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确定了科学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提倡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新课程标准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小学科学实践”,说明素质教育观念和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在变化,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也不能只满足于单一的课本、课堂教学,要强化小学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生活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旨在将科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通过现阶段的调查发现,小学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往往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究和应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虽然科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入了生活实例,但其中的部分内容仍无法摆脱抽象和理论化的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困难。并且,尽管科学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偏离了生活化的视角,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科学课堂往往偏向于对知识的传授,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也较为单一。如果科学实践活动与生活的联系不紧密,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相对较差,创新性及批判性思维也得不到充分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专职科学教师的数量较少,一些兼职教师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未能以生活化的实例或情境对抽象的科学原理进行活动案例设计,导致生活化的科学实践教育难以顺利进行,不能很好地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所在教研组认为,科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过程,还要在课外实践活动布置上体现出科学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一般包括种植、制作、饲养等,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学习材料,查找相关资料等。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实践活动时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使其生活化的同时保持开放性、层次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实践中,笔者所在教研组不仅根据教材内容及拓展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还从教材安排的长期性观察实验中设计、从单元主题中开发设计、从课堂疑惑中挖掘设计,并根据学生自身层次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科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及教學实践情况,笔者所在教研组对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了教学探索。
(一)延伸书本实验,增强知识联结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搭建与生活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将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结。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美丽的化学变化》这一课程时,通过探究知道了紫甘蓝富含花青素,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厨房调料品、洗护用品、饮料等的酸碱性如何呢?”等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回家后利用紫甘蓝水对其进行检测并反馈检测结果。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紫甘蓝这种植物有更全面的认知,而且能够形成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又如,在开展《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制作地球模型的任务。看似简单的地球模型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理原理,那是关于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的重塑。通过地球模型的制作,学生既能够梳理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又能够感受制作模型的意义,提高动手能力,为《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鼓励长期观察,促进规律认知
课外持续观察探究是对上一阶段所学知识的应用,并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服务。例如,在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我们的地球》单元中《观察月相》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表,教授学生相关的观察方法,鼓励学生与父母共同观察月相并坚持记录,从而在科学探索中增进亲子关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又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以种植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需要教师在种植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发现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的环境条件。由于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与单元的教学进度很难匹配,存在学生种植积极性差等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记录表,鼓励学生以图文结合、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完成植物生长档案表,进而引导学生展示并交流观察记录,使学生形成关于凤仙花生长变化的生命需求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知,提高科学素养。
(一)制作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发散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其制作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并考虑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色彩搭配、关键词选择等多个方面。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例如,生活中很多学生都知道要均衡膳食,但不少同学会对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疑问。在四年级的学生学习《食物中的营养》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调查,并以思维导图或小报的形式对所搜集的材料与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把分散的信息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能力。
(二)教材项目化,提升创新思维
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新课标强化了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技术知识和工程原理,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开展与生活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驱动性问题,即“如何制造一辆小车”。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将经历七个关键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调查小车、设计与制作、交流展评、优化改进以及最后的总结评估。这项实践活动紧密围绕着项目主题所涉及的弹力、反冲力等小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大概念”“大单元”的构建,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展示了学生的个人风采。
(一)科技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小制作结合了科学原理和生活常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亲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实践的平台。通过科学小制作,学生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在制作过程中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探究能力。科学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在探究时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挥创意、大胆实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能锻炼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在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完《天气》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并指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观天”工具:雨量器、小风旗、风向标。通过利用自制工具观测天气变化、坚持完善天气日历,学生能够体会到气象学家在开展气象研究时的严谨及坚持。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此项实践活动了解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主科学探究能力。
(二)利用科学社团,提高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在科学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反馈和修正,学生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科学化,把科学知识生活化,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制作并迭代完善自己的作品。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学完《计量时间》这个单元后,可了解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速度就不变的原理,并且知道利用水流的这一特点就可以计时的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组织科技小制作社团活动时让五年级的学生设计并制作水钟,进而让学生延伸课堂,转换视角,把自己当作工程师、设计者,通过探索、创造、制作、改进,感受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和知识的价值。
(一)家庭小实验,促进好奇心保持
家庭小实验是保持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对科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补充,能够有效地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保持好奇心。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器材,亲眼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好奇心应贯穿于所有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探索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使学习责任自然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为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设定有趣的实验主题,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记录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实验的乐趣,还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托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对学生制作的科学小实验进行推送,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反馈和支持,进一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科学探究。
(二)关注科技时事,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无论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还是基因编辑,都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着世界。因此,科学教师有责任将最新的科技时事引入课堂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从中提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些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利用科技去改变世界的。例如,教师可以对每年的天宫课堂活动进行积极宣传,鼓励学生观看直播。基于天空课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航天科技幻想画、天地同步实验、给天宫的一封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過亲眼看、动手做领略天地差异,点燃其崇尚科学、逐梦远航、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如果说科学课堂是主阵地,那么课外实践就是分战场。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化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评价和指导。在开展实践活动时,不管是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还是布置都要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并对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除了关注结果外,教师也要注重对其实践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完善实践活动,让科学实践活动更具价值。生活化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使学生的科学观念在实践中升华、科学思维在实践中发展、意识和责任在实践中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