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动能

2024-05-14 04:52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

陆晓如

激发创新动能,赵琢萍建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增强创新工作室活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对石油行业来说,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赵琢萍带来了她的相关建议。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中国石油石化:赵代表,您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石油行业来说,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

赵琢萍: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加剧,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成果的自主化、产业化对防范化解断链脱钩风险、增强本土产业链韧性意义重大。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存在困难,成为制约创新的堵点卡点。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的问题未得到系统性解决,“不愿用”“不敢用”“不好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给上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认知和客户黏度低等问题。应用上初创科技成果缺乏应用场景,国产替代产品面临歧视、风险担忧及替换成本高。产业协同方面信息不对称,研发过程产业化意识不足、标准缺失。政策不够系统,需求侧和市场引导政策不足,配套措施和操作细则不完善,严重影响我国自主研发重大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中国石油石化:如何打通这一堵点?

赵琢萍:要发挥国企主体作用,利用其产业链带动力和资源调动力,促进需求拉动技术、技术驱动需求,开展应用场景创新、产品认证认可,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相关部委应部署专项行动和示范工程,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交流机制,搭建科技成果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设施齐全、水平一流的中试平台,鼓励企业将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专项基金作用,推动政策更好落地。

构建从顶层到实践的高度协同的政策体系,出台顶层指导性政策,配套建立成果管理、成果赋权改革、成果评价、容错纠错机制等专项政策,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系统、权威、可操作的政策依据,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政策支持的“组合拳”,形成合力。

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

中国石油石化:石油石化行业持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但转化为生产力存在堵点。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赵琢萍:知识产权产业化不仅是知识产权战略中创造、保护和运用三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也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价值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近五年,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率稳步上升,2022年我国总体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同比略有增长。但是,对知识产权资产属性认识不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转化保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您有哪些建议?

赵琢萍:首先,建议提升创新主体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意识。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元素和砝码,企业应当提升专利质量、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意识和能力,避免这些知识产权仅停留在“证书”层面,成为沉睡知识产权,促进实现知识产权的资产化,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其次,建议加速构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成为交易主体推进产业化的核心问题。需要制定评估依据、规范评估流程,进一步出台可操作、可落地的实施细则等法规依据,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懂财务的复合型评估人才,建设一批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的评估机构。

再次,建议丰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保险体系。知识产权保险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并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聚焦提升全链条保险供给水平、完善保险推进机制、强化保险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险生态体系。制定相应制度,加强投资基金合作,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多渠道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激发创新工作室活力

中国石油石化: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是企业重要的创新平台。根据您的观察,目前我国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情况如何?

赵琢萍:目前,全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覆盖了各行各业,形成了一批以劳模、工匠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量。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基层创新工作室作为广大一线职工发挥主力军的重要平台,还存在自身定位、工作目标、职责不清晰,管理制度、运行程序、工作流程不规范,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缺乏等问题,造成工作室的创新活力和实践能力不足。

中国石油石化:应该如何完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呢?

赵琢萍:建议统筹有序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创新工作室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工作标准,规范运转程序,促进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企业创新工作总体规划,从场地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备设施、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建立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网上展示系统,加强互动交流,推动创新成果在本企业、本地区乃至更大范围推广。加大领衔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鼓励优秀人才在各级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强化综合能力锻炼。加大创新工作室资金支持,把更多的资金用在示范效应好、创新攻关能力强、培养人才較多的创新工作室建设上,保障其工作高效开展。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时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加强动态管理,对作用发挥不佳、整改措施不力、考核不合格的及时予以摘牌,促进工作室及成员不断提升优化。

责任编辑:赵 玥

zhaoyue6954@126.com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