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4-05-15 06:49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曹宇
河南农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林场害虫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 曹宇

近年,在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环保工作也不断深入开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持续增强,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相关部门针对无公害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旨在进一步强化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成效,增加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阶段,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颁布及实施,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政府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探索一条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径。林业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林业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林业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林业生产中应用无公害技术,既能够降低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危害,又能够减少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的投入,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概述

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在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害虫天敌、不威胁林业经济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营林防治技术等手段,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防御功能,进而实现持续控灾的目的。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积极推广及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够借助无公害的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此外,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治理,还能够增加农民经济收益,打造绿色食品生产链条,进而助力我国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农业科研部门在长期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基于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了新型无公害防治技术。以前,我国大多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林业病虫害。这一方式虽然见效快,成本低,但是化学农药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也会对林木及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长时间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后续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无公害技术,不仅能够降低防治成本,还能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对林业资源、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于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一)检查苗木,合理设置栽种密度

在林木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注重对林木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还应注重从源头进行病虫害防治。

1.造林前,林业人员应当对林业种植区域及周围环境、土壤状态、地势气候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原则,制订适时、适树、适地的造林方案。依据实地考核结果科学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与此同时,林业人员应科学选择苗圃地,尽可能不要选择土壤湿度过大、地势偏低的黏土,因为这类土地容易发生病虫害。在完成苗圃地选择后,林业人员可以为周围区域种植一些低抗虫性植物,诱导害虫,从而降低各类病虫害对树苗的不利影响,为苗木茁壮生长营造良好环境。这样可以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

2.林业人员应结合所选苗木的生长习性合理设置栽种密度。其中,苗木之间的栽种距离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降低苗木抗倒伏能力;苗木之间的栽种距离也不能过小,否则将会出现苗木之间争夺养分、通风和光照条件不佳等问题。因此,林业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不同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苗木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多种类型苗木穿插栽种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林场内部的物种多样性,还能够避免大面积病虫害的暴发,进而保障苗木茁壮生长。

3.林业人员应当结合树木种植规范、要求等,常态化开展林区管理工作。例如,浇水、施肥、除草、剪枝、松土等活动,加大病虫害的管控力度,及时处理好病虫害感染的苗木枝条,避免病虫害疾病在林场内部大范围扩散。在营林过程中,林业人员还可以通过封山育林的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确保树木稳定生长。

(二)加强林木抚育与林间管理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并且在栽种完成之后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剪枝等,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促使苗木茁壮生长,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包含加强对苗木抚育与管理,降低附近居民、牲畜等对苗木的破坏,尤其需要加强对乱砍滥伐行为的监管,最大限度地保障苗木茁壮生长。

1.当地林业部门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育林规划,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降低林业病虫害疾病对苗木的为害。

2.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林场内部病枝、枯枝、林间杂草等进行有效清理,进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针对修剪下来的病枝、枯枝,工作人员需要将其进行集中焚烧处理,避免病虫害疾病在林场内大范围暴发。

3.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灌溉施肥工作,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状态适当施肥灌溉,促使苗木始终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三)创设林业病虫害疾病监测预警机制

构建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疾病监测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疾病并发出警报,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在林场内的大范围传播。

1.林业部门应该聘用专业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在林业病虫害疾病监测预警机制指导下,开展高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林业部门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促使其掌握各类林业病虫害的发病特点、为害程度、防治措施等,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状况。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提高自身灵活性,结合不同病虫害灵活应对,动态化调整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而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四)对林场内部植物进行病虫害检疫

当地林业部门应该打破传统事后病虫害疾病防治模式,提前做好林场内部植物病虫害检疫。

1.林业部门应加大对新购入苗木的病害检疫力度,并积极进行自主苗木培育。其中,应该重点培育生态适应性和病虫害疾病抵御能力强的苗木品种。

2.林业部门应运用混合栽种模式打破传统人工造林的树种单一性,营造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林业部门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检疫。在树木检疫工作中,林业人员可以通过适用辐射处理技术、微波处理技术、热烘处理技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检疫。在林区病虫害疾病防治期间,林业人员还可以利用新型病虫害鉴定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分析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对树木进行病虫害检疫。依据检疫结果为造林技术方案制定、病虫害防护与治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逐步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树木病虫害防治体系。

(五)积极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

近年,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苗木品种逐渐呈现多样化、创新性特点,而传统的林业病虫害疾病防治措施已经无法再发挥最大效用,甚至对部分新型病虫害防治无效。基于此,当地林业部门应该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丰富林业病虫害疾病的防治方式,进而提高林业病虫害疾病的防治效果。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林业部门不仅需要强化病虫害疾病的防治效果,还需要注重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环保性,坚守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具体措施如下:

1.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林业虫害疾病进行无公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人工释放害虫天敌抑制害虫繁殖及大面积扩散。一是鸟类防治方法。益鸟是林业虫害的天敌,它们主要以捕食害虫为生。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林地中释放喜鹊、啄木鸟等益鸟,就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繁殖及扩散。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为益鸟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其在林地内进行繁衍,这样就能够为林场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降低害虫对林木的不利影响。二是微生物防治方法。微生物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可以寄生于林业害虫体内的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杀除,这也是现阶段林业病虫害疾病防治的一种无公害手段。其中,多种细菌、真菌等都是林业病虫害微生物防治的重要工具,如苏云金杆菌等。随着我国科技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微生物防治方法一定会更加完善高效。三是天敌昆虫防治方法。除了借助益鸟消除林场内的害虫,林业人员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林业害虫类型释放和保护其昆虫天敌。例如,可捕食麦蚜、棉蚜、蝗蚜、介壳虫等有害虫种的七星瓢虫;喜食蝴蝶、蝉、蝗虫的螳螂;在害虫身体里面产卵,啃食害虫内脏的寄生蜂;捕食蚜虫的食蚜蝇;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壁虎和青蛙等动物,进而减少林场内部的害虫数量。在这一过程中,林业人员需要认清“物极必反”的道理,严格控制天敌昆虫及动物的释放数量,避免由于释放数量过多引发新型病虫害疾病。四是生物农药防治方法。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为害性更小,主要是运用生物学及提纯科技进行生物农药研发,有效创新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生物农药见效快,并且对周围土壤、生态环境等的污染与破坏性较小,符合无公害防治技术与生态保护原则。现阶段,我国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较多使用苦参碱、烟乳油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农业科研部门还应该对生物农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药效持久性。

2.物理防治措施。一是机械化林业害虫捕杀方法。借助机械进行林业害虫捕杀这一方式并非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在我国已经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主要利用害虫的天性对其进行引诱和捕杀。例如,林业人员可以根据害虫趋光性特点,在林场内部每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一盏黑光灯,夜间,黑光灯散发出来的光能够吸引害虫,并对害虫进行杀伤。这一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生态环境,而且杀虫效率较高,操作简单,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又如,林业人员可以将豆饼、棉籽、麦麸等进行粉碎处理,并炒香做成诱饵,然后在诱饵中添加90%晶体敌百虫30 倍液。通常情况下,每5 kg 诱饵添加药剂为0.15 kg,并加入适量水分搅拌均匀。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此外,林业人员还可以使用菠萝皮、香蕉皮等加入90%晶体敌百虫,并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用于诱杀果实蝇等害虫。在地老虎处于幼虫时期,林业人员可以在1 kg 温水中加入0.05 kg 的90%晶体敌百虫,充分溶解药物以后,将其均匀地喷洒在嫩草上,用于诱杀毒蛾。上述方法会基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勾兑比例等因素影响,成效强弱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林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二是物理阻隔方法。针对在树干上产卵的食叶类害虫,林业人员可使用树干缠胶带阻隔,在成虫期前在树干胸径处缠20cm 宽胶带,防止雌成虫上树产卵,并在幼虫孵化前期在胶带上涂抹粘虫胶,起到杀灭幼虫的作用。又如,采取网纱阻隔方法进行病虫害疾病防治。针对林场中栽种的苹果树、梨树等经济林木,林业人员可以使用40~60 目的纱网在林地进行覆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鸟类的破坏,还可以阻隔蚜虫、叶蝉、粉虱等害虫的为害。三是高温处理方法。针对林业害虫的类型及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其中存在部分害虫喜欢在阴冷环境下进行生存繁衍。林业人员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通过提高树种温度驱赶害虫,消灭虫卵。在播种之前,林业人员应该对树种进行高温晾晒,以消除树种本身携带的病菌和虫卵等。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能够激发树种活性,提高树种成活率。四是人工诱杀方法。人工诱杀方法需要林业人员把握害虫的生长习性。例如,在害虫繁殖期间,林业人员可以适当释放对应的人工信息素,来干扰害虫的繁殖行为。林业人员还可以利用糖醋汁、扑杀灯、性诱芯等吸引害虫,并对其进行集中捕杀,最大限度地降低害虫对林业生长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深入贯彻落实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协同好林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因此,各级林业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病虫害疾病对林业资源的为害,并对现行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存在滞后性的手段进行革新,积极运用无公害技术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为林业资源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林场害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探析如何加强林业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