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建第一军,打造行业新标杆

2024-05-14 09:16于洋
中国石油石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油一流

于洋

我国石油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号称石油工业“五朵金花”的5座新型炼油装置,中油一建就承建了3座。

奮进的步伐永不停歇,中油一建成为石油工程建设行业的新标杆。

七十年初心如磐,七十年勇毅前行。

作为新中国炼建第一军,中油一建70年来从炼化工程一路迅猛发展到范围涵盖化工、油气田地面、油气储运、海洋工程、双碳三新等业务,与共和国石油化工事业一道,走过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伟大征程!

面对新形势、行业转型,历经70年风雨的中油一建整好行囊再出发,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打造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品牌为目标,争创炼建企业百年老字号品牌。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中油一建正奋力前行!

一流的业绩

在中油一建70年的发展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名称变动:1988年12月,公司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一建设公司”;1992年1月,公司改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2016年8月,公司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这不只是公司名称的变动,更意味着“企业市场属性的逐渐增强”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运营机制的转变”。“名称几次变动后,企业更加积极参与系统内外、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充分叫响了‘中国炼建第一军的品牌。”退休职工于国光说。

正是这种敢于自我革新、勇于提质增效的魄力,让中油一建在面临海内外市场的各种变化中仍能保持一流的业绩水平。对于工程建设单位,“这两年,施工环境差,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社会恶意竞争,给国有老牌工程建设公司带来一些冲击。”财务资产部经理刘毅红说。

2022年,面对市场形势严峻复杂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中油一建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实现净利润6476万元,为年计划5500万元的118%;2023年面对疫情后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中油一建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实现净利润3563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100%……

一流的业绩背后是中油一建成功的成本管控。“我们采取了多元措施,开源节流,加大对成本和资金的管控。”刘毅红说。通过优化安装分公司运行模式、以项目制为基础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等,中油一建围绕提质增效,争取一流业绩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明确奖惩规则,事项年度考核与全周期有机结合,实现激励与约束并重,促进经营管理责任落实;优化项目类别划分,体现不同贡献的合理价值。”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明国说。

提质增效让中油一建奋进的步伐更加有力,而将党建引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日常管理之中,则让中油一建的步伐愈加稳重,有活力。“部队退役后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找到了党组织,在这里我找到了‘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电气工人陈贵诚,在中油一建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找到了久违的党组织。许多与他同样处境的承包商游离党员也在项目指挥部开展的党建互联共建活动中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中油一建创新党建模式,与承包商党建互联共建,建立“项目党员+承包商党员+承包商员工”的“1+1+N”结对联系制度,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发掘承包商党员先进典型,推动承包商党员们成为新时代的“追光者”“发光者”,通过互联共建为工程建设凝聚强大助推力量,确保项目按期中交投产。

高质量的党建活动是中油一建迈向一流业绩的保障。党建引领不仅让生产经营的一线员工凝心聚力,还让中油一建成为一个“有人情味”的企业,诞生了一批像中油社区的“老雷锋”等感人的故事。“强化和谐建设‘聚力。中油一建落实群策群力行动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油一建党群工作部部长宋亚伟说。

一流的管理

许多到过东北炼油厂的人肯定会被设备上的一处细节吸引:在这些炼油厂的建筑物上都有中油一建施工人员、负责人的刻字留名。这种“奇怪”的标记方式来源于一次质量问题的纠正。

1964年,中油一建在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装置浇灌主风机基础时,由于施工人员未按施工规范连续作业,中间停下来吃饭,结果发生了质量问题,基础出现了“施工缝”。在领导干部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改进工作方法后,为确保工程质量,定下了干完的工程都要刻字留名,把施工单位和负责人标出来的规矩,表示对工程负责到底的决心。

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广大职工逐步养成了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也是从这时期,高质量完成施工项目成为中油一建一张响亮的名片,并且传承下来,成为中油一建的宝贵财富。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近年来中油一建从没有发生过质量事故,也没有接到过客户的投诉,公司的整体质量管理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升。”质量管理部经理吴英杰说。这离不开中油一建一流的工程质量管理、企业合规经营管理。

中油一建始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四全”“四查”等要求,强化过程管理监督,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筑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屏障。

严把工程质量的同时,“我们狠抓安全环保责任制落实见效,着力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强化基层安全基础管理。”总经理助理、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杨兴武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一个个高质量的工程,推动中油一建不断在创优工程中屡屡夺魁。

不仅如此,凭借高于国际化的技术管理标准和100%的质量合格水平,以及大口径管道焊接、PDF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中油一建工程技术水平亮出了高质量施工的金字招牌。

“高水平高质量,这是中油一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中油一建副总工程师薛防震说。2012年7月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建功中亚——西二线,石油工人做贡献”表彰大会上,中油一建西气东输二线东段项目经理常晓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所带领的红柳项目经理部荣获“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殊荣的背后,是1600余名建设者头顶50℃以上的高温,跨越沙暴侵袭的沙漠腹地,按照项目管理团队制定的“系统化管理为主、地域化管理为辅”的总分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进度执行,灵活调配机具设备的结果。最终项目实现了项目施工800万安全人工时。

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与高水平的企业管理相辅相成。中油一建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优化调整公司组织机构,明晰各层级功能定位,完善和改进项目施工生产组织模式,鼓励实行薪酬差异化分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效率。“我们对于老龄化的干部员工,双向选择安排适合岗位。”刘明国说。

在企业管理的工程管理中,让杨兴武感触深刻的是企业依法合规、合同索赔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即合同的管理加强了。“结算压力越来越大,索赔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我们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造价思维都有所提高,我们会定期举办如法律造价培训、二次创效的索赔培训等法律培训,让我们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去固定证据。”杨兴武说。

再完美的合同,也会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当出现其他方造成的合同延迟或额外支出,就需要通过依法合规的索赔来维护施工方的权益。于是,中油一建坚持围绕合同组织生产,推行经营岗位责任制,增强签证和索赔意识,提高项目经营效益。“依法合规以及索赔将会是2024年重点关注内容,我们将合规经营和生产经营相互融合,将法制建设纳入整个公司的重点工作安排和议事议程。”企管计划部经理孙政说。法制成为中油一建做重大决策事项的一个必经的前置程序。

一流的人才

2011年10月8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油一建21岁的焊工裴先峰,在51个国家944名顶级选手的激烈角逐中一举夺得焊接项目银牌,成为60多年来在这个奖项中获得奖牌的中国第一人。

“我觉得非常自豪,感觉自己不仅为中油一建也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受到总书记接见,我受到很大鼓舞,我今后的目标就是要像师傅那样,把我们先进的焊接技术和优良作风继续传承下去。”裴先峰说。

朵朵焊花铺就了裴先峰的工匠之路。“炉壁是两毫米碳钢板,全部得用手工电弧焊焊接,太薄了,焊道非常容易烧穿,也容易产生焊瘤。”刚入职不久后的裴先峰就参与了工期最紧、技术最难的活——四合一加热炉壁板的组对焊接。裴先峰白天干活儿晚上翻阅专业书籍研究,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每一层施焊熔池灭弧的方向、停顿时间、电流大小与成形的关系。

劳模的技能和工匠的技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默默付出和坚守。裴先峰口中的师傅就是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鸟巢场馆钢结构焊工教练曹遂军。

作为电焊高级技师,曹遂军不仅自身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建国70周年功勋工匠,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原大工匠、中原技能大奖、河洛大工匠等荣誉称号,而且在“传帮带”培养徒弟方面很有经验。作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他带领徒弟屡夺冠军,被授予“金牌教练”称号。他带领过的选手曾四次夺得全国比赛团体冠军,培训出7個国际比赛前三名,5个全国第一名,16个全国技术能手,多名徒弟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70年来,中油一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层出不穷,群星闪耀。累计有100多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特检工匠等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技能大赛团体冠军等一项项殊荣,让“中国炼建第一军”的称号熠熠生辉!

这份荣耀的背后与中油一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这其中包括以“履职能力模型”为标准,持续提升岗位练兵工作实效等举措。“培训系统方面,公司层定方向、基层单位提需求,培训中心摸底,开展针对性培训。模式采用集中提升培训与岗位标准能力培训相结合。”焊接研究培训中心主任聂敏说。

中油一建选聘79名理论与实习教师、客座教授。培训中心一线在职员工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每年达2000人次。此外,中油一建将5300多名技能操作人员编入3个主力安装分公司和石化设备制作、电气仪表、大型设备吊装、无损检测、储运工程等专业分公司,实施操作层技能人才统一管理和培养。

坚持以“技术技能竞赛”为擂台,持续打造岗位练兵卓著品牌。有效激发全员立足岗位练本领、提素质和增效益的工作热情。通过赛前、赛中、赛后技术点评、技术技能交流和优胜选手技能展示、成果展览等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发现的高招绝技、先进工法和训练经验,加强典型选树和宣传引导。中油一建还紧跟行业前景,开展了自动焊技术研究与推进,配合管道自动焊开发的层间温度控制装置,解决了不锈钢层间温度影响焊接效率难题……

一项项亮眼的证书令人振奋,一个个一流的成果催人奋进。人才队伍的建设量质齐升让中油一建的智力、人力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一流的技术

注重技术创新是中油一建70年来宝贵的传统。

“炼化装置的大型化和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大发展,给当前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工程建设企业唯有不断进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跟得上市场的步伐。”副总工程师薛防震说。

一项项现场施工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对技术人员主动创新的鼓励。作为工程建设企业的中油一建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高新企业”。“这意味着,每年要有30~40项的科研项目,还要保证每一年营业收入的3%要用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发展部副经理王万民说,“这在工程建设企业中是难能可贵的,以至于今年洛阳市工商局来审核企业特级资质时,看到我们专利授权和技术认定的数量感到难以置信。”

70年的发展历程,让中油一建明白,技术创新是“炼建第一军”金字招牌常新的保障。为了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跟踪研究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中油一建已经举办了4届科技大会,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现场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多立高质量课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做到补短板、筑长板,以高质量科技研发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六化”的推进和建设,就是在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工程建设模式。“‘六化的推行最终是要实现数字化交付,这个理念把工程建设过程分为六个部分: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工程化预制、模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交付。”薛防震说,“通过加大工厂化预制和模块化建设深度,逐步提升专业施工装备新度系数等,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数字化衍生下,作为国内焊接天花板而存在的中油一建并没有停止探索。“公司现在正在全面推广自动焊,加强自动焊应用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确保今年管道自动焊比例不低于25%;组建专业的自动焊施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技术发展部李利娟说。数字化在工程建设中的迅速渗透意味着,“未来我们在交付工厂时,可能不仅仅是交出一个物理上的工厂,还要交一个三维的数字化工厂,涵盖了工程建设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等所有的资料。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设备的‘前世今生全都跃然电脑上。”

一流的品牌

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让中油一建的金字招牌更加亮眼,而闯市场的能力则是中油一建品牌影响力的保障。

市场开发是价值创造的源头活水、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工程”。“从成立伊始的围绕国家能源建设的需要建项目到主动走出去闯市场,中油一建施工保持“资质、业绩、信誉、荣誉”是进入新市场缺一不可的四项要素。”市场开发中心主任樊永刚说。

从以石油化工产业链为主营业务,到辅助以油气储运、油气田地面建设、市政、电力、海洋工程、环保行业新技术产业领域;从煤化工、精细化工、高端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到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等,中油一建都以出色的资质、业绩、信誉和荣誉赢得市场的信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建人百折不挠闯市场,锲而不舍建精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中油一流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中油交通,“气”势如虹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中油13 号”油桃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技术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
读书只读一流书
改性煤矸石对污水中油的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