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2024-05-15 19:38杨艺煜
健康之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杨艺煜

摘要: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加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研究组心率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快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心功能;满意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血供减少,或冠脉管腔堵塞,导致心肌不能耐受血氧缺失的环境,进而逐渐坏死的一类心血管疾病[1]。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耽误治疗或护理干预不当,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展进程快、病情凶险危急、致死风险高,常规临床护理难以满足康复需要[3]。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临床护理体系为框架的循证护理能够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干预,促进患者预后改善[4]。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8.96±7.54)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8.98±7.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入组标准:符合诊断标准[5],胸前区疼痛不适,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精神状态正常,能够有效语言沟通。

排除标准:肺病;肝肾不全;重大传染病或全身急慢性感染;心理疾病或精神病、认知缺陷;血液系统疾病;依从性欠佳;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

心电监护,了解掌握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体征动态变化,创伤无菌、洁净的治疗环境,督促患者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2.2 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同时加用循证护理

(1)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骨干人员组成循证组别,通过定期同质化培训,丰富组内人员理论知识,提高组内人员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培训后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问题分析:循证组别根据护理现状、科室现状、患者需要,分析护理问题,寻找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护理计划。

(3)具体措施:第一,急救护理。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佩戴吸氧面罩;根据病情结果,电话联系相关临床科室会诊;观察静脉补液通路,确保导管顺畅;尽快准备医疗器械、急救物品,满足急救治疗需要。第二,用药护理。按医嘱要求督促患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每次指导患者用药前,与主治医师明确用药方式、用药量、应用时间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科普药理作用、安全性、预期疗效、用药禁忌等;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主治医师反馈。第三,情绪调节。患者受疾病困扰出现郁闷、烦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提供情绪价值,稳定患者身心状态;与患者积极交流、探讨,鼓励患者主诉,主动参与群体活动,分散、转移个人注意力,减轻身心压力;为患者答疑解惑,邀请预后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树立治愈信心。第四,康复护理。针对长期卧床静养的患者,给予按摩肢体,放松骨骼肌肉,改善血循环,并按时翻身,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预防压力性损伤、静脉栓塞;认真观察患者躯体变化,对可自主下床活动的患者,嘱咐家属全程陪伴,避免摔倒、跌伤;注意加设床栏,避免坠床。每日康复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切记操之过急。第五,膳食指导。以清淡流食为主,待排气之后方可摄入营养丰富、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高纤维化的绿色食品,禁止摄入辛辣、寒凉、油腻食物,确保一日三餐少盐、少糖、低脂;遵循每日多餐少食原则,禁止吸烟、饮浓茶、饮咖啡、饮酒。第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心电变化,了解患者各项体征,加强病房巡视。第七,规避高危因素。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心率、呼吸、脉氧、血压、生活方式、梗死范围、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排查日常生活中的高危因素,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科学防范、主动规避,以免病情加重、恶化。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根据美国纽约心臟病学会(NYHA)[6]分级为依据进行评估。NYHA分级比干预前提升2级,心电图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为显效;NYHA分级比干预前提升1级,心电图结果趋于正常,心律失常频率降低,为有效;未达上述评价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

(2)比较两组心功能:使用心电图监测心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3)比较两组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

(4)比较两组满意率: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从低到高赋分1~10分,1~3分为不太满意,4~6分为相对满意,7~10分为十分满意。十分满意+相对满意=总满意。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比率描述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研究组心率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威胁,需尽快有效干预,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7]。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干预后的心率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静卧休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改善心功能。循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以严谨、谨慎的态度搜集最新的循证依据,进而结合科研资料、护理经验、患者具体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探索出一系列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有效保障各项护理操作真实有效。急救护理、心电监护、用药指导等循证护理措施能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提高急救效率,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康复指导能够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风险,提升疾病治愈率;情绪调节能够稳定患者身心状态,增加临床获益,避免情绪激动对生命体征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利于患者早日转归。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

(P<0.05)。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循证护理模式全程以患者切实需要为主,结合循证依据,进行差异化服务,可满足患者全面需要,赢得好感和支持;循证护理强调以患者实际需求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得到高度认可,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满意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心功能改善,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连杰,廖金龙,袁留群.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2例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醫药杂志,2022,51(11):1242-1244.

[2]周湘,邹剑杰,罗晓鸣,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8):39-43.

[3]陈丽花,张雪好.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5):167-171.

[4]李蕴红,王立恒.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及预后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3):88-89.

[5]丁一.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821-3823.

[6]郑春风,许玉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3):43-45.

[7]吴聪媛,胡来.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2):50-5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