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环境视角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探索

2024-05-14 09:29叶满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康养旅游

摘 要: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南平静修小镇为例,探讨恢复性环境理论在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中的应用。概述中国传统康养文化和恢复性环境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分析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南平静修小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助于进一步提升南平静修小镇景观环境的吸引力,为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恢复性环境理论;中国传统康养文化;康养旅游;南平静修小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乡村振兴影响下从化南平静修小镇恢复性环境的研究”(2020WTSCX143)、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数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成果。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了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康养旅游的发展。此现象凸显了恢复性环境理论的重要性,该理论强调环境对身心健康的恢复或促进作用,与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相契合。传统康养文化追求提高生命质量,融合了诸子百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探索

(一)中国传统康养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康养文化,深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汇诸子百家智慧,构建了预防疾病、保养身体、延年益寿的方法体系。由古代的“养生”概念演变至今的康养观念,见证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入认知。在人口老龄化、精神压力、亚健康等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康养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现代社会,康养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健身气功、太极拳等传统康养运动以其独特的养生效果,成为时尚的康养方式;食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传统康养文化因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的现代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康养文化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中,如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其次,康养文化的元素被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如康养食品、康养旅游等;最后,康养文化的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如康养旅游的发展,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又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康养旅游是传统康养文化现代转化的重要体现,其以乡村广阔的田园空间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自然资源为依托,强调生活、生产、生态、生命的融合,以养身、养心、养神为目标,是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养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康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又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也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康养旅游中的研究

(一)恢复性环境理论概述

恢复性环境理论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环境如何帮助人们从心理疲劳和压力中恢复。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aplan和Talbot在1983年提出[1]。研究发现,野外生活对大多数人都具有恢复性功能,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从心理疲劳及与压力相伴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

相关研究发现:在恢复性环境中,人体能观察到的恢复过程包括情绪的积极转变、完成定向注意任务的改善、自主唤醒水平的下降,以及其他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等;大量事实证实,自然的或具有自然特征的风景通常比城市的或者人工的风景更具有恢复性;自然的绿色环境被认为能不费力地减弱因长期的脑力劳动导致的直接注意疲劳,从而提高个体的感知恢复。

(二)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康养旅游中的研究

恢复性环境理论与康养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调节,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康养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是康养文化的现代体现,其特征包括对优良自然环境的强依赖性、强组织性以及旅游项目的健康体验性。

国内恢复性环境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公园、医疗机构、疗养机构等人群密度高的地区。关于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康养旅游中的研究,学者文平在《基于恢复性环境视角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中,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乡村康养旅游地建立恢复性环境的意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论证,并对乡村康养旅游地的恢复性环境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2]。在实践中,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康养旅游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乡村康养旅游,作为康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已经开始尝试将恢复性环境理论引入其规划和设计中。又如森林康养旅游,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发森林游憩、度假、运动、教育、养生、养老及食疗等多种业态。

三、从化南平静修小镇康养旅游景观的

規划设计探索

(一)从化南平静修小镇现状概述

广州市从化区南平静修小镇为广东省第一批“特色小镇”,依托其原有的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地资源,以“山、泉、林、溪、石”为五大特色。“山水修身、文化修心、哲思修意”是经过特色小镇建设后南平静修小镇的静修理念。

(二)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南平静修小镇的应用

南平静修小镇通过优化自然环境,实施人性化的规划,对村落环境进行改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恢复性体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环境。小镇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达97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其独特的“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要素,以“静修”为主题,形成了一个富含自然山水趣味的身心休养静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恢复性体验。小镇从修身、修心、修为三个层次出发,将自然资源、客家传统和现代创意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静修、养生、调养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主体。

第二是环境改造。小镇进行了环境治理、民宅外立面改造、污水系统改造、村道升级改造等建设,新建了主入口、南平双桥、红枫公园、凤凰溪流等多处景观绿道。推动乡村环境升级,促进乡村文明精神建设,有助于提升小镇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静修生活。

第三是文化传承。南平静修小镇的静修氛围和自然山水条件符合中国传统康养文化所推崇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养生理念。

(三)南平静修小镇康养旅游的恢复性景观再探索

1.构建太极八卦的区域景观空间

笔者提取中国传统康养文化中的道家哲学文化,以期构建一个以太极八卦为主题的区域景观空间。该空间利用小镇山水交错的地形,以功能多样性为设计出发点,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借助地形的高低起伏,创造了多样化的场地空间。在区域景观空间设计中,结合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遵循恢复性景观设计原则,充分保留原有的水系、停车场和建筑群。在场地核心空间的布局中,提炼出“一环、二心、三区”的景观规划体系。在景观节点的空间组合上,结合太极八卦图、乾坤圈和太极阴阳鱼的外形轮廓,通过变形、重组以及艺术处理,从“万物”一词出发,融合道家视觉元素的颜色,打造一个主静的艺术休闲空间(图1)。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哲学注重“清静无为”,在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恢复性景观在此侧重对人的心理疗愈。空间划分注重“清静”,以“太极八卦、乾坤圈、太极阴阳鱼”外轮廓为样本设计开敞与半开敞空间,利用植物、地形以及景墙划分若干半私密空间。在景观上注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并尊重静修游客的私密性,达到恢复性景观提倡的身心疗愈的效果。

2.打造五感康养空间

以五感理念打造恢复性环境的康养空间(图2)。

视觉运用中国传统色彩赤、黄、黑、白、青,利用茂林和特色植物资源,通过色调的变化,调整游客情绪,使游客缓解烦躁,提升专注度,达到内心平静,恢复身心和谐。

听觉康养空间的设计结合小镇原有竹林,风吹竹林能够让游客体验大自然的宁静悠闲。结合道家传统吐纳养生法的“嘘、呵、呼、呬、吹、嘻”,营造竹林养生空间,引导人们进行养生活动。此外,种植招鸟类植物,调动场地动物资源,增加听觉体验。

嗅觉上,笔者利用植物的芳香对人产生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实现恢复性景观对身心疗愈的功能。嗅觉康养空间通过利用清香、淡香、浓香、甜香型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造,让游客感受不同的芳香气息。其中,清香型植物有美女樱、月季、栀子、茉莉等,淡香型植物有碰碰香、香石竹、紫玉兰、松红梅等,浓香型植物有天竺葵、香型鼠尾草、鸳鸯茉莉、蓝花鼠尾草等,甜香型植物以桂花为主。

触觉主要通过皮肤触碰外界环境感受得来。触觉康养空间的设计,通过舒适的触觉感受让人们放下心理防备,利用植物和地面铺筑材质的多样性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触觉康养空间可以营造一条便于游客近距离接触的双边花境,植物种类选择表面光滑叶片革质的花叶络石、密被灰白色绵毛的绵毛水苏、外披银白色绒毛的银叶菊、叶片细长且花如飘絮的细叶针茅,以及各种多肉植物。园路铺装采用软质铺装和硬质铺装相结合。

在味觉康养空间中,充分利用小镇原有的果树,并适当引入佛手、紫苏、薄荷、草莓、青梅等有养生价值的植物,既能够科普相关养生知识,又带给游客味蕾的愉悦刺激。

3.营造“五行五色”的色彩景观

中国传统康养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色彩景观的营造遵循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原则。道家哲学中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万物都可用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进行归类类比。五行对应的颜色为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因此景观空间的色彩可以围绕此理念进行设计。在太极文化交流中心,融入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彩色玻璃,以遮光性较好的黑色和青色为主,并搭配赤、黄二色,再配合阳光照耀反射的白色,组合为五行对应的五色。在通行的廊架四周栽植白、绿、紫、红和黄五种颜色的花,以五彩缤纷的花带表示五行。

4.规划四季养生文化的植物景观

在植物造景方面,保留小镇原有的柿子、荔枝、龙眼、青梅、黄皮等本土植物,结合传统康养中“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养生理念,增加种植可入药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四季分区种植,达到科普相关康养知识的目的。

春天五行属木,对应五脏的肝,可以选择具有养肝功能的植物,如枸杞、菊花、佛手、玫瑰花等。夏天五行属火,对应五脏的心,常见养心补心的植物有龙眼、桃子、西红柿、李子、杨梅、樱桃、莲子等。夏季植物景观区域分布在小镇水系边上,便于莲花等植物的种植,植物颜色选择对应的红色系。秋天五行属金,对应五脏的肺,可选用具有润肺功能的植物,如百合、梨、山药、白萝卜、马蹄等,花卉以五行对应的白色系为主。冬天五行属水,对应颜色为黑色,在此栽植如黑芝麻、板栗、桑葚、葡萄、韭菜、柑橘、无花果等具有补肾功能的植物,花卉颜色选择深色系。

四、結语

恢复性环境理论的引入,为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恢复性体验。随着人们健康养生需求的增强,康养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景观环境的恢复性设计。同时,中国传统康养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也将在恢复性环境理论的指导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APLAN S, TALBOT J F.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a wilderness experience[J].In Behavior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1983(1):163-203.

[2]文平.基于恢复性环境视角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2(5):98-100.

作者简介:

叶满波,蒙古研究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猜你喜欢
康养旅游
崇州市创新康养旅游园区“五位一体”建设的实践调研
焦作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贺州“医养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北部湾沿海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康养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康养旅游的特征与差异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舟山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研究
康养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考
石柱县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问题研究
“大众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