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聃,丁 晓,唐 欢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围绕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丰富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世界价值。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是对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而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1]。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为理论基础,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化立足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对于文化的影响,强调文化来源于实践、立足于实践。他们认为文化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如果脱离社会实践活动,一切文明和关于文明的理解都是空谈。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2]536“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工业中一切改进的无可争议的结果,文明程度一提高,就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生产部门,而这样一来又引起新的改进。”[2]541这些论述,不仅从本质上把文明还原为实践范畴,而且指出了文明演进的动力。基于此,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3]他强调只有俯下身子深入现实生活、观察时代,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彰显文化自信的作品。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核心和主体都是人。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类可以生产文化。列宁强调艺术属于人民,艺术必须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表达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他强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4]习近平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文化来源于人民,文化建设服务于人民,文化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科学发展的马克主义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是与时俱进的,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重视本民族文化,因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会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加深,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过渡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为了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习近平坚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原则,坚持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倡导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于此,习近平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6]。在总结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新时代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35。关于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习近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指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7]539,由此进一步升华了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深化了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重要内容。他认为,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8]306。我们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8]144。此外,邓小平认为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0]22,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同时,他还强调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4],始终聚焦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习近平文化思想拓展和深化了江泽民、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提升综合国力出发,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1]。习近平则强调,我们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此外,习近平继承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思想,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胡锦涛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突出优势与最大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2]。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实际,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能拉近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281。通过文化交流,既能对外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又能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因此,我们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坚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积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兼收并蓄,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他强调,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13]164。关于如何科学对待传统文化,他提出要做到“古为今用”;关于如何理性对待外来文化,他提出要做到“洋为中用”。这些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更加有效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提供了科学指导。另外,在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作为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新时代实现我国文化的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因而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现文化强国新形象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习近平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479。为此,他坚持“两个结合”,将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中。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使命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今后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因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以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通过中国式现代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发展要遵循“六个必须坚持”和“七个着力”。“六个必须坚持”和“七个着力”,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基本原则和重要着力点,是对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是新时代我国搞好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4]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长期的团结奋斗,也需要科学的思想作理论指导。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42-4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其次,要广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14]124。要强化宣传引导,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再次,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习近平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14]137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从小、从关键人群抓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准。最后,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15]。今后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文艺的百花园中的鲜花永远为人民绽放。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首先,要加强“七个着力”,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巨大合力,实现人们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互学互鉴,让中华文明再度崛起。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紧密结合起来,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认真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再次,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前行。我们党从成立起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担负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最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围绕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要切实抓好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教育人民、引领风尚的作用,不断增加社会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的生命力表现为对传统的继承、转化和再创造。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这一重要论述,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人们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16]。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路径。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安全和国运。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站得稳、立得住、行得远。二是要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实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就能将守正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开放包容既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指出:“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格局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所有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风格,又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格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7]539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尊重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12月3日给首届“良渚论坛”的致贺信中提出,要坚持推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对话、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习近平认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7]568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17]。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都是在自身土壤中生长、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发展的。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尊重文明的独特性,以包容精神平等对待不同文明。平等包容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动力。一方面,虽然世界不同文明各有特色,但是它们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不同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世界各种文明都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都值得我们尊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用包容精神平等对待不同文明,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以系统思维看待世界各种文明,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习近平认为文明是多彩的,世界文明多样性如同阳光有七彩、春天有百花,每个文明都有其他民族可资借鉴之处。我们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积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此,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3]258。在尊重文明独特性、多样性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既能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也能让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内涵,进而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此,习近平提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以中国叙事体系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是平等的,只有平等交流才能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只有交流互鉴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习近平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13]259这就是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各国文明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只有互相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成长的。随着国际格局的加速演变,世界各国事实上已经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荣辱与共、命运相连的文明理念,提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新型国际秩序观,倡导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基于此,习近平提出必须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要在交流中多学、多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内化学习。要有信心、有计划、有创新地进行文明交流,促进不同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只有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才能相互吸收文明的精华,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让各种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共同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随着当今世界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思想推而广之,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发展思想。他从人类是一个整体出发,主张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议[18]。他主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用宽广的胸怀接纳对文明价值内涵的不同理解,尊重各国人民对文明价值实现途径的探索。我们要坚守和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秉持对人类未来命运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倡导者。习近平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大党强国的天下情怀与责任担当。因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世界各种文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而且有利于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打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理论总结,在“两个结合”中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上,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就世界意义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利于尊重世界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以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因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对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