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的策略思考

2024-05-13 21:32罗松
企业文明 2024年4期
关键词:长安汽车关怀人文

罗松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财富。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发展中,注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员工满足感,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赖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并使员工积极投身事业发展,以此形成企业与员工互动的良性循环。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策略思考。

新时代下企业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眼下,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人文关怀,比如,改善办公环境、丰富文化活动、安排心理疏导等。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更加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更强调自主决策和自我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人文关怀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人文关怀差异化措施还有待完善。调查显示,企业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群体有着比较明显的认知差异。有的群体看重的是工作收入和待遇,而一些青年员工则更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工作,更看重“尊重需求”“精神需求”等。面对员工不同需求,企业结合员工需求匹配、实施差异化人文关怀的方式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文关怀的双向互动还有待加强。目前,不少企业人文关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单向传输,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形成良性互动,员工对企业有一定距离感,这不利于企业和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

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同步施策有待加强。当前,一些企业仍存在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不同步的现象。在人文关怀中,企业除了应给予员工必要的物质关怀外,还应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关心关怀,比如在生命尊严、价值满足、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关心关怀,真正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下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的策略

人文关怀落脚点在“人”。企业人文关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性、注重员工的差异性、满足员工的发展性,切实开展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基于需求多样化,从思想、制度上做到双向保障。在实施人文关怀时,国有企业应针对不同员工群体的不同需求对症施策,以增强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思想上,打造多元化思想管理模式,在常态把脉、动态管理、谈心帮促、解决问题等人文关怀方式基础上,融入新媒体手段和新元素内容,与员工形成良好的思想互动。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为例,长安汽车注重强化对青年员工的人文关怀,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贴近青年员工实际需要的文化活动,比如组织直播主持人大赛、手游团队比赛、“青年带货官”活动等。同时,还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元素融入到企业宣传活动中,比如邀请年轻人喜爱的明星为产品代言,利用流量直播间为长安汽车带货等,不仅在青年员工中引起共鸣,也有效助力了长安汽车品牌向年轻化转型。

在制度上,坚持“基础关怀不能丢,创新关怀不能少”,在深入开展“五送”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机制和手段,以此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长安汽车为例,一方面,长安汽车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送慰问、难送帮扶、病送关怀工作, 2023年开展生日节日普惠慰问15.86万人次,慰问长期在高(低)温、高空、苦脏累险艰苦行业岗位上工作的一线员工150人,慰问困难、残疾员工541人,开展“金秋助学”帮扶特困员工子女升学167人,慰问生病住院、重大疾病员工1033人,为26997名员工办理职工互助保障。另一方面,长安汽车创新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实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约束机制,将核心骨干人员纳入激励范围;制定公司“激励地图”,建立健全不同業务、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激励手段,让每名干事创业的员工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展“智领人才计划”“砺剑行动”“平台化人才培养项目”“业财融合培养项目”等多样化、多层级培训,从制度上为员工需求实现提供保障。

融入文化活动,建立企业与员工双向交互机制。国有企业应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理念,通过将人文关怀融入企业文化活动,让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致力打造推动事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以长安汽车为例,2023年,长安汽车通过举办大型互动性文体活动,有效增强了员工凝聚力。比如,举办草坪音乐节&后备箱集市等,打造活力四射的员工队伍;围绕品牌宣传,举办“智电·未来”羽毛球邀请赛、“览拓者杯”钓鱼邀请赛,邀请经销商、供应商、用户等与员工切磋技艺、增进交流;结合“2023长安汽车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组织全球近2000名员工参加“五湖四海活力跑”活动。建立项目跟投机制,以产品市场化结果实施激励约束,目前覆盖4000余名激励对象,让员工产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关联体验;围绕公司重点项目、关键任务、复杂问题的落地和解决,试点实施项目“揭榜挂帅”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挂帅出征,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事业平台,以此激发其创新活力、推动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补齐“短板”,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同步实施。互联网时代下,国有企业应更多地考虑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切实做到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精神关怀上,尤其要注重根据不同人群定位开展工作,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建立企业自己的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中心。长安汽车于2019年成立了 EAP中心,目前已设置4处综合减压中心,并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对员工个体进行深度帮扶;开发应用线上心理关爱系统,员工可随时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iChangan”应用,接受心理服务。2023年,长安汽车EAP中心开展员工关爱活动42场、覆盖员工1800余人,开展“员工关爱中心工作坊”活动11场、员工心理辅导技能培训7期,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员工心理健康赋能。公司工会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重庆市职工心理服务样本单位”称号。

注重细节,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每个细节当中。比如,领导定期与员工座谈交流,与员工拉家常,了解员工所思、所忧、所盼,或与员工一起庆祝生日、一起参加联谊活动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交流、简短的互动、点滴的细节,都是企业人文关怀的体现。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高度关注员工所思、所忧、所盼,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比如,针对防诈反诈问题,于2023年组织1.3万名员工观看《孤注一掷》反诈题材电影,提升广大员工法律意识;就关爱新手妈妈问题,持续优化“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建成和投入使用“爱心妈咪小屋”26个,惠及200余名哺乳期女工,渝北工厂获评重庆市第五批市级“爱心妈咪小屋”功能拓展升级单位;在关爱青年员工群体方面,努力解决青年员工融入社会、婚恋交友等操心事、“烦心”事,主动当好“红娘”,组织开展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连续11年举办青年集体婚礼,共计有400余对新人喜结连理,既成就了青年员工“小爱”、也展现了国有企业“大爱”。

实践显示,随着一系列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举措的落地实施,长安汽车在构筑新时代下良好员工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进步,企业广大员工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的活力倍增。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唯有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并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员工的精气神才能得以进一步凝聚、活力才能进一步有效激发,员工才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绘就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责任编辑:若 妍)

猜你喜欢
长安汽车关怀人文
人文
长安汽车总裁:正加强和福特合作探讨,提振国内销售
睿骋CC 1.5T 6AT豪雅型
长安汽车:有意重启高端品牌项目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