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莎莎 张店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淄博 255000
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也带动了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市政工程质量引发的社会事件也屡见不鲜,频频见诸报端。这与当时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不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居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市政工程质量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建设工程中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因此,加强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1]。
市政工程可为城市服务职能的落实提供可靠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服务便捷性的重要作用,可极大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成效。相关建筑单位应不断升级并健全现有的管理体系,从多角度、全方位保证市政工程的合规性、完整性。一方面需要满足市政工程质管标准相关规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工程的使用时限、服务性能、安全系数。由此,就需要相关承建单位及施工人员加强对现有市政施工技巧的管控,以国家级质检标准为根本参照,创新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并由此对各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作业流程、隐藏施工均满足实际验收标准,防止频繁出现返工、修补等问题,不仅浪费大量资源,同时也影响后续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应符合现阶段市政工程全过程、动态化管理需要。推进市政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各城市开展改革转型、升级完善的重要手段,可达到落实岗位职能、保障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等目标,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筑单位需要深入了解施工期间的成本、质量、人员、技术等规划情况,并保障市政工程全面管理工作的可行性、规范性,达到预计的施工建设管理目标[2]。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准确分析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部分市政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缺乏基本的安全管理措施,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而维护市政行业的高效稳定发展。但实际上,部分市政工程的市政内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管理机制的构建缺乏全面性和实际性,未能考虑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问题,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规范,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于市政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来说,所采取的管理机制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满足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管理机制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和表面化,难以推动工程项目的平稳发展,这就需要不断优化和改善机制内容,扩大管理范围,加深管理程度。
开展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时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作用,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部分企业中所选择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实力不强,使得建设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在执行建设管理作业时要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从专业层面做好现场管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找出问题出现根本原因,不断提升管控效果。然而在实际中许多管理人员难以达成上述两个要求,如部分管理人员存在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现象,或是在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难以有效达标等问题。而建筑企业也没有及时开展培训工作,并未根据管理人员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岗位,最终出现管理效果不断降低等问题。
对于建设项目管理,更应当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施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内容庞大繁琐。因此,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汇总施工信息,改进施工管理。但我国市政工程相关企业为节约运营成本,信息化设备投入少,从而致使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客观上也妨碍了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些建筑公司盲目学习其他公司的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体系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施工质量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情况视而不见,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存在形式化,不能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优势[3]。
市政建设材料市场繁荣发展催生了众多的建筑材料企业,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建筑材料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量,会偏向选用一些劣质、价格廉价的材料,这无疑会给市政工程的质量带来巨大隐患。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 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查1704家企业生产的1920 批次建筑材料产品,其中发现111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达5.8%。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代表了一系列创新和进步的方法,强调更高效、灵活和可协作的项目管理方式。其中一些主要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包括敏捷项目管理、精益施工管理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应用。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强调快速响应变化、持续交付和团队协作的模式。它通常用于大型项目的软件开发,但在一些建筑项目中也有应用。敏捷方法鼓励紧密合作的团队,经常进行迭代开发,根据客户反馈和需求变化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项目的风险,提高质量,以及更快地交付项目。精益施工管理是受到精益制造原则启发的模式,旨在减少浪费、提高价值流程并优化资源利用。它强调消除不必要的活动、降低库存、减少等待时间和提高施工效率。通过采用精益方法,项目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一种数字化工具,用于集成项目数据、监控进度、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它提供了实时的项目管理信息,有助于管理团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PMIS 还支持团队协作,提高了项目的可见性和透明度。这些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应用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效率,有助于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不同的项目可能会选择适合其需求的模式,或者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4]。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中应当展现管理机构作用,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已经针对工程设定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人员重视度不足等的影响,使得管理机构作用难以发挥。所以在工程中为保障工程质量,需要加大对管理机构的研究力度,确保机构设置的科学性,组织专业的管理人员做好分管工作,保障工程整体质量安全。一是做好日常质量检查,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利用日常监督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责任,重视施工作业。二是针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研究,解决过去施工现场脏乱差问题,发挥管理机构、人员管理作用,借助定期、不定期方式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开展施工工作。三是明确市政建设管理中各部门关系,实现内部控制、内部监控、外部监控的有效联系,提升沟通与交流的深入性,共同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四是及时引入先进工程技术、材料等,做好管理知识更新,实现与时俱进发展目标,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应该严格实施责任制度,设置安全管理负责人,全面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结合安全管理的需求,落实以第一责任人职责为主的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清单,并且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动态化考核,及时掌握安全管理的情况,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措施,保障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到位。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结合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和要求,层层细化分解责任与内容,由相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压实安全管理职责,形成责任清晰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障各项管理任务有效执行。结合安全管理岗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内容,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等,构建完善的隐患排查机制清单管理与优化调整机制。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深入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应该及时做好整改,并且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防范人员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在施工作业现场,认真落实安全环境建设工作,配置围挡设施,设置警示标志与标志牌等,并且为安全人员提供安全帽及其他安全防护资源,切实保护好现场环境的安全,保证现场人员与机械设备等的安全,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5]。
首先,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要从思想上增加对互联网时代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招聘专业化的工程管理人员,定期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增强其实践操作水平,在通过考核后让其上岗工作,为工程管理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要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全面深入的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推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保障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加强理念创新,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工程管理,提高市政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强化人员管理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优选专业素质高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对项目人员定岗定编。针对不同的管理方面,比如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应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遵循,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为了提升相关人员的素养和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执业人员进行工作状况、工作成果和能力等方面的检查或暗查,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积极、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在岗位上积极主动负责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然后,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奖罚分明的制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励和惩罚都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需要注意,奖励一定要多于惩罚,否则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从而失去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随后,为了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推行各种执业资格制度,让从业人员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格认证。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最后,为了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外部研讨会、在线课程等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技能和知识。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是提升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和沟通渠道,让项目团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展、问题和风险,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第一,建设单位要积极与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沟通,认真解读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明确资金使用对象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资金需求,最大程度地争取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同时依法合规使用政府专项债券。第二,积极吸引专业机构及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各类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活动,培育实施运营主体,结合成片开发建设打造项目收益点,通过后期运营收入平衡建设投入,实现经济效益可持续。第三,鼓励居民通过直接出资或让渡公共收益等方式出资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市政工程建设。第四,在建设资金保障充分的条件下,建设单位更要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工程款拨付,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及时进行竣工决算,避免发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现象[6]。
设备物资监管要从三个方面抓好:一是增强物资采购管控。在市政项目的建设前期,采购商应参照完整的施工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其中应涵盖对施工进度的考虑,明确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好预算编制。二是增强施工现场物资管控。管理人员要重视材料质量,在初始投入阶段检查规格、质量和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履行合同内容。在物资进入施工现场过程中,应当对车辆和物资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检测和抽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将被禁止入场。监控人员还要详细登记材料进场时间、班次等,并要求出示材料合格证。在选择原料时必须遵守标准,在交付施工现场后,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管理,避免恶劣的天气或环境影响。现场原材料管理,按原材料种类进行分类,确保施工准备。然后,为保证现场储运顺利,应对原材料进行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原材料不受损坏。三是增强现场设备管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品质要求更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并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许多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交替运行,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降低人工成本。但如果在选用过程中不按标准操作或不定期维护,就会出现施工中断、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有义务重视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优化施工流程和技术选型是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现状、制定合理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为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是需要对现有的施工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通过研究每个工序的具体步骤和时间消耗,可以找到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的空间。二是选择合适的技术。市政工程通常涉及到复杂的地下管道、道路铺设等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在选择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殊性和要求。三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矛盾;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和管理,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
(1)施工方面。选择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至关重要。这些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确保工程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监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这包括制定详细的监理计划、明确监理职责、设立专门的监理机构等。此外,监理单位还应配备合格的监理人员,其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问题,防止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
综上而言,在现阶段开展市政工程建设期间,需要相关单位尽量排除各类风险隐患问题,从多种方法升级并完善现有的市政工程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际施工问题,减少安全隐患风险,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提高市政服务工作质量,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利用完善的市政建设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吸引力,使其朝着立体化、现代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