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施施,黄汉
(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专业成长和兴趣探索的第二课堂。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社团发展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内部管理松散等诸多问题,将大大限制社团凝聚力的建设,不利于大学生在社团中自我成长。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开拓视野。社团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增加更多机会和竞争力。目前,新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学生们争相参与的热门选择。然而,要想让社团活动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强大的社团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社团成员的参与动机和社团的组织承诺被认为是影响社团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以社团成员参与动机为出发点,以社团组织的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探讨这两个因素对于社团凝聚力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将全面调查社团成员的参与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如兴趣、乐趣、个人成长)和外在动机(如社交、获得认可、获得奖励等),并分析这些动机对于社团组织承诺的影响。社团组织承诺是指社团对成员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及社团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等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社团组织承诺在社团凝聚力中的中介作用,即它如何调节和促进参与动机与社团凝聚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推动社团建设和提升社团凝聚力提供重要参考。
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广泛且多元。这些动机可能因各校文化背景、研究对象或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可能因社团参与属性或学生发展内容的差异而有所区别。这导致研究者考虑的层面不同,结果也就无法完全一致。组织承诺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社团的组织承诺定义为社团学生对社团组织目标和价值的强烈认同感,并愿意将这种认同感内化于个人之中,希望继续成为组织中的一员,为组织奉献心力并努力投入的一种情感上的强度。
凝聚力是团队有效协同运作的核心要素,能迅速提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减少分崩离析情形的发生。杨波等强调,高校学生的社团内聚力要从相关观念和途径上加以汲取,从相关制度、专业人才、指导平台和基础硬件等方面不断发力,确保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1]。众所周知,学生社团是一个以情感为纽带的组织团体。凝聚力使成员间更倾向于合作与亲密并建立起团体的一致关系。因此,当社团成员能够互相合作、友爱相处且内部气氛融洽时,他们会更愿意留在社团中。为了留住成员,我们必须创造机会,让成员之间能够互动并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团的凝聚力。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理论基础,提出假设:
H1: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对社团凝聚力具有显著正相关。
H2: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与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相关。
H3:组织承诺对社团凝聚力具有显著正相关。
H4:组织承诺在社团参与动机和社团凝聚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本次调查研究问卷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情况、参与动机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凝聚力量表。问卷拟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填写测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1.问卷对象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类型、社团数量、社团种类等情况。
2.参与动机量表:本研究借鉴参考王鹏[2]等的研究,编制相关量表。
3.组织承诺相关量表:本研究借鉴Allen&Meyer编制量表,包含持续承诺、努力意愿、组织认同三个维度。
4.社团凝聚力量表:本研究根据社团描述凝聚力的情况,编制相关问卷。
本次研究受访者为普通本科高校社团学生。本次研究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性达9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问卷三个量表数据信度分析Cronbach’s α的值分别为0.971、0.946、0.816,均超过了0.7最低接受水平。由此可见,信度方面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KMO值分别是0.924、0.916、0.872,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sig)小于0.05,适合作因子分析。依据研究路径,利用Amos26.0软件构建研究路径SEM结构方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每个题项对应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5以上,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的基础。如图1所示。
图1 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从表2相关性分析数据结果可知,社团参与动机、组织承诺和社团凝聚力三个变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性分析
1.社团参与动机与社团凝聚力
从数据资料结果表明,社团凝聚力60%以上的变动可以用此模型进行说明。因为回归的R方差因子和调整后的R方差因子分别为0.642和0.638。根据该模型的方差分析可得F值统计量为158.106,对应的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即该模型的假设整体具有显著性。
2.社团参与动机与组织承诺
从数据结果显示,回归的R方系数和调整后的R方系数分别为0.667和0.663,即组织承诺60%以上的变化被该模型解释。根据该模型的方差分析可得,F值统计量为176.386,对应的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即该模型的假设整体具有显著性。
3.组织承诺与社团凝聚力
从数据结果显示,回归的R方系数和调整后的R方系数分别为0.694和0.690,即组织承诺60%以上的变化被该模型解释。根据该模型的方差分析可得,F值统计量为199.441,对应的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即该模型的假设整体具有显著性。
笔者将以上相关分析进行回归分析,最终检测之前对应的假设,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回归分析验证假设
本文运用了中间效应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依据Baron和Kenny发现,如果某个变量(M)满足以下条件,则是一个中介变量:1.X和Y具有明显的关联;2.X变化对M的变化有明显的作用;3.M值的变化对Y值的变化有明显的作用;4.在M的添加下,原先存在明显关联的X和Y的关系不存在明显的(有充分的中介作用),或者X和Y的显著关联关系减弱,但依然明显(带有局部中介效果)。如表4所示。
表4 中介效果
由表4可知,在第一个回归方程分析中,社团参与动机对社团凝聚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个回归方程中,参与动机对组织承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个回归方程中,组织承诺对社团凝聚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个方程中加入组织承诺之后,参与动机对于社团凝聚力的影响显著降低。因此,组织承诺在社团参与动机和社团凝聚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
本研究在以组织承诺为中介效应的基础上,探究社团参与动机和社团凝聚力两者之间的变量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对社团凝聚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换言之,随着社团成员参与动机的增强,社团凝聚力也会相应提升。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社团参与动机成为增强社团凝聚力的关键。社团指导老师在与社团成员进行交流座谈时,若能充分了解并把握成员的参与动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能激励学生,而且能使社团成员达成共识,推动整体的团结协作。
2.社团的参与行为会显著地促进社团的组织承诺。在本研究中,社团成员的参与动机越高,其对社团整体的组织承诺就越强烈。因此,在社团的日常事务管理中,通过了解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如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举办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等,都有助于增强社团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进而更愿意留在社团。
3.组织承诺对于社团凝聚力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效果。当社团成员的组织承诺得到提升时,社团的整体凝聚力也会随之增强。这表明学生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努力意愿、持续承诺和组织认同都对社团的和谐与协调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社团成员的核心特征,组织承诺与社团凝聚力的结合直接影响着社团的实际表现和活动执行能力。组织承诺水平较高的社团,其凝聚力也往往更高。
4.社团参与动机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效果影响社团凝聚力。由此可见,在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动机和社团凝聚力方面,组织承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它不仅能维持社团学生的参与动机,而且能提高社团参与动机对社团凝聚力的影响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和提升组织承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导师在社团管理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导师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此外,导师通过组织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和公益项目,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承诺水平,进而促进社团的凝聚力和成员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和发展的社团氛围。这对于提升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及为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都具有重要意义,使高校社团能够真正发挥组织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