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收到几条对自己工作不满、怀疑与抱怨的信息:
有深圳的软件业者,为了买房,想创业进入母婴行业与食品行业。
有腾讯的硕士学历程序员觉得自己不能“游刃有余”,成长空间不够,打算考公务员。
有个厨师想交五万元培训费,学编程,去日本赚了钱再回来做厨师。
应该说,这些抱怨经常出现,因为“别人的职业更美好”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甚至会夸大这种局限,这也是一个有利于自己逃避的借口。人对他人从事的职业,印象来自其中的高手和成功者,会夸大其美好程度。在这种变形的对比中,怨气自然会加重,改行的冲动也会更加强烈。
对比是认知的重要手段,越精确,越严密,则对比的效果越好。所以在对比之前,都會强调“在同等情况下”。一个郁闷的程序员,不应和一个飞黄腾达的公务员比,应该和一个郁闷的公务员比,如果在此时你还有强烈的角色转换冲动,那可能比较真实。我是这个行业的普通人,那就应和梦想行业的普通人比,处境有无改善,才体现得出来。我相信,对比的结果将显示,很多梦想的行业将不再是你的梦想。
人进入另外一个行业,处于劣势,因为你是新人,是业余选手,向资深的专业选手挑战,胜算显然低一些。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很多规律可能不适用你。但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一般在自己的本行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改行的冲动反而不大。
投资家索罗斯,无论你喜不喜欢他,可能都得承认,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能真诚地承认自己经常犯错误,自己有很多弱点。这可能是聪明人的特征,知道自己的智力在巨量的未知与不可预测的随机面前,有时候不堪一击。聪明人不可能没有风险意识,不可能不防备失败。而聪明人最大的风险就是太依赖自己的聪明。
对待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精通它,而不是不停地逃离它。对工作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必须喜欢自己的工作。没错,很多人选工作是因为兴趣。但是再有趣的事情,只要重复的时间够长,都不会有多少爱。工作出色的人,往往不靠爱这种激情。
人爱的不是工作,人爱的是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东西。工作有了收入,你就有基本的独立,你买到了工作之余的时间,可以阅读,可以思考,可以旅行,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爱一个人,有了家庭,工作能够让你履行自己的责任,工作是老婆的新包,是孩子的奶粉,是每个月的房贷。所以你不必爱你的工作,也可以把工作做好,做成业内高手。
你每天早上匆忙去工作,比约会还急,并不是因为爱工作,而是爱你刚刚离开的家,爱那些你爱的人。想清楚这点,对工作就不会不耐烦,也知道了工作没有和你谈恋爱的义务。
(摘自译林出版社《我和连岳一起成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