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4-05-16 05:12左申俊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政府

左申俊

庐江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安徽·庐江

一、引言

现阶段,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收支矛盾,需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绩效评价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既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是预算管理的主体,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近年来,虽然地方政府对预算绩效评价进行了探索,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绩效管理理念不清晰,绩效指标不合理,预算绩效评价不规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影响了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性。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现阶段,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政府需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另外,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一般性支出的占比过高,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足,存在资金浪费和资金流失的情况。因此,地方政府需要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地方政府通过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地方政府通过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能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调整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

另外,地方政府及时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预算绩效评价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地方政府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能够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三、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地方政府逐步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为地方政府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依据。

第二,预算绩效评价范围不断扩大,预算绩效评价内容不断完善,有利于覆盖各种类型的预算单位。

第三,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不断完善,地方政府需要选择合适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第四,绩效评价结果不仅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透明度。

四、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地方政府需要加强研究,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部分地方政府对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同时,预算绩效评价流程不完善,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客观。

第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工作细则,部分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第三,绩效指标不合理,相关数据缺乏可靠性,部分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数量和产出,忽视了质量和效果。

第四,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沟通交流不顺畅,导致工作进度缓慢、工作效率低下。

五、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地方政府需要树立绩效管理理念,从绩效目标、绩效指标、预算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1.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能够体现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在设置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绩效目标与地方政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同时,绩效目标还反映了预算的内容和结构。地方政府在设置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绩效目标与预算目标、预算方案相结合,提高绩效目标的合理性。

另外,地方政府设置的绩效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绩效目标落实。

2.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是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需要提高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地方政府需要结合绩效目标和工作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明确绩效指标的内容和范围,避免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

地方政府需要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优先选用定量指标,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是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地方政府需要结合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涉及大量数据,地方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数据,加强数据分析,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支持。

另外,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掌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从而规范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

4.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地方政府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反映的各种问题,编制相应的工作方案,不断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地方政府需要将绩效评价结果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主动接受检查,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整改意见。

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或处罚,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六、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方政府需要认真分析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不断完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

地方政府需要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并督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预算绩效评价。

地方政府需要定期开展培训,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帮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地方政府开展预算绩效评价,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定期调整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性。

地方政府需要编制工作手册,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包括基本原则、权责关系、预算绩效评价内容等,为工作人员提供指导,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地方政府需要定期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避免出现交叉重叠、互相冲突的情况,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支持。

3.完善绩效指标

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较多、工作流程较复杂,为了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绩效指标。

地方政府需要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

地方政府在选择绩效指标时,需要避免绩效指标过多、过杂的情况,提高绩效指标的针对性。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地方政府需要提高绩效指标的可比性。只有对相关绩效指标进行统一,才能进行对比分析,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工作提供参考。

4.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协调和配合

预算绩效评价涉及地方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岗位,为了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地方政府需要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协调和配合。

地方政府需要设立预算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预算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地方政府需要完善分工,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预算绩效评价责任,协调工作进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想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目前,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对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实现全员参与。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设置合理的绩效目标,不断完善绩效指标,规范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地方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政府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