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建构体系
大单元结构导图
核心要点 纵横联系
1.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
两制”
提出 邓小平 主要内容 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港澳
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
问题
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趋势 海峡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
2.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认识
(1)近代香港、澳门与祖国的分离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现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2)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科学的、正确的,也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香港、澳门人民的努力。
3.统一台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确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 影响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格局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 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都从国情出发,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见证了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 ]
5.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的比较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原因 经济问题:引进资金、技术和经验 民族问题: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或祖国统一问题)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广西 香港、澳门 社会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相同点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区域,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
易错易混 查漏补缺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中的一项。
2.五个自治区中成立最早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
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不享有外交权和国防权。
4.中國政府的对台方针经历了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的变化过程。中国政府一再坚持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6.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字,不是“一国两制”四字。
7.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港澳问题的实质是主权外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