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理论视角下工业遗产园区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2024-05-13 21:41付宇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摘要:目的:文章以陶溪川文创街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通过导视系统营造不同空间内的场所精神,展现景德镇城市文脉与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工业文化,丰富使用者的体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好地为旅游导向型工业遗产园区服务。方法:通过现场调研法,对陶溪川文创街区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对街区内导视系统的材质、色彩、造型、文字等不同要素的分析,总结街区内导视系统的不足之处;通过案例分析法,为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结果:实地调研发现,陶溪川文创街区通过提炼工业遗产视觉要素,满足了游览者的审美需求与体验需求,对陶瓷文化与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导视形象不统一、情感化细节不完善、无法满足游览者社交互动需求等问题。结论: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设计应着眼于展现工业遗产文化,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合理性、全局性和特色性设计原则,合理运用和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导入设计细节,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突出文化特色,丰富参观者的体验,保证街区的旅游热度,增强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核心竞争力,传承景德镇城市文脉。

关键词:场所理论;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设计;陶溪川文创街区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0 引言

旅游市场需求逐渐增长,游客对文化特色鲜明、场景体验丰富的景区有更高的游览兴致。陶溪川文创街区作为景德镇的网红打卡点,以“文化+旅游”为发展方向,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游览。导视系统作为陶溪川文创街区空间构成的一部分,不仅具備导向功能,还能通过设计传达出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本文将场所理论引入工业遗产园区的导视系统设计,探索场所理论和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的关联性,基于场所理论对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进行设计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具有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社会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不仅包括工业建筑、机械等物质文化遗存,还兼有生产流程、生产技能、工业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存[1]。工业考古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已70余年[2]。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视可以追溯到2006年《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该文件出台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再利用被划入研究的重点范畴。

1.2 场所理论

诺伯舒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场所空间的环境特征与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是由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筑造的[3]。场所精神是由场所内的人、物质环境和场所特性三者共同营造的,通常被认为是场所特有的氛围[4]。它强调人在具体物质空间环境中的体验,体现人对场所中包含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脉的认同。

1.3 导视系统

导视系统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集方位信息引导、空间环境基础、具象物质产品与视觉传达于一体[5]。它要求综合考量物质空间环境、文化内涵、环境与人的关系、受众群体等要素,认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2 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

导视系统能够快速引导游客,使游客理解场所的空间结构,并且能够传达与吸收情感。旅游导向型工业遗产园区的空间肌理与历史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因而其导视系统与展览馆、景区、城市街道的导视系统存在区别。

2.1 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现状

陶溪川文创街区是在国家工业遗产宇宙瓷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包括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市集、工作室等不同空间,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6]。笔者实地考察发现,陶溪川创意街区的导视系统除了清晰地展现街区信息外,还与街区建筑融为一体,能让游客感受到街区的独特魅力。

从材质上看,陶溪川文创街区兼具时代气息与创意活力,其导视系统载体的质感对文化特色及风格的营造具有很大的作用。街区运用新旧材料结合、质感对比等手法,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年代感的同时,营造工业遗存的场所精神。路标导视设施将灯牌与锈色金属相结合,形成特有的材质肌理,灯牌的质感与金属的斑驳形成对比,增强了层次感。夜幕降临,暖色灯光与金属线条能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从造型上看,陶溪川文创街区最主要的宇宙瓷厂原有建筑包括烟囱、作坊、厂房等,建筑高低起伏,错落的线条融入导视系统造型中。例如,火箭囱的介绍牌以厂区建筑的错落线条为边框,强化了文创街区建筑遗存的视觉印象。

从文字上看,陶溪川创意街区以创意字体为标识,字体设计独具匠心。例如,标识文字的笔画转折与街区主要建筑物的线条转折相呼应,能在潜移默化间强化游览者的视觉印象。路牌、地图则采用黑体,方便游客识别信息,使游客在每个区域都能得到清晰准确的提示。而在颇具活力与现代气息的创意市集区域选用以书法体设计的海报,以营造文化氛围。

2.2 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的不足

2.2.1 视觉上缺乏整体性

街区的标识以字体设计为主,以金属与石材为主要材料,展现了街区的年轻气质和工业遗存的文化内涵,契合街区的场所精神。但部分路标选用木材,字体也与其他导视标识截然不同,设计风格割裂,不利于营造场所精神。

2.2.2 功能上缺乏情感化设计细节

虽然街区的主要受众为年轻人,但仍要考虑老弱病残、外国旅客等群体的需求。导视系统应该完善多国语言的信息传达,如常规导视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特殊导视设施增加多种语言选择。街区是一个大型公共空间,更应该体现人文关怀。

2.2.3 体验上缺少社交互动

街区导视系统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的社交需求。工作坊的体验项目以及市集、博物馆的展览提供了新的文化社交场景,这些都是导视系统与使用者新的接触点,也是导视系统增强互动体验的着手点。参观者不仅需要了解街区的功能分布、建筑概况、路径排布,更需要了解街区内展览信息、体验项目、市集等综合性服务信息。街区导视系统对社交化参观体验缺乏重视,不利于参观者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和分享街区游览体验,会让更多潜在游客失去了解街区的机会。

3 基于场所理论的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设计策略

导视系统能够传承城市文脉,唤起集体记忆,是打造工业遗产园区形象、扩大工业遗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7]。要提升工业遗产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结合导视系统的建构现状,更要梳理工业元素的表达与运用方式。应尽可能在保留其生产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现存的有价值的工业厂房,保留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复兴工业遗产园区的文化与活力,形成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设计策略[8]。

3.1 把握设计原则

旅游导向型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的本质是将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游览者,工业遗存建筑、材料等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将物质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游览者,让游览者认同工业文化,需要系统规划,优化设计原则。

第一,合理性原则。营造街区的场所精神时,要根据受众特点、街区的功能分区、工业遗存等要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首先,街区主要受众是对陶瓷文化感兴趣的年轻游客,其对创新形式、独特体验的接受度高,导视系统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其次,街区占地面积大,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合理的路线规划与引导能带给游览者更好的参观体验。最后,街区图景以宇宙瓷厂为核心铺陈开来,挖掘工业遗存展品和空间布局的导视功能,能够更好地营造工业文化氛围,升华场所精神。

第二,全局性原则。导视系统不仅要做到色彩、造型、肌理等设计元素的统一,还要考虑理念、主题的统一。不仅要整合同类型的导视标识,还要考虑所有类型的导视设计,让各类型的设计表达产生联系。此外,导视系统的后期维护也要遵循全局性原则,避免视觉风格产生巨大偏差。

第三,特色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应在合理性、全局性原则的考量基础上,确保导视系统的功能健全、风格契合,设计主次分明、层次合理。隨着各个工业遗产园区的改造、建设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园区普遍呈现出历史沧桑感,游览者对街区的主观印象、街区内的文化展示都区别于其他工业遗产的特色场所精神的表现,但工业遗产园区因所处城市、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

3.2 导入设计细节

随着陶溪川创意街区的不断发展与迭代,街区活动与场地功能划分发生了变化,参观人群的结构特点也明显改变,导视系统更新与后期维护应注重这些细节,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变化,从细节上优化用户体验。

首先,在设计导视系统时考虑受众的需求。街区导视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街区居民和外来游客。对于街区居民,导视系统的体验侧重于使其产生认同感,强化场所记忆;外来游客对街区存在探索欲,需要导视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其感受到特定场所空间的文化。外来游客主要在位置导引、功能分区交叉处和路口等接触导视系统,因此可以在这些接触点设置打卡型导视标识,满足游客的社交需求。

其次,旅游趋势的变化会带来受众需求的变化。年轻游客倾向于“特种兵式旅游”,往往希望从导视系统中直接获取最热门的打卡位置、直达街区内最具文化特色的空间与体验项目的路线。而亲子客群、研学旅行客群参观节奏慢,需要更详细的导览介绍且更注重细节的情感关怀,因此要以人性化的导视设计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游览者的满意度。

3.3 突出文化特色

景德镇启动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旨在打造文旅融合的地方旅游品牌,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城市文脉与工业文化。传承工业文化能够延续社会记忆,增强居民的身份认同感,提升游览者的文化认同度。要将陶溪川文创街区打造成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其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和审美内涵,以及完善的服务功能。

街区内今昔陶瓷文化艺术形成对比,参观者在现代语境下既能探索陶瓷文化内涵,又能感受工业时代的魅力。街区吸引了大量创业人员,应重新解读陶瓷文化,并使其与本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导视系统的表现形式同样展现了不同功能分区的不同文化,街区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表达形式契合工业遗产建筑风格,而活动市集的导视系统设计表达则更具活力。应通过不同形式加工和处理文化元素,营造场所精神,增强游览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景德镇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打造地方旅游品牌个性与品牌文化,延续城市文脉。

3.4 创造丰富的体验

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作用于用户感官层面,直接影响用户对导视系统的接受度。独特的视觉环境意象可以为人与场所搭建沟通桥梁,让人产生安全感和认同感,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在视知觉层面增强场所中环境的可意向性,进而传达场所精神。

除了传统的导视设施外,还应注重丰富用户的交互体验。文化记忆不但需要存储载体,还需要在一定行为、活动、仪式中被重拾、建构,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记忆。所以,仅仅依赖导视系统视觉层面的感官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街区应适当引入可交互导视设施,加入本地宣传视频和互动游戏,重现工业遗产的风貌,增强人们的互动体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通过内外合力实现情感唤醒,营造空间内的场所精神。

4 结语

陶溪川文创街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场所精神营造主要体现在方向感和认同感两个维度。在合理性、全局性、特色性的设计原则下,通过基本的路线引导、提醒和指示,游览者能够在陌生场所中快速获得方向感和安全感,原住民和长期居住的创业人员也能对空间产生认同感。另外,以营造场所精神为目的的导视系统设计还需要导入设计细节,细分人群,将环境特征与文化特色相结合,为受众创造多维感知体验和丰富的交互体验,满足旅游导向型工业遗产园区导视系统的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威,吴宇琛.新时代我国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城市管理:评《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2022)》[J].领导科学,2023(6):150.

[2] 岳晓燕,罗宏伟.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工业建筑,2023,53(S2):127-130,144.

[3] 诺伯舒兹.场所特质: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96-98.

[4] 刘艺璇,宗林杉,史启新.基于场所精神的场馆视觉导向设计优化策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9):75-77,86.

[5] 王磊.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的价值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2):96-97.

[6] 徐辉,徐楠.工业遗产建筑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关系:以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为例[J].智慧中国,2024(1):94-96.

[7] 刘晨,陈蔚.工业遗产中“场所精神”的重塑实践: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J].建筑遗产,2022(4):82-92.

[8] 张松,陈鹏.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J].建筑学报,2010(12):12-16.

作者简介:付宇(1997—),女,吉林吉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