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破局之道

2024-05-15 19:31张志亮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创普惠小微

张志亮

为小微企业持续提供有效服务,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优化金融服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期进程中,商业银行从机构设置、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为小微企业融资进行了有效供给。本文主要选取相关情况数据、结合相关对比方法,对商业银行近期服务小微企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多维度研究,并提出对策。

小微贷款逐年递增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贷款余额273661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107061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4451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36943亿元,农村金融机构78588亿元。从贷款余额趋势看,2020年到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向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从另一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见图2),总体比较而言,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数仅占贷款总量(取正常类值)的10%-14%,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还是存在较大待提升空间的。

服务小微企业展现新趋势

1.科技強国战略催生科创金融崭露头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小微企业中科技企业的占比逐步加大。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已经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10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数据也显示在专精特新企业中制造业占比逐批次下降,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如日方升。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机构细分,设立专门服务科技小微企业的“科创金融”服务部门。

2.数字化趋势推进传统与数字化服务并行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驱动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现代形态的普惠金融也逐步经历“小额信贷模式阶段—微型金融阶段—传统普惠金融阶段—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并行阶段”的转变历程。现阶段,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也在逐步从传统线下的服务转化为线下传统与线上数字普惠并驾齐驱的情况,并逐步向数字普惠金融演进。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将传统的小额贷款扩展细分到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且产品和服务边界不断动态进行拓展。

3.全周期理论促进产品更加适配企业需求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卡曼,A.K.Karman),企业分为发展、成长、成熟和衰退几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指企业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服务时,为了向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融资服务,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特点,设计相关产品进行重点支持。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将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通过“贷、股、债、投”,为客户提供从创业、成长到发展壮大全过程的综合金融服务。北京银行也建立了产品覆盖企业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腾飞期融资需求的综合化产品体系,特色产品分为3大系列、50余种,为小微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方案。

4.多政策叠加促进小微企业综合成本稳中有降

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由融资利率、期限、税费、便捷程度、人力投入情况等多种数据构成。当然,从以上数据构成上来看,融资利率是最为直观、直接的成本构成。近年来,央行层面持续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根据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授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从2022年1月20日至2023年10月20日,一年期LPR已从3.7%下降至3.45%,5年期从4.6%下降至4.2%。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降幅大于企业贷款利率整体降幅。

2023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又印发文件明确2023年降成本重点,从加大对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增加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等方面又进行了重点部署。在诸多政策叠加下,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利率持续降低,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款比例通过服务下沉、产品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 4.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降幅大于企业贷款利率整体降幅。

不平衡同质化问题仍存

1.金融机构之间发展存在不均衡。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73661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金额为107061亿元,占比达到了39.12%,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占17.20%和13.98%。可以看出,在服务小微企业工作中,国有大行将金融科技、资金成本、存量资源、信息收集等各方面存在的优势进行了集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小银行的传统客户中大型企业较少,而大量小微企业往往依托大型企业产业链布局,这使中小型银行介入小微金融的初始条件落后于大型商业银行。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大行有更雄厚的实力借助金融科技逐渐突破区域、渠道、人员、尽调等障碍。在产品创新、传统渠道布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也更为突出。

2.现有服务成效与小微企业服务目标之间还存在差距。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持续提高,信贷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授信户数大幅增长,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基本构建完成。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高,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力不断增强。”从数据维度看,以我国小微企业的GDP占比为基准,将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情况作为目标来估算小微企业的贷款空间,2021年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空间满足度为48.5%,仍有巨大需求空间未被满足。根据工商联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出12.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我国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652万户,同比增长26.8%。但这一授信户数仅占全国小微户数的47%,小微企业所获贷款供给与其对经济的贡献仍然不匹配。另外,由于激励机制仍有科学设计空间,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数字普惠创新发展受限,逐渐显现出产品同质化的特点。目前各商业银行推出的数字普惠线上化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的背后,其实就是创新受限。现有的普惠线上化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信用类产品,主要由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结算、金融资产、纳税等情况核定额度。二是抵押类产品,主要由客户提供的抵押物评估价值来核定额度,对客户的吸引力往往由贷款利率决定。从整体而言本地化、个性化特色产品较为缺乏,受制于风控等一系列因素,不断创新的难度也较大。虽然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本质基本没有区别,具备明显特制的融资产品少之又少。这种同质化问题,将加剧各商业银行之间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产品市场不必要的恶性竞争,也不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4.传统融资方式期限和结构仍待优化。此外,尽管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创新各种融资产品保证小微企业融资。但不可回避的是,小微企业自身信贷需求具有时间急、频次高、数额小以及周期短等特点,商业银行通常将这些作为参考依据,所以发放给小微企业的大多为短期贷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占比很小。期限融资保障仍有欠缺,难以满足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需求。同时,当前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融资仍是主要方式,担保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最大比重。担保贷款相对于信用贷款,包括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三类。根据数据统计看,虽然我国上市银行信用贷款占比逐年提升至35%。但从全国大部分中小银行看,信用贷款的比重不到10%。综合来看,2022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大致为18%,担保结构优化仍有提升空间。

紧跟政策多维发力

1.紧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先行进行相关机构架设和产品流程设计。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可以想見,未来小微企业服务与绿色金融联系更加紧密。绿色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碳排放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应根据政策引导,进行前瞻性布局。在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中,在保障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在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要求。金融机构可否设置绿色金融服务架构、机构,将金融服务标准植入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协同高质量发展。

2.持续发挥大行“头雁”效应,与中小银行形成互补合力。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格局的产生,糅合了历史发展、自身选择等多种因素。大型商业银行以其架构细致、政策性强、实力雄厚等诸多优点,牢牢占据在服务小微企业的第一梯队,发挥着雁阵“头雁”的引导示范作用。而中小银行以自身深耕本地、网点下沉等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覆盖率。要提升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服务,必须依靠两者同时发力,形成互补优势,持续服务小微企业。

3.随着中小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客户的群体进一步扩大,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应进一步细化分化和升级。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超9900余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9.7%,小微企业数量在十年间增加超两倍。其中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迅猛。商业银行应将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一步细化。针对这部分科创企业加强创新精准支持。商业银行可广泛在服务科创金融领域着力打造科创业务中心,着手升级科创金融专营体系,组建科创企业专属服务团队。在基层可加强建设全新科创金融专营网点,将科创金融产品与服务集中展示,使科创小微企业服务更加明晰。

4.增强小微企业群体服务获得能力。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深化普惠金融领域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小微企业的金融知识宣传。同时,引导企业对非法放贷、高利放贷和金融诈骗及时防范。在商业银行加强自身服务能力,确保服务精准性小微企业的同时,小微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应诚信经营、专注主业、依法纳税,按照用途真实合规、申请额度与正常经营匹配、担保落实、良好信用记录等贷款正面清单,从自身进一步增强获得融资服务的能力。

责任编辑_赵晓璐

猜你喜欢
科创普惠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