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 “‘立’与‘破’”导写

2024-05-14 14:02韩延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论点观点

韩延明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鲜明“定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关于“先立后破”,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形象的诠释:“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世间万物有很多都是对立的,但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和警醒?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导  写

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是第一部分,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引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鲜明“定调”这一时政热点,突出了新的一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第二句紧承上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诠释了第一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进一步突出“先立后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综合第一部分中两句话的逻辑关系和内涵,不难看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要义,是强调“先立后破”的新策略、新思路。第二段是第二部分,引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断,强调“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的主张,言简意赅,中心明确,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部分,前者重点强调新一年的工作要“先立后破”,后者强调“不破不立”,要“先破后立”。显而易见,材料中引述的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其中,“先破后立”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种共识,属于传统认知,被人们广泛认可,无疑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先立后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新理念,新设想,新思路,这种理念顺势而变,应运而生,自然有它的必要性和前瞻性,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大胆决策。二者看似对立,其实并不尽然,它们是人们根据不同的历史需求选择的睿智之举,在彼时彼地,各有其理,各有其利,彼此相辅相成,和谐共存。

写此题,要明确命题者的意图,精准确定立意,扣好第一粒扣子。对于题目中的两种观点,到底应该“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审题时千万不要忘了提示语中的那句话:“世间万物有很多都是对立的,但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暗示我们,材料中列举的两种观点貌似对立,但都有其“合理”性,不能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立意行文都是符合题意的。当然,要想使文章鹤立鸡群,别具一格,充分彰显思维的深度,可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将两种观点综合起来进行剖析,体现思辨性。譬如:先“破”还是先“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谨防“一刀切”,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做到顺势而变,因时而异,与时俱进,灵活决策,因为只有决策合理,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充分体现思维的缜密性。这样的立意是切合命题意图的,也是最符合高考作文命题与写作导向的。解读本题,还可以根据材料第一部分的内涵,围绕“先立后破”与“求进促稳”的关系立意行文。

佳作展示

坚持先立后破  方能行稳致远

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高三  崔艺凡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似乎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的决策让人耳目一新。“破而后立”固然无可厚非,但新形势下“先立后破”的决断,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充满智慧。只有先立后破,方能行稳致远。(运用对比手法,引出自己的观点,对“破而后立”与“先立后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逻辑严密。)

《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的确,宝剑虽利,若急于出鞘,则难以击中目标;石砾虽钝,若谋定在前,狡兔亦无处藏身。由此观之,凡事先立下科学的方案,再摈弃陈腐的陋习,常常会“未战而庙算胜”。(紧承开篇,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名言,概括论述先立后破的意义,提挈统领下文。)

在我国古代,有个名叫管仲的人,他是齐国的宰相。在执政期间,他始终坚持“立而后破”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国之策:对内发展商业、分类征税、重武强兵、举贤任能;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在不断地“立”法中,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国君的权威。因为“立”得稳,“破”得狠,最终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深知,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只有先确立自己的政治主张,才能在内政外交上逐步掌握主动权。管仲的成功,不仅在于他过人的才华,更在于他敢立敢破、立而后破的明智之举。(总论之后,引用管仲的事例作为点例,论证“先立后破”在古代就有成功的范例,事例典型,叙例得当,议例紧扣论点,说服力强。)

先立后破,古今同理。时至今日,不仅发展经济需要先立后破,政治、军事、外交、科研等无不如此。人缓则安,事缓则圆。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严峻复杂的“深水区”,稍有不慎便会“踩坑”被“淹没”。每一次前行,都要审慎稳健,在寻得一条落得稳、走得实、靠得住的新路之前,切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立”而后“破”,才能立得稳,破得准,行得远。(段首一句巧妙过渡,由古到今,由经济到政治、军事、外交、科研等各个领域,纵深论证“先立后破”是时代之需,体现出思维的深度。)

先立后破,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先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发展中不断除旧固新,稳中求进,自可迎来“地沃野丰,百物殷阜”的空前繁荣,惊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富庶盛景。(设置第一个分论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先立后破”的重要意义,引用名言,富有文采。)

先立后破,可以极大地提高民生福祉。毫无疑问,经济腾飞,国家强盛,必然带来物阜民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黎民百姓丰衣足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世外桃源再現人间!(设置第二个分论点,从“民生福祉”的角度论证“先立后破”的重要意义,直接或间接引用名言,不着痕迹,娴熟自然。)

先立后破,可以极大地保障社会稳定。试想,倘若旧的被匆匆“破”掉,新的却迟迟没有“立”起来,一旦出现“断档”,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混乱不堪?何以构建和谐社会,唯有先防断而后不乱。毫无疑问,先立后破,势在必行。(设置第三个分论点,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论证“先立后破”的重要意义,先反面假设,再正面强调,笔法灵活多变。)

“立”与“破”,是对立的统一。先“立”还是先“破”,并非一成不变,而宜应时而变,与时俱进。读懂“先立后破”的智慧密码,顺应时代潮流先立而后破,才能确保“神舟号”航船劈风斩浪,行稳致远。(收束全文,总结论证先“立”还是先“破”要应时而变,新时代“先立后破”是智慧的选择,重申观点,照应开头。)

点  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结构上的巧妙布局。从全文看,作者运用层进式结构,明确观点后,先总论先立后破的意义,统领下文;接着以管仲作为点例,论证先立后破在古代就有成功的范例;然后由古到今,由经济到政治、军事、外交、科研等领域,将论证引向深入;进而再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稳定三个方面,集中笔墨论述先立后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文末重申观点,强化主题。从局部看,论述先立后破时代意义的三个部分是并列结构,它们被嵌入层进式整体结构中,颇具匠心。

“破”与“立”的辩证法

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高三  陈诗佳

俗话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为龙年工作鲜明“定调”: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破”与“立”,“先”与“后”,到底该如何决策?我以为,应当辩证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起笔援引“破而后立”与“先立后破”两种对立的观点,巧妙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充分彰显思辨色彩,思维缜密,立意精准。)

老子《道德经》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古圣先贤,一语中的。人间万象,概莫能外:阳与阴,盈与亏,福与祸,智与愚,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参照,都没有“绝对值”。同样,先“破”还是先“立”,各有各的道理,但都不是永恒的“定律”,需灵活以对。(引用《道德经》中的名言警句,概括阐述“相生”“相成”的道理,紧扣论点,提纲挈领;一组短句,行文活泼,对比明显,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当一种制度已经成为万恶之源,当一个政党已经百蛆附骨,当一个时代已经大夜弥天,风雨如晦,此时若不痛改前非,破除宿弊,怎能破晓而出,迎来一个朗朗乾坤?正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言:“尽管蛋壳曾是鸟的整个世界,但要获得新生,不打破过去的世界是不行的。” 被誉为“共产主义奇书”的《红岩》中有副对联:“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试想,倘若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砸碎万恶的腐朽世界,哪来新中国的诞生,又哪来神州华夏的日新月异,民富国强! (紧承上文,重点从“先破后立”的角度展开论证,引用名言和《红岩》中的对联,再辅之以假设推理,论证有力,令人心悦诚服。)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生的演进,就是不断地从一个小“圈层”跃进到一个大“圈层”。勇于“破圈”,人生才会不断“破格”,风景才会日益精彩;怯于“破圈”,就意味着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永远难见日“新”月“异”。(再次运用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法,进行纵深剖析,阐述“破圈”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彰显“先破后立”的正确性。)

由此观之,陈规陋习必须革除,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新生。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破而后立,否极泰来。(总结上一部分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唯有革除陋习才能迎来新生的论断,完美扣合观点。)

时至今日,历史的“宝马”驶入时代快车道,我们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此时,我们要更新理念,不必急于“弃旧”,可以先确定新思路,制定新规划,先“立”后“破”,谋定后动,这样才能胸有成竹,行稳致远。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今天,先立后破尤为必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因此,谨防“破”得超前,“立”得滞后,中间出现“断档”,以致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从新时代、新要求、新理念的角度巧妙过渡,自然转入“先立后破,谋定后动”的论述;引用习近平的论断,增强了论证力度。)

要“立”得稳健,“破”得审慎,就要破解“先立后破”的智慧密码。先立后破,就是要立得起来,夯实发展的“地盘”;先立后破,就是要破得恰当,打破束缚发展的限制;先立后破,就是要破立有序,把握发展的“脉搏”。(承接上段,在要“先立后破”的基础上,进而论证“如何立”“如何破”,邏辑严密,逐层深入,结构完整;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语言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语势。)

有人说,不破不立,破茧成蝶;也有人说,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先破还是先立,要因风使舵,就水弯船。倘若一条航道走到底,就可能舟破人亡;唯有深谙“破”“立”的辩证法,才能一帆风顺,一路凯歌!(再次摆出两种对立的观点,巧设比喻进行辩证分析、归纳,凸显辩证色彩,重申和呼应段首的观点主张,首尾圆合,无懈可击。)

点  评

作者洞悉材料意蕴和命题意图,确定“应当辩证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的立意,命中靶心,切中肯綮。结构上精心布局,有条不紊:先集中笔墨论述先破后立,不破不立;接着巧妙过渡,转而阐述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然后纵深发掘,进而论述如何破解智慧密码,“立”得稳健,“破”得审慎,层层递进,凸显深度。在表达上,使用整句尽显整齐之美;长短句结合,缓急有致;运用排比,酣畅淋漓;引用名言,以一当十,增强说服力。结尾妙用比喻,形象生动,重申论点,首尾圆合。

猜你喜欢
论点观点
法律英语写作中的公共政策论点
观点
观点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摘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