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南京有一位母亲,用她的堅持与智慧,为自闭症的儿子撑起了一片天。这位母亲名叫田伟,自从儿子朱晨啸两岁多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那一刻起,田伟便肩负起了特殊的教育重任。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她与儿子在学校同桌共度了九年时光。初中毕业后,田伟发现了儿子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她带着朱晨啸踏上了一段全新的音乐之旅,前往山东进行专业培训,又经过一年的同桌学习。母子二人并肩作战,最终双双通过了钢琴调律师资格考试。如今,母子二人已经顺利上岗工作,用音乐传递着爱与希望。
自闭症钢琴调律师
1月12日早上8点多,妈妈田伟和儿子朱晨啸一起,从位于江宁区岔路口的家中出发,前往玄武区的一家烘焙店,他们要为店家的钢琴上门调律。今天的工作将由朱晨啸独立完成,记者在现场观看了整个调律过程。朱晨啸在拧松螺丝、调整键盘时显得很轻松,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曲,进入到调音环节后,立刻就变得专注起来。此时的朱晨啸犹如一位指挥家,引领着每一个音符走向和谐的共鸣。
田伟今年49岁,生孩子前从事手机维修工作,后来又和同事合伙开公司。2005年,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孩子两岁时,妈妈发现儿子不太会说话,有时候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后来干脆就不愿说话了。后来经过南京儿童医院和脑科医院的检查,朱晨啸确诊为自闭症。“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短期内体重从90多斤掉到了70多斤。我在网上查资料发现,这个病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田伟说。
幸福的陪读时光
转眼朱晨啸已经8岁了,上小学还是上特殊学校,成了田伟夫妻俩难以抉择的问题。经过仔细思量,田伟夫妻俩觉得正常小学可能更适合孩子。为此,夫妻俩进行了分工,田伟辞职陪读,丈夫上班,“一个负责赚钱,一个专门负责孩子”。自闭症孩子上小学也不是容易的事。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最终好不容易在学区确定了学校,多方沟通后学校同意了家长陪读。
既是母子,又是同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度过了小学6年时光。田伟说:“那是一段很幸福的日子。慢慢地,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与我熟悉了,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就来问我,我也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家长也委托我帮忙照顾孩子,随时通过我与老师沟通。这样我就成了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桥梁。”
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加大,朱晨啸的成绩有点跟不上了。为了不影响学校升学率,田伟向学校承诺朱晨啸不参加中考,只陪着儿子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她告诉记者:“自己心态调整得很好,我们这样的孩子虽说是残疾人,但没有升学压力,不用上辅导班,也是别样的人生。”
为儿子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总要为儿子谋划一个未来。”在初中时,这就成了田伟的心事。长期的陪伴,田伟发现儿子有三大优点,“一是记忆力好,二是听力好,三是对弹钢琴非常热爱。”2022年,朱晨啸初中毕业后,田伟在手机上输入了“会弹钢琴”“听力好”“记忆力好”等关键词,搜索后很快就跳出了“钢琴调律师”这个职业。她觉得这个职业很符合儿子的特长,几经挑选后,选择了山东一家专门培训钢琴调律师的学校进行学习。
他们母子同时参加培训,在2023年通过钢琴调律师资格考试,妈妈取得高级技能,儿子因年龄未到,目前是中级。就连培训老师都夸赞朱晨啸是当期学员中最优秀的一个,说他听力好,手法细腻,调出的音清晰准确。至此,这对母子同桌十年!
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工作,业务范围主要面向琴行和个人。朱晨啸调音方面特别有天赋,妈妈动手能力更强,母子二人一人调音,一人维修,形成互补,目前已经为30多台钢琴进行了调律,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摘自《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