月
维持着他
摇摇晃晃的青春
风吹拂一次
就明亮一次
在秋天
所有的果实都在沉重
所有的叶子都在晶莹
一个走在铁轨上的小哥
一段一段放下内心的枕木
一步一步,把自己走轻
每逢盛大节日
城市的马路
就会特别空旷
展露出畅通无阻的动脉
今夜,昆山
高高飘扬的红旗
散发着桂花的香气
我餐箱的夹缝
仍然装着一本诗集
上次洒餐的胡辣汤
今天洒餐的麻辣烫
和一首首诗歌混合着
用百味品味百味
我也散发着香气
和这满身的血性
所以我裸露的脚踝
被蚊子叮出大包
不过是被生活点下了
诱人的朱砂
她睡着了
孩子在她的怀里
也睡着了
在午后
在沙县小吃店
在靠近墙角的沙发上
年轻的老板娘
和她的孩子
一个梦抱着另一个梦
在梦里
我蹑手蹑脚地取走
餐桌上的外卖
像一个小偷
偷走了她俩梦里
辛苦操劳的那部分
我写诗越写越短
读诗也是
每次打开手机
总是钟情于那些三言两语
而长一些的
读之前就开始担心
等餐的间隙读不完
我不想在送餐的途中
像一只鸟
叼着一只虫子在飞
这会让我想起
风雨中的鸟巢
和那些嗷嗷待哺的雏鸟
谁说展翅就要高飞
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
也有风声如鸟鸣
有车轮如流星
包装上贴着的订单
白纸黑字,急急如律令
是公文也如神符
从三百六十行里
赶出一个新就业
从二十四节气里
赶出一个小哥节
赶时间的人,从一小时里
赶出六十一分钟
从争分夺秒里赶出一份温情
把秒针和分针铺在路上
像黑白有致的琴键
谁又能说曲高和必寡
这低在大地的声音
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
如果人间有第五个季节
那一定是,小哥的春天
每次把餐送给顾客
无论我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都会笑一笑。有时笑不出
就在心里叫一声“茄子”
喊一声“欧耶”
我送出的外卖很多
我用笑容装饰生活
像日子的封面
看上去
一颗星星并不比蚂蚁大
但星星发着光
月亮并不比饭碗大
但月亮发着光
我发现发光的事物离我们很远
一个蹲在墙角打盹的人
像一小块遗落的黑夜
他天蓝色的外卖工作装
又像一处净明的湖面
一个倒映着黑夜的人
离我很近
此时外面繁星满天
他的鼾声里有隐约的雷
外卖箱在他怀里搂得很紧
就像一块巨大的橡皮
很显然,当他醒来
一切就会擦得千干净净
像全新的一天刚刚开启
比天更蓝的是海
比海更蓝的是火焰
一件件纯蓝的工装
从白天穿过黑夜
在生活的磷片上划燃
一团团蓝色火焰
在北方的冰雪处燃烧
在江南的烟雨里明亮
每一团火焰都有自己的蓝色焰心
奔跑的蓝
大多来自乡村
带着漫山遍野的青翠
在低处飞行
只要速度够快
再钝的铁也会成为刀子
何况火焰
一个个骑手化身一道道蓝光
切割叠加,把日子组合成
我们想要的样子
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存在
我相信这些速度的蓝
是降落的天空,是行走的大海
是蓝和蓝的N次方
父亲把我新栽的铁树铲了
他不允许一棵树
用坚硬作为借口
缓慢地生长
父亲要在有生之年
种下杨树、梧桐
看见他们长大成才
所以父亲
把我的手稿也烧了
五十五岁我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算不算铁树开花
父亲过世于三年前
对于一棵生长缓慢的树
三年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一个老人
三年太长了,长于一生
在路上骑行
我的右眼
总有一阵一阵的泪水
像大海的潮汐
不断冲刷眼角
以至于每隔一阵子
我就要用指尖
清除眼角盐的结晶体
我一再确认
这么多年来
我肉体的鲜活
肯定和这些盐的保鲜有关
伤口的疼痛
也和这些盐有关
而我的左眼
一定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
一生命运多舛的母亲
从不哭泣
真正的路
不在天涯,不在海角
在脚下
真正的方向
不是东南,不是西北
而是一种圆
一个以车为家的人
牢牢握住方向盘
也就握住了大地和天空
握住了人间的方向和弧度
他的心里
装了很多石头
石头的重量
让他低沉着头
可订单的语音一吹
他就飘了起来
一张纸
无论使用什么言辞
写下多少文字
都压不住一阵风
4CEcQlv2P1FF6cJ5fhQHh4fCnFr9Q6ok+PleBkJzN4c=据说这里要开发
车辆拉来的沙石废料
一夜之间盖住了这片菜地
数十天后
当我再次路过这里
那些废料
被一张仿生网覆盖
仿生网的塑料绿叶上
落了一层灰白的尘土
而在那堆沙石的边缘
一些青菜斜着钻了出来
一个佝偻着的婆婆
正用勺子给这些青菜浇水
婆婆浇得缓慢而认真
细细的水流顺着菜梗
钻入废料的内部
婆婆仿佛不是在给青菜浇水
而是在为这一堆沙石放生
女儿远嫁之后
每年暑假
才会回来小住几天
母女重聚短暂欢喜之后
女儿突然哭了
说妈妈怎么突然生出
那么多白发
其实她的妈妈
一共有一百零二根白发
不是一天生出来的
而是一年的时间
平均每三天生发一根
对于白发
年过半百的我们
也是初次经历
不知道是快是慢,是多是少
什么样的速度
才能让孩子止住流泪
每次和朋友聊到吴淞江
我都会补充一下
就是吴淞之战的吴淞江
就是十九军防守的吴淞江
仿佛是一种惯性
就像在老家
和年长者聊天
我会说,我是王丙现的儿子
和年轻的孩子聊天
我会说,我是王硕的父亲
娘,您走后
作为没娘的孩子
我真的像一枚药片
有时我蹲着
就像半片
可我知道,有些病
终究是无法治愈
比如肺癌和怀念
肺癌伤命,怀念伤心
老旧电视机里的雪花
不够形象
满屏雪花时的风声
也不够形象
就连“啪嗒”关掉开关的声音
都不够形象
漫天雪花时
应该有一个黑影
越走越近
风声应该忽大忽小
伴有尖锐的哨音
而拉线开关的“啪嗒”一响
不仅要关掉
夜晚的一场风雪
也要关掉一个时代
晚归时的父亲
等待中的母亲
一年多了
我没有回来过
这次回来带了两本书
一本是我的诗集
另一本也是
焚烧之前
先把四圈的乱草拔了
以免火势蔓延
我喜欢坟地荒草丛生
风声一直碎裂
像镰刀收割庄稼
难受和痛苦是两码事
一个撕心一个裂肺
比如我一会儿想到父母生前
一会儿想到父母死后
时至今日
我对竹子笔筒仍然情有独钟
我见过大风中的竹林
点头哈腰的竹子左右摇摆
远不及那些树木挺拔
每次暴风雨后
竹子就会愈发青翠
和残肢断臂的树木形成反差
父亲一直用竹子教我做人
几十年来
我却一直做不成竹子
竹子因为空心而能屈能伸
每次把笔从竹子笔筒里取放
我都会迟疑一下
想起过世多年的父亲
都想和父亲说
作为一个内心布满年轮的人
我只能成为竹子的一段
生而为人的价格
岁月付出的银两
不断增加
为了对应
我开始动用皱纹
在额头画出练习册
童年一十二
青春二十三
还有四五十的壮年
比起百年
尚欠少许
容我待价而沽
我们是这个世界
后来的闯入者,所以
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
是我们一直向世界索取生活
不是我们抓不住时间
而是我们太匆匆
时间抓不住我们
我们总是夸大其词
把愁云形容成悲伤
把小雨形容成河流
而我们一生的悲伤
不过是时间的两颗眼泪
白天一颗,夜晚一颗
我们的快乐也是
每到一站
列车员响亮的嗓音
就像是一种叫卖
都会有一些旅客
被地名挑选下车
我羡慕那些率先下车的人
他们离家那么近
也钦佩那些最后下车的人
他们走得那么远
我没有抵达终点
没有看到后来
空荡荡的列车
和列车员
一身轻松的样子
这应是一个日期
之前是中秋,现在是清明
如果是一种别离
我回来了,而你己离开多年
以土为鉴
你负责根深蒂固,我负责红枝绿叶
慢慢煎熬
日子里便有了药的味道
还有什么落叶
能比泡桐树落叶更隆重
更有一种仪式感
先是“啪”一声离开树枝
然后“咚”一声落地
如同天地的一种呼应
几片泡桐树叶落下
就落下了整个秋天
在树叶作为烧柴的童年
如果放学经过时
恰巧风也经过
就能一次捡拾很多片
带着泡桐树叶
奔跑在回家的路上
像一只扎满翎羽的鸟
带着幸福鸣叫和风声
雨
我说的是小雨
小到不能再小的雨
小到所有人
都没有想到雨伞或雨衣
像一个人在大街上
悄悄悲伤了一下
就赶紧扶起摔倒的电瓶车
赶紧恢复笑容
大雨中的树木左右摇晃
仍然躲不开,雨水的捶打
一片叶子落下了
一片叶子又落下了
我们在马路上穿梭
浑身湿透,也像一场大雨
如果可以替代
我愿意和这场大雨互换角色
遇到树叶时会轻一些
再轻一些
轻到叶子不落
只湿答答的,滴着水
仿佛现在还是夏天
路上被淋湿的行人
只沁凉,不哆嗦
它用一生的风浪
把自己的一条条肋骨
磨成一根根针
这是生而为鱼
对抗人间的最后方式
和尊严
在餐厅,我看见有人
在餐盘里留下
一副完整的鱼刺
如同一株茂盛的植物
并把鱼眼架在尾端
像两盏灯笼
(选自《低处飞行》,王计兵著,作家出版社
202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