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阡
指导老师 王琼
我把心事装进小舟,用思念作桨,随着故乡的河流驶向未知的远方。
我把烦恼散入涟漪,以微笑为风,跟着河中的浪花吹走成长的惆怅。
故乡,是一个给我自由的地方。小时候对故乡的印象,是草地里的虫鸣,路边的雏菊,夜晚的蛙鸣与满天的星辰,它们组成一首惬意的小调,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回响。对于那时还是孩子的我来说,故乡的一切充满乐趣。
我常常牵着大人的手,伴着袅袅炊烟,鸡鸣狗吠,穿过一片树林,走到河边,沿着河岸漫步,抵达那座桥——它并不平坦,甚至有些简陋,连接着远处蜿蜒的黄土小路。这座南北朝向的桥被村里人称为坝子,向北,通向母亲童年的校园;向南,直达屋舍俨然的村庄。
坝子下面总停着一艘细长的木船,那是村里人捕鱼用的。起风时,木船随着河水微微摇晃,像一条带有木材纹路、浮在水面上的鱼,又像一首平静温柔、细腻温暖的旧诗。
幼时的我喜欢在坝子上玩耍,清凉的风掠过河面,水面轻轻荡漾起波纹,与河岸的水草碰撞着,在春日的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点。我看向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动着,像一群悠然散步的绵羊。鸟儿从白云旁飞过,羽翼中藏着无数个关于故乡的梦。
风吹过我的发梢、衣角,吹过我手中刚摘的狗尾草,吹过坝子旁叫不出名字的绿枝细叶,吹过两岸高大而宽阔的房屋,吹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河对岸是大片大片的田野,远远望去,河水好像银色的腰封,把那边的田地和这里的房屋隔开。小时候不懂故乡的美,后来读到《桃花源记》里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桃花源中。
河边田埂交错,高低起伏。记得外婆总沿着田间小路行走,走累了,干脆在路边席地而坐。一阵大风吹来,幼小的我一下子扑进外婆怀里,与她紧紧依偎。如今外婆已过世,常听大人们回忆起这件事,当时的画面蒙蒙 的,有些記不清了,好像在雾里挥手道别,每每回想起来都惆怅不已。
春节前夕,我再回故乡,坝子已经被翻新了,变得平整又宽敞,在阳光下闪烁着洁白耀眼的光,成了一座体面又风光的桥。我望着它,想起从前的人和事,思念与记忆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相信,风会记得,云会记得,水面的每一圈涟漪、每一片浮萍会记得,河底的每一棵水草、每一条小鱼会记得,记得坝子上飞扬的尘土、不平的陡坡,记得我和小伙伴奔跑时凌乱的发丝和小小的手中紧攥着的那根狗尾草,记得所有逝去的、离开的、依旧生活在这里的,善良而朴实的人们。
(责任编辑/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