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杰
[摘 要]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是晋中信息学院开设的一门极具地方特色文化的校级通识选修课。本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主要涉及晋商、票号、金融、晋商家族史、大院文化、家规家训文化等多方面知识。针对课程中存在的教学“痛点”,课程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去寻求解决之道,形成了“线上线下齐抓并举、师生互动你评我论、理论实践知行合一、课程思政引经据典、考核方式多元立体”的“五位一体”创新举措,实现了学有所用、教有所获、言有所旨的“三有”目
标。实践证明,课程组的创新举措行之有效,成功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关键词]金融;山西票号;晋商;学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6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201-04
0 引 言
通識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古老,是由于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颇久;说它年轻,则是源于近些年通识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受关注的热点,一些高校纷纷开始通识教育建设与探索。庞海芍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非‘治器,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只会满足功利需要的工具人”[1]。而晋中信息学院是众多院校中较早探索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其办学目标就是培养“完整的人”,它将通识教育作为“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就是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学部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并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加以分享,以期共勉。
1 课程简介
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是晋中信息学院的一门极具山西地方特色文化的通识选修课。该课程将历史学和金融学进行有机融合,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精英人才。该课程自2016年开设以来,至今已逾六载,平均每个学期听课人数达500人次。自2020年引入超星学习平台后,该课程目前已完成五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2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晋商文化博大精深与青年学生不求甚解之间的矛盾
晋商文化是山西最具典型的地方特色文化,所含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票号文化、关公文化、诚信文化、家训家规文化、大院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但身为山西学子却对晋商文化知之甚少,家国情怀则尤为缺乏。
2.2 教学内容偏于枯燥与学生兴趣难以调动之间的矛盾
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是一门历史学和金融学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所涉及的历史以及金融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故而学生在课堂上明显对历史人物以及故事感兴趣而对课程知识部分的兴趣以及注意力偏低。
2.3 授课模式过于僵化与学生渴望参与课堂之间的矛盾
该课程授课内容偏专业,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共鸣度较低,对学生的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2.4 理论教学偏重过大与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之间的矛盾
该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难以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与重视度不够。
针对以上课程“痛点”,笔者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总结,提出了若干解决的措施,并加以实践,取得不错效果。
3 成果的特色与创新
3.1 线上教学机动灵活,线下教学频繁互动
本课程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线下教学以中国近现代金融发展史为基础,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晋商家族经营史,帮助学生对中国明清以及近代金融发展建立框架性认知;通过线上优质课程资源提供(如文稿、书籍、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进一步增进对山西文化与历史的了解与感情;结合开放性题目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多元视角。此可解决授课模式过于僵化与学生渴望参与课堂之间的矛盾。
3.2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课堂各抒己见
本课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气氛的调动,要牢记“学是目的而教只是手段;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学习效果而不是以教师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标准”[2]。每两个学时教师会依据课程进度设计并安排至少两次课堂讨论和一次学生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时长十分钟不等,学生展示十五分钟不等,展示方式以PPT课件或者即兴演讲为主。通过课下准备讨论与展示的内容,学生能够主动且深入地探索晋商背后的历史以及它们在金融创新中形成的内在逻辑。其间,学生会主动寻找老师解决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问题。
3.3 理论教学夯实基础,实践游学学以致用
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3]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晋中信息学院的育人模式是“四位一体加双院制”,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两环,而理论教学与实践游学则是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的有效结合。为更好地践行“知行合一”理念,课部依托本课程先后与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三处晋商大院签署了建设晋商游学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每个学期至少会组织晋中信息学院学子赴晋商大院进行一次实地游学,以便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加以理解和运用。
3.4 课程思政提升素养,教学内容引经据典
为了将课程思政有效浸入课程内容中,课程组不断打磨教学内容,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其他人文素养知识等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进来,同时还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在课程讲述过程中,教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授课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体来说有情景表演式、学生辩论式、实物参观式、课程浸入式、视频学习式等,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3.5 考核方式多元融合,过程终结同存共举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并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方向转变,最终达到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4]。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拘泥于期末论文这种单一的终结模式,反而是采用侧重过程性考核的多元模式。比如:①晋商实训基地游学的影像作业、文字作业、文创产品制作、情景再现;②课堂展示与讨论的文字性资料;③平时课堂笔记的整理和记录;④学生基本的出勤情况考核等。这些都会进入我们的课程过程考核的评分规则中。
4 成果的實施与推广效果
4.1 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经过这次教学改革的调整,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了教学过程环节中来。在课堂上,学生就某个问题积极讨论、争相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再疲劳。该课程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对本课程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在学生评教和学生选课方面能看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较高。
4.2 亲临晋商大院,感悟晋商魅力
教师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晋商大院洽谈,截至目前成功签约三处通识教育晋商游学实训基地。每个学期,由课程组教师组织学生亲赴晋商大院,将所学票号知识学以致用,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譬如,去到乔家大院,课程教师便会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关于晋商建筑文化、房屋布局特点、家族文化名人、大院楹联门联等内容一一将实物介绍给学生,学生的兴趣程度也大为增强。在晋商游学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引入了VR技术和无人机摄影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将大院全貌以立体化、全景化、网络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晋商大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晋商大院实训基地进行商谈,通过与第三方(如当地融媒体集团或当地电视台)进行磋商,将VR技术不仅更加精致地融入晋商学的全部环节中来,同时还能融入学校的课堂中去,使学生坐在教室、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悟晋商魅力。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宣传晋商文化,扩大晋中信息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3 坚持引进走出,实现以讲促教
课程教师每学期会积极进入全校各学院,通过讲座的方式将票号文化和晋商历史传播出去。截至目前,我们分别开展过“平遥与武汉的渊源”“晋商的成功之道”“票号的组织管理制度”“晋商‘万里茶路之先驱——常氏家族”“‘走西口之鼻祖——乔氏家族”“‘实业救国之干将——渠氏家族”“‘日升昌票号之首创——李氏家族”“‘晋商故里之考究”“晋商家族文化之探析”“晋商家训文化的启示”等十余个主题的讲座。每次讲座,学生踊跃报名,会场经常爆满。在将课程内容传播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坚持“引进来”,将晋商大院的各负责人聘请为兼职教授,由他们来给学生开展讲座,介绍票号文化。譬如,学校曾聘请乔家大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展“撷取乔家点滴,探究晋商文化”的主题讲座。
4.4 教师悉心指导,学生斩获荣誉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课程教师会悉心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并且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导游词,学校艺术传媒学院学生担任乔家大院的兼职导游,负责推广晋商文化,同时还负责管理晋商大院公众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并有多篇论文正处于孵化期。
4.5 教师以赛促教,夯实科研能力
课程组教师注重平时素材积累,完善课程思政资料库、视频资料库、课程案例库的“三库”建设,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课程思政大赛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通过参赛,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均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为今后参加比赛夯实了基础。为提升学术水平,课程组教师积极出版书籍和发表论文,截至目前,出版专著一部——《晋商文化及历史课程教学研究》;多篇学术论文——《浅析家训文化在晋商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晋商家族支柱产业的差异化研究》等。
此外,该课程通过本次教学创新的调整,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新方法、新模式。首先,该课程已辐射到全校各学院与各书院。受学院与书院邀请,每学期课程组的教师要深入书院中开展数次晋商文化的专题讲座;其次,课程组教师依托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对晋商知识的系统学习,向晋商大院输入合格的兼职导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与晋商大院签约游学实训基地,为晋商大院培养合格导游,组织高校学生进行游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
5 结束语
课程创新与改革是常提常新和持续探索的事情,“课程建设是常态,课程改革是动态;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基础,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升华。”[5]我们要做到坚持不懈。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打磨,我们提出了“线上线下齐抓并举、师生互动你评我论、理论实践知行合一、课程思政引经据典、考核方式多元立体”的“五位一体”创新举措,实现了学有所用、教有所获、言有所旨的“三有”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达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汪露,叶晓力,何晗.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评价改
革[J].文教资料,2017(5):182-183.
[4]张兴玉,朱瑶丽.本科课程过程性与考核实施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24-26,48.
[5]安海涛.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