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将军叶名琛

2024-05-13 06:26吕雪萱
军事文摘 2024年9期
关键词:侵略者广州英国

吕雪萱

1857 年,马克思为英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多篇文章,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多次提到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正在与英法联军作战。同年,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卷时,又描述了叶名琛在英国无端挑衅时,坚定地捍卫中华民族的自卫立场,义正词严地反驳侵略者,揭露其罪恶行径,维护了中国的正义和尊严。马克思称赞叶名琛在专横的侵略者面前展现出“心平气和、冷静沉着”的总督风范。

然而,在中国国内,叶名琛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一些人认为他在防卫上骄傲自大、愚昧昏聩,是个“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六不”原则是基于他对当时局势的判断和考虑。本文站在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的立场上,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和思考,也许会让读者对叶名琛有更深刻的认识。

侵略者入城斗争的胜利

叶名琛(1807—1859年),湖北汉阳人,字昆臣,道光进士。曾任陕西兴安知府、山西雁平道、广东布政使等职。由于他任事强干,屡得“能臣”之名,1847年不满40岁即升任广东巡抚。上任不久,遇上了英人欲强行进入广州城的事件。

外商来广州贸易,历来居住在城外的商馆。《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侵略者故意歪曲该约第二款规定,蛮横要求进入广州城。两广总督耆英、广东巡抚黄恩彤等在英国人的胁迫下,不得不同意侵略者的无理要求。然而,由于广州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使英国人的企图久未成为现实。1847年,英人德庇时率舰闯入省河,再次要求进城,广州人民又组织反抗,耆英竟与德庇时密约两年后准许英国人入广州城,他本人则于同年调离广州,由徐广缙接任两广总督、叶名琛任广东巡抚。

叶名琛

1849年,英国公使文翰前来履行密约,要求进城。徐广缙与叶名琛认为,阻止英人进城,未必马上就会引起战争,即使发生冲突,广大民众也会起来支持抗英斗争;而若允许英人进城,必定失去民心,人民会立即起来反对官府,造成内外交困的恶果。所以,他二人商定要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侵略者,坚决不许英国人入广州。双方交涉那天,文翰率大队军舰闯入省河,徐广缙只带几名官佐赴英轮谈判。双方争论,僵持不下。正当英人企图恃强,迫令中方屈服时,忽有广州民众各持兵甲从四面八方拥向省河两岸,一时聚集十余万众,呼声震天。原来这是在徐、叶对敌抵抗政策鼓舞下,民众自动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叶名琛在徐广缙赴英舰谈判时,已与广州文武官员和民众首领一起作好了战斗准备。英国侵略者在群众武装力量的威慑下,被迫放弃了入城要求。

事后,清廷封赐徐广缙一等子爵,叶名琛一等男爵。广州百姓也为他们高筑彩牌楼六座,祝贺这次斗争的胜利,赞扬他们的功劳。

“亚罗号”交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2年,徐广缙调任湖广总督,叶名琛升任两广总督。英、法等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取得的在华利益,从1854年开始,连续向中国政府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当时中外交涉还只能在广州进行,所以修改条约的谈判多由叶名琛接待。这些谈判几乎都没有任何结果,原因是英、法等国代表要么提出首先进入广州城,要么提出中国根本就无法接受的谈判内容。叶名琛在交涉中毫不退让,使侵略者往返奔波一无所获,他们对叶名琛极端仇视,想方设法在广州寻找机会,发动新的侵华战争,以达到进一步扩大侵华利益的目的。这个机会果然被寻到了,这就是英国侵略者制造的“亚罗号”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亚罗号”本是一艘中国走私船,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上船搜查,船上两名海盗和十名水手被捕。然而,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札却以此作文章,谎称该船是英国船,并说中国水师在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辱英国,于是向叶名琛提出赔礼道歉、释放人犯等无理要求。

叶名琛接到英国照会,当即对“亚罗号”捕人事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巴夏礼纯属造谣生事。在给巴夏礼的回文中,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亚罗号”纯属中国船,搜捕到的走私海盗也是中国人;既是中国船,船上当然不可能悬挂英国国旗。因此,他拒绝了赔礼道歉和释放人犯的无理要求。巴夏礼为了把这一事件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赶紧调来由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领的一支舰队,作进一步纠缠。叶名琛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为避免事态恶化,先放回作为嫌疑逮捕的水手,再把全部人犯都送交英国方面过目,以表示中国方面的让步和诚意。马克思著文称赞叶名琛是一位“心平气和、冷静沉着”的总督,“逻辑力量是如此令人信服地把这全部问题都解决了”,指的就是这件事。

然而,侵略者并不满足中国方面的让步,他们要求叶名琛交出中国方面的“肇事者”水师千总梁定国,由英方审讯治罪;要求以隆重的仪式向英方赔礼,并进入广州城谈判。这些有辱中国国格的条件和多年未允的入城要求,叶名琛自然不会答应。他依然冷静地回复巴夏礼,表示中国方面没有任何错误,无歉可道;至于双方谈判,他表示可以出城与英方进行,但绝不能让英方进城。马克思一再评论叶名琛此时的外交举措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侵略者还是借故发动了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1856年10月21日,巴夏礼向叶名琛递交了最后通牒。23日,英海军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揭开了战幕。

黄宇和的著作《两广总督叶名琛》

广州保卫战的失败

英国侵略者在“亚罗号”交涉中完全败给了叶名琛,不得不撕破伪装,露出了狰狞面目。叶名琛接到通牒后,立即做好相应部署,派出官兵和募勇,由两名守备率领,支援珠江两岸的防卫部队。当时,广州正进行武科乡试,叶名琛知通牒有期,为稳定军心,照常亲临武场。第二天通牒到期,英海军攻击省河炮台,受到守军还击。侵略军借重炮火,直攻至广州城下,并瞄准总督府不断炮击。叶名琛端坐总督府,拒绝下属任何劝说,坚决不离开,同时下令还击。他还悬赏杀敌:无论兵民,杀死一名侵略者,赏银三十大元。号令之下,原已组织的南海县九十六个乡和番禺等地壮勇五千余人,都奋勇持械冲向战场,沿河及守城官兵亦皆奋力杀敌。英国侵略军遭到很大打击,一度进入城垣的英军立足未稳便被围剿溃逃,省河内的敌舰也不断受到炮击和火焚。广州人民还愤怒地烧毁了城外的英、法等国商行。

在叶名琛亲自鼓励下,守军于11月22日收复了被敌军占据的沿河炮台。至1857年1月初,守军完全控制了珠江河面,把侵略者逐至海上。侵略者在遭受重大打击后,因援军不至,被迫于2月中旬撤去,广州保卫战在第一阶段取得了胜利。

在英军进攻广州城时,叶名琛还派新安县士绅陈桂藉负责对香港采取行动。陈桂藉回县组织武装力量,传达叶名琛的指令,决定从香港撤回做工的人,停止对香港的一切供给。1月19日,他们派出的人马经过乔装进入香港,伺机向英国驻军突然袭击,使敌人受到不小的损失,英国人不得不从前线调回部队守卫香港基地。

然而,英国侵略者并未就此罢休。英首相巴麦尊不顾英国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于3月解散反对他的国会,任命额尔金为侵华全权司令。此时,法国也制造了“马神甫事件”,打出“保护圣教”的旗号,派出海陆军紧随英军开到中国。沙俄和美国也支援英法联军,美国派出3艘军舰加入英法侵略军的行列。他们新派出的部队达到五千六百余人,在香港集结,准备再度进攻广州城。

在英法两国向中国派出军队的过程中,叶名琛探知此情,知道新的战争还将发生。他从1857年夏季就开始了新的备战:进一步添设沿河炮台,安装火炮;修复广州城墙,增加了防卫力量和防守器械;并进一步武装乡团等。然而,叶名琛也面临十分巨大的困难。一是从1854年爆发的李文茂、陈开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曾以数万人围攻广州城。叶名琛为镇压起义军,把广东最主要的部队都派出去作战,广州和沿河防卫侵略军的力量十分单薄。同时,因连年战争,广东的财政匮乏,1856年发生英军进攻广州战争之后,海口被封闭,广州的对外贸易停止;另外,主要劳动力被抽调从军,生产停滞,广州城粮食供应困难。

“亚罗号”事件

第二阶段的战斗尚未开始,其结局已大致可知,侵略中国的国家由一国增至四国,兵力增加了几倍;而叶名琛的兵力越来越少,军饷越来越乏,广州城的陷落结局已是不可挽回。

1857年12月12日,英法联军乘着大批军舰再次闯到广州城外,向叶名琛发出照会、进入广州城、赔偿战费等各项损失、修改条约等要求。同时提出,要先占据广州城外河南地方,作为实现上述要求的担保。叶名琛对英法侵略者的要求一一给予驳斥。15日,英法联军占据河南,在城外架设起轰城大炮,作好攻城准备。24日,英法发出最后通牒,蛮横地要求48小时内交出广州城。叶名琛据理答复了最后通牒,并依旧奉劝英法联军退兵,同时下令城防部队作好战斗准备,令各乡团练登城防守。

26日,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进攻,弹如雨下,广州城烟火弥漫,遮天蔽日。敌人尤其集中炮火轰击总督衙门,总督府官员人等大都四散奔逃,叶名琛却端坐厅堂,袍衿上挽,照常批阅公文,部下劝而不动。后来部下率百余人入衙硬将其迁入内城粤华书院,他才被迫离开督衙。敌炮轰城之际,省河各炮台也都发生激烈战斗,同时,河南敌军过河直扑广州城墙,城防部队也同敌军展开恶战。

27日早晨,英法联军二千余人进攻四方炮台,叶名琛令抚标兵支援。敌兵蜂起,守军奋勇抗敌,然而,沿河炮台被联军尽夺,广州城受到三面围攻。敌人一度攻上城头,叶名琛令人调来潮勇,许以打退敌兵赏银万两。潮勇奋勇攻敌,然攻城之敌不稍退,双方相持不下。

28日,广东巡抚柏贵、广东将军穆克德纳提出开城投降,遭到叶名琛严厉拒绝。柏、穆等派绅士伍崇曜等出城与敌议和,广州保卫战停息,守城部队也相继撒出或溃散。29日,广州落入敌手。1858年1月5日,叶名琛被俘。

客死海外

叶名琛被俘后,在如何处理他的问题上,侵略者有过议论。最熟悉他的巴夏礼向额尔金提议:“叶名琛留在广州会使人心不稳,给重新恢复秩序和信心带来困难。”他们都害怕叶名琛的威望仍然使广州人怀念于他,于是决定把他虏离广州。他们先把叶名琛送到香港,囚于英舰“无畏号”上达48天之久。但留在香港他们仍不放心,“因为这些地区大多数居民都是中国人”,最后决定把叶名琛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暗忖,这是英国人要把他送往海外,于是穿上总督朝靴公服,并随带了几名中国厨师和理发匠,准备了充足的粮米之后,登上了敌轮。

叶名琛被俘登轮之际,从者曾以手指河,摄之以目,劝他赴水自尽,免后受辱。叶名琛却不但不从,反而备食备役,留在船上,直到受尽折磨、丢掉名节后再死,这是为什么呢?以往受史料限制,论者只能猜度。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问世后,才有了确切结论:他想借此机会亲赴英国,见到英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孰是孰非,及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从叶名琛与英国在广州十年的外交态度分析,他要找英王“当面理论”的想法不为虚构,至于能否让他同英王“理论”,那是英国的问题了。他正是抱着这个期望,才受辱忍苦,甘作海外囚徒。当然,他的想法又是迂腐可笑的,一个被虏的囚犯,即使让他见到英王,对当时企图强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殖民统治者,又能“理论”出什么结果来呢。

1857年,英军炮轰广州城,叶名琛所召乡勇奋勇杀敌

经过将近20天的航行,终于到了印度加尔各答。一个第一次出海的总督大人,在酷热中经历晕船,痛苦万分。登陆后又被囚在一个炮台里,长达50多天,其苦也实难忍受,但为了那个不可能实现的信念,他仍旧艰难地忍受着。50多天以后,英方又把他移送加尔各答的一个住宅里。刚开始,这里的英国人感到新奇,争相光顾,时间一长,看他的人几乎断绝。叶名琛还是盼着有一天能到英国去,可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的希望也就一天天地破灭。他在这里煎熬了一年,到了1859年春夏之交,希望没有实现,自备的粮食也吃完了。于是,生的念头随着希望的破灭而消逝。他的英国翻译送来食物,他坚决不食用,8天之后,叶名琛死在床上。那一天是1859年4月9日。

叶名琛死前留下两首七言律诗,其中两联曰:“向戍何心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首联表明当时他还不想死,是要学苏武,做不辱名节的使臣,去同英王“理论”;后一联是他绝命诗中的句子,见到希望破灭,粮食又吃完,决心做伯夷、叔齐,绝食捐躯。

诗中还有一联:“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避上看。”这是他回忆当初广州保卫战中,到了危难关头,柏贵、穆克德纳竞与英法侵略者勾结,置广州城于敌人,这是广州城失陷的一个重要原因,实在让他心冷。然而事实正是这样,叶名琛组织抗敌,最终也未降,事后却遭到唾骂,连咸丰皇帝也把广州失陷归咎于叶名琛的“刚愎自用,办理乖谬”,被俘后又传旨撤职。而柏贵等真正的汉奸,把一切责任推给被虏的叶名琛,自己叛国投敌,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殖民傀儡地方政权,咸丰皇帝却未治罪,广州舆论一时还称颂他们“为广州城想”。叶名琛守城失败,被俘死在海外;柏贵等推过揽功,颠倒黑白。中国战败,全国激愤,于是叶名琛便成了痛遭辱骂的对象,成了不战不守的投降将军。

叶名琛是清政府投降政策下的大吏,在广州保卫战中处置不无失当之处,广州也是他丢的。他坐镇广州时镇压农民起义者,造成人民对他的仇恨。当侵略者进攻广州城时,许多民众不仅没有帮助他,反而攻击他,使他分散兵力,战斗失败。然而,通过“亚罗号”事件他拒向英人赔礼道歉并拒释人质,之后又积极备战、奋勇抗敌,被俘之后宁愿饿死也不食洋人食物,看出他是相当具有民族气节的,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猜你喜欢
侵略者广州英国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英国的环保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不弯腰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