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
内容介绍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一张小小的剪纸,承载的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梦想;一把小小的剪刀,见证的是一段又一段记忆。在这些梦想与记忆中,我们不仅完成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完成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传承。
精品展示
剪窗花
◎李会芳
在老家一直流传着过年剪窗花的习俗。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大人们就放下地里的农活,开始张罗年事;大点的男孩子腾出场地,搭架栽桩缚秋千;女孩子们则东家出西家进,找花样剪窗花。
那时,我家住土木结构的厦房,窗子是六六三十六方格的老式木窗。母亲白天安顿好家务,晚上坐在灯下剪窗花。她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彩纸抖落出来,先剪成正方形,再拿两张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两三下剪成一对当年的属相,再拿四张正方形纸对边折成长方形,一剪剪成四朵云。我坐在母亲身边看得入迷,手心痒痒,拿起剪刀用母亲剪下的碎纸片剪个桃心、树叶。
母亲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和体悟,景在眼中,图在心中,画在手中。一双灵巧的手在纸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一把剪刀在纸上游刃有余,剪出惟妙惟肖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
堂妹心灵手巧,跟母亲学会了拓花样的绝招:把花样放在白纸上,喝口水喷在上面,花样粘在白纸上,两手托平花样,对准煤油灯火焰转圈熏,花样拓印在白纸上,镂空黑白分明,剪掉黑色部分就成品了,这样就比画图案省事多了,剪起来也容易。拓花样是个技术活,喷水的度很难把握,可堂妹学得精,拿捏到位,一口水“噗”一声喷出去,花样粘住了,水均匀地洒在上面,我始终掌握不了这个分寸。
糊窗户时,我先撕掉烟熏发黄的旧窗户纸,母亲拿笤帚扫、刀子刮、抹布擦,把窗框上的灰尘污垢清理干净,重新糊上一张白纸。窗户中间四个方格贴上四朵红云,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周围对称贴上花鸟虫鱼,象征生活美好,年年有余。窗户最上方两个烟格,母亲剪两个红葫芦套在白纸空间,用线吊起来,外面吹风,两只葫芦随风转动,既美观又让炕缝里溢出的烟飘散出去,使室内空气流通。母亲这一别出心裁的创意,不但装饰了窗户,就连屋子也跟着活泛起来,让农家简单朴素的生活充满情趣。
随着改革开放,厦房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式木窗也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铝合金、塑钢玻璃推拉窗成为主流,可窗花一直没有隐匿。随着时代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更新,除了过去的小窗花外,带有福寿喜的团花、中国风传统系列的民俗红,作为装饰品登上大雅之堂,样式大气、饱满、鲜明,带着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眸!
我一直传承母亲的剪纸手艺,喜欢一剪一剪将纸变成艺术品的那个过程。每年腊月都要给家里的门窗、客厅、大件电器贴上窗花,让家更有年味,生活更有品味。窗花,是我永远抹不去的文化印记。
(选自“眉县新闻网”2021年5月17日,有删改)
●赏读
选文回忆了母亲教“我们”剪窗花的往事,还讲述了拓花样的技巧,是一篇介绍剪纸艺术的散文。通过“剪窗花”这一媒介,我们耳濡目染了做人的道理: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也懂得了利用巧思增添生活情致。
一张小小的剪纸,就是一本厚厚的人生之书,母亲是老师,我们是学生。也正是因为深受母親的影响,即使时代变迁,“我”却依旧坚持剪窗花,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我”永远抹不去的文化印记。
话说扬州剪纸
◎张晓波
剪纸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江苏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隋代,人们就以剪纸为乐趣。隋炀帝在扬州时,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角、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
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这对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题材有很大影响。明清时,扬州剪纸增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枕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于民间风俗“仪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彩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这些花样图案不仅为城乡妇孺、闺秀所喜爱,而且为官宦商贾、士人所欣赏,成为喜庆、婚嫁必备的装饰品。
著名艺人张永寿老先生,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老先生的高祖父开始以剪纸为业,大概在清朝嘉庆年间,到老先生这一代已是五代传人。老先生从12岁起随父学艺,20岁在扬州设摊剪纸,以“张三麻子”的艺名,享誉大江南北。他一生经历70多个艺术春秋,创作了数千幅剪纸,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他的剪纸线条婉转流畅,柔媚有力,洋溢着玲珑剔透、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为许多中外名人所高度赞赏。老先生创作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特地写诗一首:“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1979年,张永寿出席第二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张永寿的学生,我的姑妈张秀芳,多年刻苦学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剪纸艺坛崭露头角。她曾先后赴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访问、表演,所到之处,各界人士踊跃参观,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观众看到她凭着一把剪刀、一张白纸,须臾之间幻化成朵朵鲜花、鸟兽鱼虫,简直如神话一般。有些观众出于好奇,有礼貌地请求看一看她的剪刀和手。当人们看到的是一双普通的艺人之手,是一把剪尖略长的普通剪刀时,不禁由衷地赞美道“真是神技”!
(选自《金鸽子文艺》2020年8月16日,有删改)
●赏读
本篇文章从扬州剪纸的悠久历史说起,进而写扬州剪纸大都以奇花异卉为主,“花样子”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再写到剪纸艺术在解放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像张永寿先生这样的老艺术家,作品颇多,百花齐放。这样一条历史线,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扬州剪纸的发展史,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