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扬:少年眼中的自然之美和科技之慧

2024-05-14 14:14黄嘉晖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5期
关键词:陈梓大风车南澳

黄嘉晖

站在汕头第一高峰——南澳大尖山上,往东眺望,能看到蔚为壮观的风车阵耸立在南澳东半岛草木葱郁的山巅,上接万仞云空,下连千里沧海。蓝天、苍山、风车、大海,组成了一幅壮丽的南粤山水新风景线,构筑了一道自然与科技共生的和谐景致。

作为一名生長在海边的少年,陈梓扬从小耳濡目染海岛的变化,他用一笔一画写下了自己的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描绘出了海岛的科技与绿意,以一篇《科技绽光,绿意常伴》,勇夺“科技引领我成长”2023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初中组一等奖。

科技的光芒在南澳岛上绽放,照亮了岛民们的生活,也照亮了陈梓扬畅想的人生之梦。

人与自然的第一课

八千年前,南澳岛就留下人类文明的足迹。它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也是中国大陆12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澳由南澳岛及周边35个岛屿组成,处于闽、粤、台三地交界海面,素有“粤东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历来是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也是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2019年暑假的一天,小汽车搭乘着陈梓扬,平稳地行驶在南澳大桥上,两边是辽阔的海域。随着慢慢靠近海岛,一座鲜艳的红色灯塔跃入眼帘,它就是享有盛名的长山尾灯塔。灯塔静静地立在南澳大桥边上,聆听海风低语,仿佛一位等候归家游子的母亲。陈梓扬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踏上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岛屿,他将要在这里开展一段充满趣味的暑假之旅。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叫醒陈梓扬,原来他们要一起出海去钓鱼。正值盛夏,早上的阳光异常猛烈,明晃晃的日头挂在天空,晒得陈梓扬满脸通红。他一手握着钓竿,一手擦着额头的汗,眼睛紧紧盯着海面的鱼线,丝毫不见有厌烦之色,大约是兴之所至。

未几,鱼线抖动,料是有猎物上钩,陈梓扬兴奋地大喊一声:“有了!”旋即将钓竿一提,一条约莫二指粗的海鱼瞬间被甩出海面,在阳光照耀下,银白的鱼鳞闪闪发光。他提着小鱼来到爸爸跟前炫耀,爸爸却淡淡地对他说:“放了吧!”

“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陈梓扬有些泄气,预想中的赞扬没听到,反而还让他放生。

爸爸继续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作为海岛居民,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同时也要给未来的自己留生存空间。这条鱼太小了,吃又吃不了,放回海里让它继续成长,然后繁衍后代才是最好的选择。”

小小的陈梓扬虽然对爸爸的话一知半解,但他还是点了点头,把鱼轻轻捧在手心,放回大海。小鱼“咚”的一下钻进蔚蓝的海水,水中出现一串小水泡,仿佛在向他致敬,然后摇着尾巴快速游走了。爸爸的话,深深地印在了陈梓扬的脑海中。

后来,在自然课上,陈梓扬才明白了原来当时爸爸所说的是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爸爸给年幼时的他上的重要一课。

傍晚,陈梓扬和爸爸漫步在沙滩上,抬头看见山上成排列阵的大风车。这些白色的大家伙,在海风的吹拂下,缓缓转动着,岛上的千家万户也开始亮起点点灯火。爸爸对他说,这些大家伙是用来发电的。陈梓扬知道这个,他在南澳东半岛果老山脉上的风电场游览区看过相关介绍,这些大风车配合其他机器,先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这个由上百部风机组成的风车阵,构成了一幅大自然与高科技和谐共生的奇特风景线。

从人与自然,再到自然与科技,小学时期这趟趣味十足的南澳暑假之旅,给陈梓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初中时,当陈梓扬再次徒步南澳大尖山时,映入他眼中的,除了山上的白色大家伙外,远处的海面同样立起了一座座高耸的海上风电机。原来,在2021年,南澳勒门海上风电项目就已经投产。站在高山之巅,仰望着苍穹,俯瞰着沧海,陈梓扬深深感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自然与科技,共谱和谐乐章

2023年2月,“科技引领我成长”2023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启动,时任班主任林漫珊老师推荐陈梓扬参加本次比赛。陈梓扬自幼就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大量的阅读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在陈梓扬开始构思文章时,平时写作文时思如泉涌的感觉却荡然无存。他尝试了很多种题材,却始终缺乏真情实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指导老师陈晓雯看出他的窘况,对他说:“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总能和惊喜撞个满怀。”听了老师的话,陈梓扬静下心来,继续构思文章。

一天黄昏,陈梓扬漫步在宽阔的龙湖区东海岸线上,金黄的夕阳余晖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海风拂面,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清新的海洋气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此时,数十台风力发电机组正迎风而立,热情地拥抱着每一缕海风,悄然进行着风与电之间的能量交换。他突然灵光一现:这些大家伙,不正是体现了科技的发展吗?

在找到了创作方向后,陈梓扬信心满满,他决定将自己在南澳岛生活的独特经历以及徒步大尖山时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展现出来。在陈晓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入挖掘了文章的立意,精心构建了整体的架构,最后认真完成了文章—《科技绽光,绿意常伴》。在文中,他不仅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汕头南澳的美好风景,还突出了风力发电项目给当地渔民带来的便利,充分彰显了人类、自然与科技三者和谐共生的智慧。

最终,在全省93.6万名少年儿童的文章中,陈梓扬的《科技绽光,绿意常伴》脱颖而出,成功夺得本次主题征文活动初中组一等奖。

厚积薄发,笃行致远。正是因为平时的积累,陈梓扬才能抓住宝贵的机会,在比赛中一鸣惊人。作为一名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Z世代”,陈梓扬见证着科技发展给海岛人民带来的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

“相信科技日益迅猛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家乡从‘自然岛转变为‘科技岛再到‘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时不远了。”基于对科技发展和家乡建设的观察和理解,陈梓扬满怀信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景。

向着未来出发

作为我国首个海岛风力发电场,在南澳的高峰和海面上,美丽的大风车依旧屹立,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这些大风车是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也是引领陈梓扬成长的人生灯塔。

陈梓扬心里怀揣着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人民教师,将科技的力量通过教育的途径传授给下一代的人们。这个梦想对他而言,既是少年时期就已萌生的宏大志向,也是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追求的动力源泉。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新时代下,青少年拥有实现抱负的时代机遇,更应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将成长融入科技兴国的伟大事业中。

责编:钟灿辉

获奖感言

获此殊荣,我感到很惊喜,也很意外,此前我从未获得过如此高级别的奖项。感谢林漫珊老师和陈晓雯老师,是她们推荐和指导我参加了这次征文比赛。正如老师所说,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就能和惊喜撞个满怀。这次惊喜,我觉得得益于平时的大量阅读。同时,这次比赛也让我感受到了同龄人之间的比较骈进,更坚定了我坚持写作的信念。今后我会积极参与到各类征文活动中,争取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陈梓扬

老师寄语

你自强、自律、自信,你的悟性令老师叹服,写作能力令老师欢喜。你的文字总是真情实感、感人肺腑,说明你是个有爱心、懂感恩的男子汉。你在文章中一次次“金句”频出,让老师由衷感慨:“你具备超强的敏感思维和语言魅力!”

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余生漫漫,愿你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在文学创作中找寻自我,收获心灵的宁静。用文学去引领、感悟生活,去拼搏,去摸索,去坚持不懈。愿你一路与文学相伴,让情怀落地,让自己的精神高地永远长青。

——陈晓雯老师

猜你喜欢
陈梓大风车南澳
被冤枉的滋味真不好受
湿地观鸟
橙子甜?陈梓田!
南澳的骄傲
Loving You is the Losing Gamble
草原的大风车(女声独唱)
大风车转呀转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