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2024-05-16 05:12:48孙雅婧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年5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事业单位监管

孙雅婧

国家图书馆 北京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是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产物,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以围绕事业单位发展为核心,以服务事业单位职能为目标,肩负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在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源利用、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引导企业科学决策,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对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较强,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发展初期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多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管理重点在于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的规范控制,随着企业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文化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因事制宜,在事业单位控制权与所属企业自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点,财务管理模式变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破解财务管理难题,为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概述

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发展初期,主要围绕文化事业单位职能开展业务工作,其为规范企业收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资源利用效率,对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多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

第一,文化事业单位在财务部门设立企业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所属企业的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工作。第二,文化事业单位确定所属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配置和薪酬福利政策,向所属企业委派财务人员。第三,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办公场地与办公设备,让所属企业财务人员集中办公。第四,文化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安排专人审核所属企业的会计凭证。

二、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集中管理模式下,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多按照统一模板建立,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部分条款参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指导作用有限,实操性不强。

2.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文化事业单位预算工作重点在单位本级,所属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为了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并未严格要求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所属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企业经营缺乏预算指导,易形成粗放式发展。

3.财务管理责任不明晰

企业财务人员受文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层的双重管理,一方面,企业关注业务发展,希望企业财务管理能够为业务服务适度宽松,文化事业单位则注重支出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希望企业财务管理适度从紧,双方可能会出现决策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所属企业出现财务问题时,责任不易划分。

4.财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

文化事业单位委派至企业工作的财务人员,部分是事业编制人员,薪酬福利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发放,不从企业取酬,薪酬福利与企业效益脱钩,无法发挥激励作用,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5.业财融合度较低

企业财务由文化事业单位直接管理,与企业业务脱节,文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通过原始凭证反映的有限信息了解企业业务,无法与企业业务进行深度融合,不利于所属企业的业财融合发展。

三、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

1.调整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原则

(1)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并重。企业面向市场发展,获取收益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剧,文化事业单位既不能为了降低风险完全掌控企业财务管理,使企业失去发展活力,也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盲目放开,粗放管理。应该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监管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范围内,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价值提升。

(2)财务监管与自主经营并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应该由直管向加强监管转变,使企业实现真正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如何才能处理好财务监管和自主经营两者之间的关系,监管边界的确定和监管程序的设置非常关键。同时,文化事业单位可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实行分层分类监管,提高财务监管的灵活性,如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规范的企业,可降低监管力度,适度放权;经营状况不稳定、财务管理水平偏低的企业则要重点监管,加强财务工作指导。

(3)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涉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多项内容,财务监管应涵盖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财务收支与经济指标、大额负债与对外投资、银行账户与资金活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重点不同,如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关注人工成本,商贸型企业重点关注库存,创新型企业重点关注研发成本等。

(4)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有标准、有尺度,原则问题要画“红线”,树立事业单位的权威性,同时要因事制宜,在红线之内充分给予企业灵活性。

2.改革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1)文化事业单位应取消在财务部门设立的财务核算中心,设立企业管理部门承担企业监管职责,所属企业成立独立的财务部门。企业财务部门独立,可以直面企业业务发展和经营实际,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财务管理,灵活度和针对性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单位统一企业经营管理职责,设立独立部门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将财务监管和业务监管合二为一,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实现业财融合的战略目标。

(2)企业自主构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财务决策机制,日常财务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财务决策报文化事业单位审批,确保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有效监管,降低因国有资产使用不当而造成大额损失的风险。

(3)企业自主组建财务机构,配置财务人员,企业管理层增加财务总监,由文化事业单位委派,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方面的专业意见。文化事业单位选拔复合型会计人才出任企业财务总监,实现从管理财务核算到参与财务决策,委派董事和监事参与所属企业经营的重大投融资决策和监管,在推动所属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提升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

(4)文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不再设置专人审核企业会计凭证,企业管理部门设置专人进行所属企业财务监管,实现从基础凭证的合规性审核向财务决策引导和经营成果监督转变。

四、加强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围绕文化事业单位现阶段的监管要求,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优化企业财务监管规定,调整财务审批和报备事项范围,完善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管的重要依据。文化事业单位应要求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实际,修订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如出差较多的企业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较多的企业制定会议费管理办法,业务招待费较多的企业制定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等。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备案管理,如发现所属企业有制度陈旧或制度缺失等问题,应及时敦促其进行修订和完善。

2.推动所属企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

财务预算,即文化事业单位了解所属企业经营规划、对所属企业进行财务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企业需要打破只有财政经费支出要求的事业单位才需要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传统观念,根据全年经营计划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对于企业财务预算中经营计划的可行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进行审批。文化事业单位应针对所属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缺失的问题,以工资总额预算为契机,充分发挥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分配政策等多个方面开展预算工作,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财务预算管理。

3.构建所属企业财务报告体系

文化事业单位应在要求所属企业做好内部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所属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文化事业单位可以设计财务分析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形成报表组,要求所属企业按月上报,企业管理部门以报表组为依据,提炼关键财务指标,对所有企业按月度、季度、年度开展财务分析,动态跟踪企业经营进度,发现财务指标异动及时与企业沟通原因,分析结果并报送至事业单位领导层,为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企业资源配置和统筹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4.优化所属企业内审监管机制

内部审计是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企业财务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保障,文化事业单位应优化内审监管机制。第一,建立包含年度审计(保证年度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离任审计(有效评价企业管理层在任期间的工作业绩)、经营责任审计(有效评价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情况)、收支审计(规范企业收支)、内控审计(评价企业内控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等审计方式在内的内审监管体系。第二,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查找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漏洞,要求企业整改并完善,实现会计行为规范、财务数据准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三,坚持审计意见跟踪检查,落实审计意见处理反馈,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提高财务监管的有效性。第四,建立问责机制,将审计问题整改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范围,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

5.创新所属企业财务监管方式

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并非是将企业放在对立面,应从强制性监管向参与式监管转变,充分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和互动。第一,创建学习体系,一方面紧跟最新的会计政策和上级主管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培训,提升所属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向各企业征集财务管理交流问题,定期举办企业财务工作交流会,加强企业间的财务工作交流,复制成功经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开展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加强企业内控建设的指导与评价,文化事业单位制定财务风险评估内容,企业自评后,文化事业单位再与企业进行风险交流,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同时,文化事业单位也可以从外部引入风险评估机构,提供专业指导,构建包含财务风险在内的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体系。

五、结语

变革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所属企业经营积极性,提高所属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是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加强所属企业财务监管,构建常态化财务监管机制,是新时期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方向;优化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率,是新管理模式下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文化事业单位应多措并举,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及合规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人员应在深入领会文化事业单位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实际,做好财务监管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事业单位监管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1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