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丽
(北流市六麻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北流 537413)
六麻镇位于广西北流市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则日照时间短。六麻镇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山地土壤,在水稻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六麻镇委、镇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优质米产业。2021—2023 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666.67 hm2左右,667 m2产量为500 kg。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六麻镇有关部门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因此,对六麻镇的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可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在六麻镇,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主要有6 种,即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白背飞虱及稻蓟马,为六麻镇水稻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表1 为2019—2021 年六麻镇6 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从中不难看出,六麻镇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在逐渐减小。
表1 2019—2021 年六麻镇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
水稻纹枯病别名云纹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病虫害,病原菌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 Donk.]。2012 年,六麻镇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为59 hm2,病株死亡率高达60%,为当地农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染病初期,水稻叶鞘贴近水面处会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随病情不断加重,病斑不断扩大,转为云纹形或者椭圆形,叶鞘中部呈现灰白色,边缘为暗褐色。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如下。
1)科学选种。六麻镇农户在选种时,首选抗病性强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鑫科10 号、金花香、云优1 号、杂交优405 等。2)科学管水。晒田过度、长期深灌等,均易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因此六麻镇农户在灌溉农田时,秉持“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有效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记录。
水稻白叶枯病别名白叶瘟、过火风等,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白叶枯病细菌[Xanthomonas oryzae(Uyeda et Ishiyama)Dowson],主要为害水稻叶部。该病虫害在六麻镇发生较少,但极易导致水稻大范围死亡,因此被视为防治重点对象。病斑通常从稻叶叶缘、叶尖处发生,在开始时为暗色线状短斑,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蔓延扩大。病部先是黄绿色,后变黄色,最后呈枯白色。叶片上的健康部分和患病部分界线清楚,在部分情况下,病斑呈波纹状;一般籼稻上的病斑为橙黄色,粳稻上的为灰褐色。在稻叶嫩绿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不透明暗绿色水渍状条斑,叶片随即萎蔫。在天气潮湿和早晨露水未干前,在病叶表面处,会分泌细菌流胶,在六麻镇称为“菌脓”。水稻白叶枯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当发生严重时,尤其遇暴风雨天气时,上、下叶片可同时传染;有时上部叶片发病比下部叶片严重,枯萎速度更快。在叶片受伤时,病菌还可从叶片表面的伤口侵入,出现椭圆形、圆形的病斑,初期暗绿色,后变成淡褐色。这种病斑一般不扩大,也不产生菌脓。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措施如下。1)种子消毒。在正式种植前,六麻农户多用富尔霸稻+胎里壮组合浸种,将霸稻20 mL 与胎里壮400 mL 加水70~90 kg 稀释,充分搅拌均匀,稀释好的药液可浸泡选好的水稻种子60~80 kg。浸种温度11~12 ℃,浸种时间5~7 d,浸好的种子捞出后直接催芽即可。2)进行植物检疫。在绿色优质米生产时,六麻镇严格履行检疫制度,将当地稻田分为保护区与疫区,避免病株感染健苗。
稻纵卷叶螟别名苞叶虫、白叶虫,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幼虫生活在苞叶内,取食绿色叶肉组织与上表皮,如植株受害,则颜色枯白,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极大,主要发生在抽穗期、孕穗期。稻纵卷叶螟产卵主要集中在稻田的圆秆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其卵多见于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1]。初孵期幼虫会钻入稻心叶内,2 龄开始在叶尖吐丝纵卷成小虫苞,3 龄后开始转苞为害,4~5 龄食量猛增,其食叶量占幼虫总食量的9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
稻纵卷叶螟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适当调整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的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 d,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减少虫源。2)生物防治。若稻纵卷叶螟虫害严重,农户可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放蜂量应根据虫卵数量确定。通常而言,若每667 m2稻纵卷叶螟虫成虫量为150~200 头,可放蜂1 万只;若稻纵卷叶虫数量在500 头以上,则应放蜂2.5 万只。与此同时,农户可使用青虫菌、杀螟杆菌或苏云金杆菌HD-1 菌剂(每克菌粉含活孢子100 亿以上)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具体使用方式为每667 m2选用生物农药150~200 g,加水60~75 L,加0.1%洗衣粉作黏剂进行喷雾。
二化螟别名枯心虫、蛀秆虫,为鳞翅目草螟科禾草螟属昆虫。不同虫龄的二化螟造成的病状各有不同。若被1~2 龄幼虫为害,稻穗呈枯白色,叶尖呈焦黄色,在叶鞘处常见水渍状虫斑,严重者会出现叶片青枯现象;若病虫在3 龄以上,则会转株为害,在灌浆期至乳熟期,病虫钻入茎秆当中,不断蛀食作物,最后仅剩一层表皮,导致植株极易被风吹折,出现倒伏问题,且植株变为灰色;若在乳熟期后为害,病株颜色不变,但是会导致谷粒轻、米质差[2]。
二化螟的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农户应定期巡查稻田,如发现虫株,应及时清出并焚毁。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性。2)物理防治。二化螟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因此农户可在水稻田中悬挂黑光灯,对二化螟进行诱杀。或者在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集中连片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通过诱杀来控制害虫基数。可采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667 m2放置1 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 cm 为宜。3)生物防治。在幼虫钻蛀前,施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进行防治。每667 m2可喷洒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200~400 mL(制剂)、80 亿孢子·g-1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60~90 g(制剂)[3]。
白背飞虱别名火旋、火蠓子,为半翅目飞虱科白背飞虱属昆虫。白背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导致叶片白化干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其防治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在机插时,可以用40 目聚乙烯防虫网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为害。2)生物防治。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保护并利用白背飞虱的天敌,如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蜘蛛等,对虫口数量进行控制[4]。
稻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昆虫,以成虫和1~2 龄若虫为害稻叶,为害时用口器刮破植株叶片表皮,吸取汁液,叶面出现花白斑;若虫一般聚集在叶耳、耳舌处,最喜在初展开的卷针状心叶内取食,当叶片展开后,3~4 龄若虫多集中到叶尖部分,使叶尖卷叶枯黄;穗期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瘪粒[5]。
稻蓟马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稻蓟马会在杂草中越冬,因此农户应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清除。为了减少药害,应多采用人工拔除法,将草拔除后进行集中焚烧。2)物理防治。稻蓟马具有一定的趋蓝性,因此农户可在田间放置蓝色粘板诱杀稻蓟马,需要注意的是,粘板的放置高度应与作物持平。3)生物加化学防治。农户可用立见(CE 苦参碱)500 倍液+5%甲维盐500 倍液+22.4%螺虫乙酯(杀卵)2 000 倍液混合液进行防治,喷药1 h 后蓟马中毒侧翻死亡[6]。
1)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重视,在未来,绿色防控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施用安全、污染较小的药剂,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一系列方法,实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稻谷质量安全及农田生态环境安全。
2)加大预测与预警力度。六麻镇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从而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指导农民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六麻镇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4)注重科研与创新。六麻镇有关部门应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研与创新,针对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防治技术[7]。
在种植绿色优质米的过程中,由于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必然会使水稻植株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稻米生产效率、质量,保证绿色优质米的生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