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梦凡 吴志挺 曾 玮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作业是以探究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学习化活动。[1]作业设计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对作业所涉及的学习活动进行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动态过程。[2]高质量的作业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为课堂教学提供反馈,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鼓励学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并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为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思路。[3]
地理学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增模块,提出至少要用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5]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这是新课标鲜明的导向。教师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体,整合并运用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让学生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时,学生的视野容易囿于单一学科的思维框架。教师在地理学科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设计作业,有助于调动学生批判性、创新性的跨学科思维,有效拓宽知识的运用领域。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学科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倾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6]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整合了不同特点的学习方式,包括“朗诵”“实验”“表演”“绘图”等,对作业主题、形式等进行横向拓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生不仅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增强了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实现具身性的深度学习。
各学科在初中学段的价值观培育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因而达到育人目标的方式也略有差别。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能加强多学科之间多元文化的交融,从更完整的层面上达到情感开放式的体验效果,充分发挥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兼具跨学科性和主题统整性,以内容综合化、功能延展化、形式开放化、问题情境化、评价多维化为原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7]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选择主题、整合资源、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制订评价和反思优化(见图1)。
图1 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基本步骤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等进行了系统规划。指南强调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筑牢红色基因的思想根基。[8]革命传统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涉及广泛的知识体系,如革命史实、文物遗址和文学作品等,涵盖多个学科且内容具有融通性。我国疆域面积广阔,不同的地方孕育和承载着独特的革命传统,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教师以革命圣地等地理事物为依托,结合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能够挖掘与党的革命传统相关的众多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阅读,引导他们欣赏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感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就。[9]基于以上分析,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具有契合性。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跨学科作业中融入革命传统的主题内容,能够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了解和对国家的认同。
主题的选择应立足于人们生产生活等真实事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聚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并依据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内容,寻找学科之间知识的结合点,以此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作业主题。作为革命圣地,延安处处留有红色印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此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除了地理学科,其他多个学科也都涉及其中的相关内容。因此,本文选取“走进延安”作为革命传统视域下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主题,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古老深厚的黄土地上孕育着璀璨的革命传统。
作业的设计要打破学科原有的知识界限,在主题框架范围内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包括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知识重构,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本文以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作为参考内容,以初中语文、历史、生物学相关内容为跨学科资源,融合艺术和劳动学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学科视角认识延安、了解革命传统。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作业设计的基础,引领整个作业内容的呈现。新课标是作业设计的基点,教师应立足于客观学情,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根据选取的作业资源和新课标内容要求,确定了以下作业目标(见表1)。
作业任务始终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作业类型、学习场所和作业时长等。教师应紧扣主题,将学习内容分解为核心任务和任务群。作业类型可以是实践或书面作业。学习场所不局限于校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本文将作业主题分为“历史选择延安”“延安孕育革命”“革命继续发扬”三部分,分别对应着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和建设延安三个重要事件。作业以主题为脉络,以学科知识建构为明线,设置对应问题链,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系列的革命精神为暗线,推动内容的递进和价值观的升华(见图2)。本次作业设计将书面练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形成了综合型的作业任务单(见表2)。
表2 “走进延安”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任务单设计
图2 “走进延安”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思路
跨学科主题作业可采用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以素养为导向,在教师主导下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并细化评价准则。本文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作业成果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见表5)。
完整的作业设计过程是一项系统且科学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根据作业成果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若发现作业设计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反馈,提出合理建议。教师应及时审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必要时重新调整和完善主题,进行新一轮的作业设计,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直至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本文以“走进延安”为主题,融合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是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依托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主题,以地理学科为主体,进行跨学科形式的作业设计。教师也可以联系跨学科主题作业与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形成配套体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跨学科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还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建跨学科学习协作小组,组织教师定期研讨,并分工协同教学,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推动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