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 黄素珍 鞠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使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0月60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诊断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后诊断结果以血管造影数字减影为依据,进行诊断效果评价。结果: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效能与血管造影数字减影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检出的40例患者中,内膜厚度(1.34±0.18)mm,血管闭塞12.50%。轻度不规则斑块32.50%,规则型斑块10.0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堵塞,使得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可造成坏死、软化[1]。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疾病发生较为突然,病情进展快,发病后可导致偏瘫、失语等局灶性损害症状,危害性大[2]。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明确诊断可以确定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诊断方法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例如颅脑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等,各有优势和不足,适用情况不同。对疑似患者实施诊断前需要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观察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一步诊断[4]。血管造影数字减影对于该病诊断有很高准确性,能够将脑部大动脉狭窄、闭塞清晰显示出来,同时可以用于多种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临床上将其作为“金标准”使用[5]。颈部血管彩超具有图像清晰、显示内容丰富特点,操作简单、无电离辐射伤害,可用于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对微栓子有很好的监测,能够准确评估脑血液循环状况[6]。目前,关于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效果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研究致力于优化颈部血管彩超技术,提高其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性;二是研究侧重于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其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监测等方面的表现。然而,尽管颈部血管彩超在临床上具有诊断简便、无创伤等优点,但其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确切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确认,因此,有必要对其在该领域的临床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价和探讨,以明确其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通过对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方法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探究,能够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提供参考。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0月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8~84岁,平均(70.64±4.05)岁。疾病发生至入院检查时间1~5h,平均(3.15±0.42)h。体重指数21.2~24.7kg/m2,平均(22.34±0.24)kg/m2。合并症:高血压34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10例。研究将申请提报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批。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检查怀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②知情研究所有内容;③入院时精神、认知均正常;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脑梗死复发患者;②患有癌症;③精神异常;④语言障碍、听力障碍;⑤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检查;⑥正参加其他临床研究。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综合检查,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检验、查体、影像学检查等。观察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神经功能、意识情况等进行确认。尝试与患者沟通,判断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宣教,说明注意事项、检查要点、具体操作步骤等。详细说明开展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及优势。准备好检查设备,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E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仪器调试,确保其可以正常使用,满足诊断要求。超声仪器的探头频率范围7.5~10.0MHz。帮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将衣领解开,使得颈部能够充分暴露在视野下,方便超声扫描操作。在超声探头、颈部皮肤上进行耦合剂均匀涂抹。将超声探头与颈部皮肤紧贴,从颈动脉根部开始扫查。仔细、全面地观察颈动脉的血液流动情况,了解血管闭塞程度。对斑块的数量、大小、位置等进行确定。了解颈动脉内壁增厚情况、回声、大小等。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检查操作由同一名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生上机操作,使用的超声设备、检验方法等均相同。排除操作、设备等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干扰、引起的误差。检查完成后将图像交由2名经验丰富临床医师进行阅片(双盲法),医师对患者、检查情况等均不知情。两名医师根据图像的特征、参数,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分别给出各自的诊断结论。如果诊断结论相同,则对患者直接确诊。如果诊断结论不一致,则需要加入一名医师,通过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疾病的确诊。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患者取仰卧位,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成功穿刺后将血管鞘管置入,向动脉中进行导管插入。将肝素注入导管内预防凝血发生。将对比剂注入导管并到达检查区域。通过CT、减影技术对检查部位进行检查、成像。获得图像后予以保存,将导管、鞘管等撤除。压迫穿刺部位予以止血,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以血管造影数字减影为“金标准”,对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结果进行评价,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结果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记为阳性;其他脑血管疾病,记为阴性。计算公式:①符合率=(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②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③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④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⑤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观察并分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彩超图像特征,包括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态、血管闭塞狭窄情况。
统计学处理使用的工具均为SPSS25.0软件。以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开展数据差异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为0.05。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中60例患者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检出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1例、其他脑血管病变19例。颈部血管彩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其他脑血管病变20例,见表1。
表1.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检出结果(n)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颈部血管彩超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与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进行对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效能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阳性预测值97.50%,阴性预测值90.00%。
颈部血管彩超检出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0例,内膜厚度(1.34±0.18)mm。血管闭塞检出5例,占比12.50%。斑块情况:轻度不规则斑块检出13例,占比32.50%,规则型斑块4例,占比10.00%。
脑卒中患者,女性,60岁,左侧椎动脉V1段开口处探及高回声斑块,范围约11.9mm×1.5mm(前壁)、16mm×1.4mm(后壁),致管腔狭窄,原始管径约3.5mm,残余管径约1.7m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收缩期峰值速度约120.7cm/s,舒张期未探及血流信号,椎间隙段走行正常,呈节段性显示,内径约2.7m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收缩期峰值速度约61cm/s,舒张期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
图1.椎动脉中度狭窄引起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动脉中因为形成血栓、斑块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出现血管闭塞,使得脑组织供血、供养不足,进而引发疾病相关症状表现[7]。病情轻微者经过规范、及时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预后良好。病情严重者治疗难度大,有生命危险,预后较差。该病发病较为突然,进展快,早期诊断对病情判断、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8]。脑梗死有多种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病时间进行科学设计,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9]。治疗的前提是准确诊断,对于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医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丰富、可靠的参考依据[10]。颅脑CT、MRI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适用疾病种类多,诊断效能高。颅脑CT一般作为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案,可以用于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11]。颅脑MRI可以通过信号反映出具体的病变区域,对微小梗死灶的发现有一定优势。但是,无论是颅脑CT还是颅脑MRI,在应用时都有一定的限制,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超声检查作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伤害、操作简单、实时成像等特点,能够适用于不同患病及病情情况[1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将大动脉闭塞、狭窄情况显示出来,图像清晰,能够实时观察动脉内血液流通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研究中60例患者经过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1例、其他脑血管病变19例。颈部血管彩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其他脑血管病变20例。两种检查结果显示: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临床上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可以使用颈部血管彩超,获得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很高相符性,接近“金标准”。分析原因:颈部血管彩超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的全面扫查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包括动脉血液流通情况,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13]。可以确定斑块数量、形态及回声。检查结果中还可以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14]。医生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可以获得丰富的图像资料,在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时得到很好的提示与辅助。医生通过综合分析、观察颈部血管彩超获得图像资料,结合以往经验作出准确的诊断[15]。颈部血管彩超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较,诊断效能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凭借其可以重复操作、损伤小等优势,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容易被患者耐受与接受,成为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6]。颈部血管彩超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人体组织及病变组织对于超声波的反射程度不同,会出现图像的差异,从而清晰显示出人体组织,方便医生进行观察[17]。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准确显示病变位置、范围及性质,让医生有重点观察的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获取病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医生观察、了解患者病变组织的血流信号、回声、钙化情况等可以进行性质判断[18]。颈部血管彩超图像分辨率高,可以通过调整扫描角度、方位获得多平面的图像。颈部血管彩超实时成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动态情况。对患者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图像中可以清晰显示出颈动脉内膜的厚度改变程度,能够观察到动脉中有无斑块、斑块数量[19]。同时可以根据血液流通情况、动脉管腔可通过血液的范围等,判断出动脉的闭塞程度。医生将颈部血管彩超的各种信息汇总一起,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动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时,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获得的阳性预测值97.50%,阴性预测值90.00%。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图像显示十分丰富,可以为医生提供充足的影像依据与参考。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在临床诊断时需要与脑出血、硬膜外血肿、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进行鉴别。颈部血管彩超检出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0例,内膜厚度(1.34±0.18)mm。血管闭塞检出5例,占比12.50%。斑块情况:轻度不规则斑块检出13例,占比32.50%,规则型斑块4例,占比10.00%。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会形成斑块、血栓,附着在动脉壁上。患者存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例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动脉内膜功能下降,损伤结构,内膜上沉积脂质,引起内膜增厚[20]。除了内膜增厚可以提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外,斑块形成、动脉管腔闭塞也可以反映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并且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参数。斑块数量、形态的不同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有直接关系。医生通过确定斑块数量,了解斑块形态,能够对患者实施准确诊断,进一步确定病因,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本次研究不足之处:①没有对比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图像资料;②研究中患者数量较少;③没有考虑其他疾病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增加患者数量,并纳入健康者作为对照,进一步分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图像特征,获得更多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支持。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患者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有很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