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作文,怎样事半功倍

2024-05-15 12:26:24王光佑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秦伯高考作文作文

王光佑

说到备战高考作文,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但究竟怎样才能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呢?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且听我细细道来。

日积月累,丰富素材库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的积累重在持之以恒,到了高三更要多多留心,否则就容易在考场上捉襟见肘,无米下锅。

如何才能高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同学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我们要学会向教材要素材。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包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等文学读本)里的人物事件,通过认真梳理,从这个巨大的素材宝库中挖掘以一当十的素材珠玉,并以此写出“观点+人物事迹概括+分析阐释+假设论证+总结”式的精彩语段。

比如谈“家国情怀”,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为例,可以形成如下语段:

A:不计得失,勇于担当。“须眉尽白,佝偻其身,蹒跚其步”的烛之武没有因为年轻时不被重用而与国君郑伯置气,对郑国的危难无动于衷;也没有“狐”性十足,一心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试想,一个年迈的大臣只身进入虎狼之地的秦国,能否说动秦伯退兵,谁也不敢打保票。烛之武稍有不慎就会惹恼秦伯,不仅有可能丢了性命,还有可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什么支撑着风烛残年的他在手握重兵的秦伯面前不卑不亢、口悬河汉、舌摇山岳?如果没有心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这个手無缚鸡之力的老人怎么可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抵挡千军万马,名垂青史?

B: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烛之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淡定隐忍,待时而动,终于抓住机遇,青史留名。如果不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深藏于心的报国梦,烛之武怎么可能始终胸怀家国、放眼天下?如果没有时刻关注天下大势,矢志不渝地追求安天下、济苍生、一展抱负的最佳方法,一个弼马温般的小官怎么可能对晋君的为人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了如指掌,对秦伯复杂的心理活动拿捏得如此之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只要我们执着地追求梦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始终拥抱前进路上的阳光,勇敢地把握时机,有朝一日定能一飞冲天,展翅翱翔!

C:言之有文,触动人心;不卑不亢,绚烂绽放。《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面对具有虎狼之威的强秦之君,烛之武没有吓得浑身发抖、魂飞魄散,而是淡定自若,承认弱小的郑国在秦晋两大强国的合围之下危如累卵;接着站在秦伯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深中肯綮。谈判过程中,烛之武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痛心疾首,时而委婉曲折,字字千钧,拨动心弦,秦伯岂能不爽快同意,罢兵结盟,置戍而还?由此观之,如果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烛之武何以成就不世之功名?

当然,就《烛之武退秦师》而言,我们不仅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主人公烛之武的形象,还可以挖掘知错能改的郑伯、举贤任能的佚之狐、睿智大度的晋侯等人物形象,并形成相应的作文片段。若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的核心立意,我们就可以轻松上阵,游刃有余地完成作文。

如果我们平时注重类似的素材挖掘工作,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初高中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含各种读本)中,我们能挖掘出多少金光闪闪的经典作文素材?如果我们一以贯之地积累作文素材并定期复习整理,何愁在考场上抓耳挠腮,无从下笔?

其次,我们要学会向经典要素材。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整理经典名言和警句,读到好句子就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记下来,每天晨读时大声诵读,日积月累,储备的东西多了,写作文时,它们就会赶集似的跑到笔端,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

除了及时摘抄,我们还要特别重视《论语》中经典名句的分类整理。

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其中洞察世事的名言警句极为丰富。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极其宝贵的素材宝库,写作文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言之无物、枯燥无味的问题,我们的作文就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足够的文化底蕴,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自然难以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按“礼”“仁”“德”“忠”“孝”“教育”“君子”等关键词分门别类地进行摘录,先在积累本上记下来,再利用零散的时间朗读、背诵,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材料作文,在议论中灵活引用三五句相关名言,则能让作文增添不少亮点,迅速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第三,我们要重视从“平语近人”中寻找素材宝藏。“平语近人”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通过摘录、诵读“平语近人”中的金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倘若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引用“平语近人”里的用典范例,就能巧妙运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提高自己作文的含金量。我们可以引用“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来论述拒绝诱惑和“除恶务尽”,引用“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来论述“志向是人生的航标,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引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论述“和谐共生,共建共赢”……名言虽短,但蕴藏着大智慧,引用得当则能以一当十,给人以含蓄蕴藉的厚重之感,这远比翻来覆去地写口水话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第四,要注意积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名言警句和鲜活事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个词语,我们各积累15至20句名言、10个含金量高的最新典型素材,并做到烂熟于心,面对高考作文题时才不会陷入被动。无论高考命题专家怎么推陈出新,作文试题的价值取向都不可能超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涵盖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积累的经典名句和鲜活素材太少,考试时就会东拼西凑,生搬硬套。

博采众长,提升思维品位

不少学生感叹,平时写了那么多作文,怎么一到考场上就感觉大脑空空呢?仔细分析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就事论事,不仅缺乏深度,而且连起码的思维积累都没有,更别提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作文风格。要想摆脱目前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多、差、慢、费”的尴尬处境,除了要储备足够的优质素材,还必须储备相应的行文思路。这就好比修房子,只有先画出规范的设计图,才能建出合乎要求的精美建筑。

我们要学会跟着教材学写作,先模仿,再创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要用心揣摩教材中经典名篇的写作技巧,不仅要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更要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唯有重视教材文本,在熟读静思中深悟其构思之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写作文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们不仅要弄清楚梁任公先生是怎么演讲的,这次演讲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而且还要用心分析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渲染烘托等多种手法塑造梁任公先生的形象,以及如何详略得当地记述梁任公先生这次别开生面的演讲的。

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精巧构思:先由眼前的雪景写起,触景生情,引入对大堰河的回忆,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用生动的场景和感人的细节再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最后将思绪拉回现实。练习时,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叙事手法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或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

除了借鉴作者时空转换、平地起波澜的叙事手法,我们还可以借鉴作者在诗歌最后一节由赞美大堰河到赞美和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升华中心的写法,深入挖掘作品主题,使之逐步升华,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叙事类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同样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文章叙事张弛有度,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艺术构思,渐渐改掉作文平铺直叙的坏毛病;我们可以学习《劝学》正反对比、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合理安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式行文结构,避免作文因条理不清、概念模糊或交叉重叠而产生思维混乱。我们可以学习苏洵《六国论》的议论手法,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简要分析,总领全文;主体部分按照总起段安排的顺序逐层展开,分段叙述、议论、抒情;每段结尾总结深化分论点;结尾以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对正文进行补充升华。如此则能科学规划作文的艺术结构,而不至于当无头苍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学习苏洵在主体段落分析论证观点时使用的“向使”模式,写作文时联系时代背景或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从反面设想,如果主人公不这样做,结果又会怎样?正反对比,使文章析理深刻、入木三分,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能有效避免落入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的“观点+材料”的窠臼,消除作文缺乏分析论证的弊端,自然能有效助力考场作文提质升级。

除了取法教材范本、汲取名家智慧,我们还要重视对高考优秀范文的分析和对时文锐评的借鉴。

对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高考教辅资料,我们必须采取鲁迅的“拿来主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各种作文辅导报刊上所谓的“满分作文”,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照搬照抄,也不能嗤之以鼻、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我们学习借鉴这些文章时,不能局限于对几个优美句子、几篇出彩作文的机械模仿,而是要细心揣摩作者对文章整体构思的把握、切入方式的选择、论证思路的展开以及分析论证的独到之处,绝不能大而化之,随便读读,敷衍了事。

阅读时文锐评对提高写作能力好处颇多:一是开阔思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天抽几分钟诵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时评文章,不仅能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还能有效拓宽视野,弥补高中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带来的諸多不足,这不仅能及时更新我们的写作素材库,能在评论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论述中体会论述类文本的独特魅力,培养良好的论述语感,从而有效助力高考作文大放异彩。

强化微型写作,保鲜写作灵感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高中生写作文如果不经常勤学苦练,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大有长进、炉火纯青呢?但高三学习任务重,无法每天写一篇大作文,即使拼命挤出时间,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可以灵活变通,既然每天写大作文不现实,我们可以坚持做一些片段练习,比如练习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特写镜头的直接描写,或进行通过现场其他人的表现和反应、通过景物的烘托等侧面衬托的训练,或练习生动场面的刻画。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居多,我们可以每周针对某个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多维解读,按照“观点+材料(概述事件整体情况或重点突出某个细节)+分析(从正面看+从反面看;从当事人的角度看+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总结”的模式,选择不同的切入口,深入挖掘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背景,每次写150至200字的小片段,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练习过程中若实在打不开思路,我们可以先在网上搜索该事件的相关评论,综述他人的观点,用他人的思维开拓自己的思路,再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接,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的个性见解。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只要用好以上方法,无论是平时的练笔,还是考场作文,我们再也不用对着空空的答题卡苦思冥想,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只需根据试题的核心立意,将平时积累的材料从储备库里提取出来,按照从课本上学到的布局谋篇的方法进行组合,便不难取得理想的分数。比如202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如果我们准备了相关的片段描写或议论片段,只需按相应的文章体裁加以组合即可向高分挺进,完全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此外,备战高考作文时还应该重视定时写作训练,每次在规定的时间(50分钟左右)内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样不仅能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能保持良好的手感,确保高考作文的效率和质量,避免轻重失当、试卷做不完。

每次训练结束后不能把作文抛在脑后、束之高阁,而是应当反复阅读(最好大声朗读)、反复修改,或请二三知己帮忙指正,或主动找老师探讨修改方案,不断推敲,不断优化。

总之,要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作文,唯有百般呵护,方能使其绽放出动人的光芒!

(责任编辑/李希萌)

猜你喜欢
秦伯高考作文作文
《烛之武退秦师》的辞令艺术赏析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品味语言的力量
中学语文(2018年9期)2018-02-10 14:00:53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