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最终奋斗目标,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共同富裕的思想在与中国具体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共同富裕思想与西方的共同富裕思想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科学内涵,它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及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要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生产力的解放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渊源;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幸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现实情况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共同富裕这一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进一步的阐发与论述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要的理论发展与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引,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为世界上其他处于贫困落后的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式发展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并在理论与实践中指导着中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关共同富裕的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马克思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主义中的共同富裕的思想不是社会财富均等化即平均富裕,与古代西方社会中出现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中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此外,马克思还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将会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过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有关共同富裕的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最新的理论成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显示出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富裕,对于精神生活层面的富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同样重要。
(二)传统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的继承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瑰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诞生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天下大同的古人思维蕴含着丰富的共同富裕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对古人大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大同社会充满向往,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就提及了“大同”“小康”这些词汇,文章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为后人描绘出了一个理想世界。在封建社会,人民饱受压迫,出现了不少次农民起义运动。在起义运动中“均贫富”思想一直以来是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田同耕、钱同使、衣同穿”的口号,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体现了一定的农民阶级渴望获得土地的意愿,但是它反映了一种平均主义的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阶級性。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古代时期的现实情况不同,当代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的发展中实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的是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础的、没有高低贵贱与阶级之分的共同富裕。
(三)现实之力: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体现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风雨飘摇的近代,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打倒了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就是人们共享社会的发展成果而不是一部分人或者少数人享有。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中,人民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新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体现。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路径
在新时代下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实现,是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其次,工作上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工作的出发点;再者,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提高人民收入,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最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一)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前进方向
第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日益成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发展与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在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方向正确,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落实。当前世界形势变化莫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美丽愿景离不开党的领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一切为了群众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将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要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倾听群众呼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同样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离不开政策的指导。在政策的制订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二)物质基础:推进生产力解放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在新时代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做到:国家方面,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培养上,对科学技术工作人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社会方面上,要营造好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环境熏陶;在企业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在个人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强自己的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
第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马克思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3]。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发展上不仅仅追求发展的数量,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具体来说,在生产的动力问题上,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树立创新意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生产的环保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可循环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生产力的内外联动问题上,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上,要坚持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的创造力与活力。
(三)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功能。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创新性发展。国有企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相关国有企业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在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国有企业自身要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创新,在品牌和产品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相关政策支持,着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二是要依據当地的实践发展情况,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强调 “先富带后富”,以部分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仍然要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工作的需要进行物质分配,绝不能搞绝对平均”[4]。在分配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同时,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就要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结合起来,注重完善在这三次分配过程中的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在三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就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府为主导的,通过法律和一些规定实施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教育方面。完善教育保障制度,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向前发展,将逐步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制。此外,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贫困资助政策,保证每个学生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辍学,保障每位适龄儿童能够正常完成学业。第二,医疗健康方面。完善基础医疗健康保障制度,保证“老有所医,病有所养”。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缩小城乡、东西部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差距。第三,就业方面。完善就业机制,完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就业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进行政策支持。
结束语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全体人民的财富息息相关,只有当全体人民都达到财富充裕的状态,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富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然而,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事业,实现的路途中必然不会轻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有一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信心,为共同富裕的道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于海杰(1997— ),男,汉族,河南封丘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2023年度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SDMY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