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者的趋势

2024-05-14 09:18何帆
北方人(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趋势年轻人制造业

每年一到毕业季,同学之间的相互问候便从关心日常生活变成“收到录用通知了吗”。

怎么找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是去大城市奋斗,还是回小城市安居?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毕业生。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招聘者都有哪些趋势。

趋势一:招聘学历要求两极化加剧。

近几年,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3000块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可以招来一个大学生。刷到这种视频,很多学生在惴惴不安的同时,会考虑要不要继续往上刷学历:专科毕业要不要读本科,本科毕业要不要读硕士,读完硕士要不要读博士。

我们来看看招聘网站的数据。这两年,最低学历要求“高中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的岗位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2.9和0.3个百分点,同时招聘专科和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岗位比例下降了3.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处于中间位置的劳动力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了。

大学培养出了一批人才,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岗位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比如营销人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保安、保洁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再比如车工、钳工、电工、焊工、装卸搬运工,这些工作要么是服务业的基础岗位,要么是制造业的基础岗位。中国的城市化还在继续,制造业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所以,这些基础岗位需求十分旺盛,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一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企业出现用工荒。

趋势二: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大厂抢人才。

近些年,互联网行业成为高薪工作的代名词。一个互联网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就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可以与老牌巨头比肩的企业。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其收入水平也随着公司的发展水涨船高。互联网行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一起,成为十分赚钱的行业。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待遇自然吸引了大批的求职者,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也往往将互联网大厂作为求职的第一选择。

但近两年,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跟互聯网大厂抢人才。这些制造业企业的做法并非拍脑袋决定,而是真切地服务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长期规划。

提到制造业,我们脑子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往往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但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我们印象中流水线作业式的制造业企业日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制造业企业。

产业升级必然引发人才升级。不管是更加复杂的研发工作,还是品牌的优化升级,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做支撑。因此,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大厂抢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趋势三:数字化人才需求仍然旺盛。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不只是国家政策要求,还是现实的发展需要。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下办公、学习受阻的情况下,线上办公、学习成了替代项。视频会议软件支撑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办公和网课需求。即使疫情已经结束,这些软件也成为我们的手机必备软件。

再比如大火的ChatGPT,一经推出便席卷全球,引发了新一波AI竞争热潮和AI话题热潮。虽然一些打工人在见识了ChatGPT的能力后,担忧自己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更多的企业将其视为下一个风口,纷纷入局,希望能赶上人工智能这波红利,从而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的猛增。

不管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还是进入下一个投资风口的目的,加强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在重庆江津调研时,去看一家花椒加工企业,问他们这几年有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老板说,当然有,但业绩恢复很快,因为搞了电商。花椒加工企业怎么会想起来做电商呢?一开始,是政府催着他们做。老板自己不知道怎么做,但他的儿子在上海开发手机游戏。老板说,你回来帮我搞电商吧。结果呢?效果出奇地好。所以,数字化是每个企业都要掌握的本领。

趋势四:技术行业职业发展更为稳定。

就业这件事,不只年轻人焦虑,中年人也焦虑,但二者焦虑的点不一样。年轻人焦虑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中年人焦虑人到中年可能会被公司辞退。尤其是对互联网从业者而言,35岁似乎成了一道坎,一旦迈不过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可能毁于一旦。再出来找工作,体力又拼不过年轻人。

面对可能到来的中年危机,一些觉得自己卷不动的年轻人选择考公,至少能抱住“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用担心人到中年被辞退。另一些年轻人则选择积极投入,要的就是年轻时赚上一笔,35岁后彻底“躺平”。但这两种选择都很悬。公务员也未必是铁饭碗,有了财政压力,国家一样会精简机构。

虽然中年危机现实存在,但并非所有行业都会出现中年危机。有一定的进入门槛、学习成本较高的行业,如医生、律师、财务、建筑、生产制造、设计等,甚至越老越吃香。还包括传说中35岁转行压力较大的程序员,在后端开发、硬件开发、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在35岁之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都比较稳定。

所以,要想避免中年危机,最好的方法是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趋势五: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仍在继续。

从2017年下半年起,新一线城市开始进行人才争夺,陆续推出了各种人才吸引政策,比如降低落户门槛、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发放住房补贴等,吸引了广大青年人。

新一线城市大多位于内陆地区,它们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经济从全面对外开放向“双循环”转移。另一个原因则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尤其是房价居高不下,对年轻人太不友好。现在,经济压力最大的一批人就是刚到一线城市,又买了房子的小镇青年,一旦经济低迷,收入下降,还不还得起房贷都是个问题。反观那些在老家买房的小镇青年,房贷早就还完了,无债一身轻。

我的一位银行业的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是的,我们银行的私人贷款业务,在主城区的业务风险更高,在郊县的业务风险反而不高。”

可以想见,新一线城市要抢人,一线城市又在“劝退”,这会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摘自微信公众号“写变量的何帆”)

猜你喜欢
趋势年轻人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趋势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