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瑜 董玲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可以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目前,人们主要关注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而小于5岁的儿童则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因此,防治儿童流感非常重要,是家长和医务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临床特点
流感患儿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常见,且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部分可伴有呕吐、肌肉酸痛;多数症状在3~7天逐渐缓解。婴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严重的可出现脓毒症样表现。2岁以下儿童是发生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较成人常见。
二、合理用药
1.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原则
儿童流感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
(1)在流感流行季节,可不必等待病原诊断结果,而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早期治疗;
(2)在病原学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权衡利弊使用广谱抗病毒药;
(3)病原明确者针对性选择相应抗病毒药物;
(4)严格在剂量范围内用药,谨慎超量用药,避免小剂量间歇用药,防止耐药;
(5)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合适给药途径的药物,轻症患儿不必给予不良反应大或需静脉注射的抗病毒药物。
2.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可用于儿童的抗甲、乙型流感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基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
(1)神经氨基酸酶抑制剂(NAI)。
①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可用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常作为重症患儿抗病毒治疗的首选。奥司他韦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反应,但大多可在1~2天内自行缓解,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呕吐现象。
②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在美国被批准用于≥5岁儿童的流感预防以及≥7岁患儿的流感治疗。不推荐用于原有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增加支气管痉挛的风险。
③帕拉米韦(静脉制剂):适用于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NAI和对其他NAI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儿,且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注射剂量。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蛋白尿,发生率约为25%。需要强调的是,帕拉米韦不推荐作为流感的预防用药。
上述三药的用法用量详见表1。
(2)血凝素抑制剂。
比如阿比多尔。俄罗斯使用阿比多尔治疗2岁以上儿童流感。用法用量如下:用于治疗时,2~6岁每次50 mg,6~12岁每次100 mg,>13岁每次200 mg,4次/天,疗程5天。暴露后的预防剂量同治疗剂量,1次/天,连续服用10~14天;流感季节预防剂量同治疗剂量,每周2次,连续服用3周。
(3)RNA聚合酶抑制剂。
比如玛巴洛沙韦。玛巴洛沙韦片适用于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12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用法用量如下:本品单剂次口服,体重20~80 kg,服用40 mg;体重≥80 kg,服用80 mg。玛巴洛沙韦片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但是,需要注意避免与乳制品、钙强化饮料、含高价阳离子的泻药、抗酸药或口服补充剂(如钙、铁、镁、锌或硒)同时服用。
3.其他对症治疗
(1)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临床常使用I型干扰素α局部喷雾或雾化吸入,每侧鼻腔1~2喷、口咽部共8~10喷,每1~2小时给药1次,8~10次/天,建议疗程5~7天。
(2)控制体温: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饭后服用可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大量出汗后可适当补充体液。
(3)减轻鼻黏膜充血:鼻内灌注生理盐水,每天2次或3次,可减少鼻分泌的黏液和改善充血。
4.中医辨证及中药治疗
(1)风热犯卫证:金花清感颗粒、小儿解表口服液、柴银颗粒(口服液)、风热清口服液。
(2)濕遏卫气证:藿香正气口服液、抗病毒颗粒(糖浆)。
(3)热毒袭肺证:经典方剂推荐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中成药推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4)流感初期:四季抗病毒合剂、小儿青翘颗粒、金银花口服液、抗感颗粒(儿童型)。
此外,高热、身痛、头痛推荐连花清瘟颗粒;高热、咳嗽推荐金振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高热、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红肿推荐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六灵解毒丸、金莲清热泡腾片、蓝芩口服液。对于流感伴便秘者,推荐芩香清解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于伴腹胀、厌食者,推荐神曲消食口液;对于伴咳嗽、饮食积滞者,推荐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三、流感预防
1.接种疫苗
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2023-2024流感流行期间,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6月龄以下或存在疫苗接种禁忌的高风险儿童,建议照护者在流感季前接种疫苗。
2.药物预防
若与流感人群有密切接触或社区内有流感暴发流行,对于不能接种疫苗预防的儿童,可口服奥司他韦预防。奥司他韦尽量于暴露后48小时内服用,连续服用至末次暴露后7~10天。3月龄以内婴儿不常规推荐服用药物预防。
3.中医预防
若社区内有流感暴发流行,或与流感人群有密切接触时,可针对不同体质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口服,同时也可通过悬挂中药香囊于胸前、卧室或车内芳香辟秽,以预防流感。此外,针对流感的易感人群,也可给予穴位贴敷(三伏贴,连续贴三年)增强体质,以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