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会界别的提案最关心什么?

2024-05-16 07:20柴一森整理
上海工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权益劳动者

◎柴一森 整理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反映各方面要求和意见、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的重要形式。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聚焦不同时期职工队伍建设、权益保障、经济发展和工会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向全国政协提交大量提案建议,为推动问题解决献计出力。

近年来,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再到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会界别的提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来自工会的好声音,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织密新就业形态 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从2021 年的《关于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到2022 年的《关于进一步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促进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再到2023 年的《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内容的一层层深化和巩固、一项项健全和完善,为全社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付出努力,作出贡献。

从关注补短板、实现重点突破,到呼吁制度集成、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从关注具体权益保护先行一步,向劳动基准制度的系统化建设深入;从关注劳动者个体权益保障,向呼吁提升劳动者素质演进;从关注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保护,向提升其民主政治权利的扩容;从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的推进……

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的提案与时俱进,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一层层深化和巩固、一项项健全和完善,织起一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人社部等8 部门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到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再到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多部门出台的具体实施意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收到了明显成效。

比如,劳动关系从“二分法”向“三分法”演进,促进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的逐步规范;社会保险缴存从受户籍、地域、身份限制,到逐步向所有属地就业人员有序放开,其中,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有了较大突破;平台企业“算法控制”受到合理规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开展集体协商为抓手,工会维权服务工作的质效有了进一步提升等。一些地方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推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举措,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比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碎片化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某些制度的缺失问题仍较突出;平台管理不够规范、劳动关系认定困难、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保障水平等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称,限制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有关调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建设还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经验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大力度的实践探索与进一步的顶层设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劳动者权益保障是稳就业的基础性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期待更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为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为顶层设计和实践拓展提供更多助力。

“产改”有合力 “育匠”有举措

“需要多部门联合出台更多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帮助解决产业工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产业工人。”在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项党和国家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在2022 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合力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的提案》。

2022 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经过4 年多努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技能劳动者已达2 亿,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 万;党委统筹、工会牵头、政府力推、企业主体、工人主动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委员们认为,需从4 个方面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推进改革举措在企业全面落实落地,实现企业和产业工人“双向受益”;进一步激发部门及地方推进改革的内生动力,为改革注入活力;进一步发挥协调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谋划、组织推进的领导职能和平台功能;联合出台更多政策举措。

为此,提案从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增强工作合力、营造浓厚氛围、健全考评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措施等5 个方面提出建议。

提案指出,应出台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指导文件,打通改革政策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国企央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思想政治引领嵌入企业文化,把职工创新嵌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引导企业加大培训力度。

提案建议,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的经常性沟通,搭建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信息共享、督查督办的工作平台。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地方和单位改革总体部署。

提案呼吁,加大对改革文件、举措,以及先进典型和经验成效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共同推进改革和“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浓厚舆论氛围,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为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案提出,把改革成效纳入地方考核和督查内容,加强对各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评价考核,并进行相应的激励与监督。

此外,提案还呼吁将“大国工匠”作为国家级技术工人表彰奖项,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权益劳动者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劳动者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漫话权益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