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祥 张琳 贺新宇
摘 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集群,对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至关重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具备数据要素驱动、资源开放配置、生态主体多元、主导产业焕新、数实融合变革、数字平台赋能六个特征,可以划分为数字产业化集群、产业数字化集群、虚拟化网络集群三个类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地方资源禀赋优势条件推动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取得积极的发展成效。当前,围绕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亟须重点解决运营低效、同质竞争、载体闲置、集而不群等四大突出问题,应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包容审慎监管、完善集群管理等四个方面综合施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持续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近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1.5%。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快速壮大的支撑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数字经济国际竞争,亟须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有必要通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持续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也提出,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当前,各级政府、研究机构均高度关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现有研究多着眼于地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究、国际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总结、特定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案例分析等,尚缺乏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系统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认识。为此,本文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征出发,提出现阶段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阐明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并通过广泛调研总结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各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集群。从广义来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是指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细分领域为主导产业,集聚大中小型各类数字经济企业,配备专业服务机构和知识机构的一种现代产业组织生态。从狭义来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同于数字产业集群,是指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即数字产业化)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
与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相比,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具有六个特征:
一是数据要素驱动。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数据价值奠定了集群发展壮大的基础。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已达8.1ZB,占全球数据总产量的10.5%,丰沛的数据资源能够有效支撑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二是资源开放配置。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开放性特征,跨地区跨区域、跨境跨国资源配置十分广泛。例如,资本开放式流动背景下,国际资本青睐产业集群重点数字企业。红杉中国数据显示,红杉资本投资113家中国知名企业,其中多为数字经济企业。
三是生态主体多元。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生态主体较传统集群更为复杂多元,既有多层级政府产业部门,也有数字经济领域的大中小型市场主体,还有互联网平台、技术服务商,这些主体叠加管理服务机构形成生态系统,实现协同共治、产业共生。
四是主导产业焕新。数字技术演进迅速,迭代升级周期短,催生多样化数字经济产业。按照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产业存在差异。例如,第一阶段(1995—2014年),集群代表性产业为软件、电子商务;第二阶段(2015—2020年),集群代表性产业为集成电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集群代表性产业为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
五是数实融合变革。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源于部分传统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升级,从研发、采购、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环节变革集群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六是数字平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等各类主体,依托数字平台实现线上协作,突破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限制,将线下空间拓展至“线下+线上”空间,催生虚拟集群等多种形式。在数字平台的赋能作用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存在地理空间集聚、虚实结合集聚、网络空间集聚三种集聚形态。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存在形式多元,类型也多样。依据对真实空间依赖程度、集群所处产业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现存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分为数字产业化集群、產业数字化集群和虚拟化网络集群(如表1所示)。
(一)数字产业化集群竞相成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加速集聚,不同领域的数字产业化集群竞相成长。围绕软件、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优化数字企业营商环境,培育和吸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物理空间集聚,共享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人才等资源,形成企业创新合作网络,建立共有产业集群。例如,成都市出台《成都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软件产业专项政策,推动成都市软件产业集群走过“筑巢引凤”“名城建设”阶段,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已集聚332家亿元级软件企业、90家专精特新软件企业、47家上市软件企业,并产生37.1万件软件著作权。2022年,成都市软件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658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为4732.1亿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二)产业数字化集群持续涌现
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支撑传统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支持传统制造业等产业集群通过引入专业型、垂直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整个产业集群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对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围绕共性转型需求,推动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和规模化发展。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为例,通过“一网五中心”变革生产组织模式,集群建成并运营全国首个家具产业数字化“中枢大脑”——家具产业智联网,并联通国际木材集群中心、创新设计中心、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共享喷涂中心、销售物流中心等五个实体中心的数据。通过数字化转型,集群由“多头在外”向产业完整生态闭环转变,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新型网络化柔性生产模式转变,由单个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变。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00亿元,“南康家具”品牌价值达702.1亿元,居全国家具行业前列。
(三)虚拟化网络集群加速发展
网络平台具备跨地域连接功能,支撑虚拟化网络集群培育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头部互联网平台等企业依托成熟可靠技术,聚焦特定领域,搭建连接各类市场主体的网络平台,吸引集群各类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集聚,协同生产运营。一方面,支撑集群核心地区主导产业增长;另一方面,拉动集群辐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如图1所示)。
以北京市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例,集群核心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辐射连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山西省太原市、河北省保定市等全国多个数据标注基地,依托网络平台协同带动集群壮大,同时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例如,太原市数据标注基地已集聚35家数据标注企业和2000余名数据标注师。
(一)相关部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标杆
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已分别认定多批不同主题的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所占比重较高。据公开信息整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认定 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占比达45%;工信部已认定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占比达18%;科技部已认定19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占比达36%。
(二)地方加快塑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品牌
多地基于产业集群和资源禀赋条件打造多元化、特色化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在政策聚合发力和内生动力驱动下,各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条件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呈现多元化、特色化的特征。例如,合肥市打造“中国声谷”,形成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杭州市打造“中国视谷”,形成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武汉市打造“中国光谷”,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如表2所示)。
(三)央地协同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率先形成集团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京津冀地区云集頂尖高校、科研院所,依托强劲的数字人才与科创资源、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环境,构建起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现代化水平高,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链深度协同,构建起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集群电路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软件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依托产业链、人才链孕育创新链,数字经济领域的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较强,网状产业生态完备,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数字贸易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后发优势明显,以成都市、重庆市为双核,加快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配套链、技术创新链融合,积极深化现代数字科技应用,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中心,具备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产业资源丰富、数字应用市场广阔的发展优势,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网络安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基于对全国多个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开展的实地调研,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但从实地调研来看,对标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仍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集群运营效率不高,治理模式传统单一。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关联主体多元,跨地域资源配置开放性强。各地普遍延续传统的地理空间集聚的集群治理模式,局限在本地行政区划范围内打造产业集群,缺乏市场化、专业性、多利益相关方协同的集群促进机构。
二是地方间同质竞争,存在重复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现象。各地纷纷出台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一些地区存在不良竞争、重复建设情况。
三是产业载体存在闲置情况,产业园企业入驻率偏低。各地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规划建设大量数字园区、楼宇。一方面,多数产业园区所招引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协同竞合效应;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吸引力有限,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入驻比例不高。
四是集群内生发展的动力偏弱。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密切协作。当前,部分地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引入一批相关企业,但未形成集群多元主体生态,缺乏大学、科研院所、投资公司等知识与服务机构,主体间关系松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二)从四个方面打造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是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关键载体。持续巩固数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要不断提升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施策。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区域布局。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細分领域,协调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分工布局,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建设。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研究设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育多层次数字技术人才,支持地方建设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三是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大中小微数字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技术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围绕重点数字产业融通发展、聚链成群、协同共生。
四是完善集群管理,健全产业集群多元主体治理机制。引导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构建新型集群治理机制。研究制定集群促进机构建设标准,扶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管理服务机构,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监测评估体系。
当前,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方兴未艾,成为新形势下保持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须持续深化认识、推动形成共识,汇聚政产学研各界共同智慧与力量,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科学出版社,2010.
[3]邵春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J].中国信息界,2021,(02):68-71.
[4]王政.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N].人民日报,2022-11-30(018).
[5]谢丽彬. 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与提升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22,32(11):8-15.
[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R],2023.
[7]黄卓,黎梦娜. 区域实践与路径探索: 从五大方向发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J].财经界,2023,(16):16-18.
[8]刘虎沉. 产业集群要避免“集而不群”[N].经济日报,2023-02-21(005).
[9]周海川,刘帅,孟山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J].宏观经济管理,2023,(07):27-32+48.
(作者王李祥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张琳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贺新宇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