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同泽
“青年农民工出版翻译哲学书”,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传媒场域中引起全民热议。已经就业但从业时间不长的和尚未择业的年轻人群体,的确应该拥有职业生涯发展多元化的自由。
此前,基于传统的观念和因袭已久的印象,人们往往把个人的资历身份和职业选择刻板地对应起来。譬如认为名校毕业生就不该和卖猪肉联系在一起,农民工和哲学著作也不该发生关联。这些观念往往将不同的职业和生涯选择标签化,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还掺杂了一些对某些职业的刻板印象,甚至隐含了对一些体力劳动者的职业歧视。
当下,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越来越主张发展自身志趣的需求与权利。而就业选择在个人能力和志趣之外,又牵涉到复杂的利益权衡。很多青年身上便表现出务实的就业与个人兴趣发展的一种平衡状态。于是,在经济形势多变、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观念变革剧烈等现实浪潮的冲击中,很多年轻人有所妥协,主动选择风险较低的行业。
但是,近年来,我们可以瞥见社会价值观的巨变:农民工的哲学志趣也会被大多数人赞赏。进入新时代,社会成员的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青年人综合素质水平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趋势下,青年有更多兴趣和特长,也更加“全能”,越来越多的人也会以各自的方式去贴近自己的志趣所在。
总之,职业生涯选择的多元化,意味着青年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依从自身志趣去找工作。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其本质是社会多元发展的一个缩影,符合现代社会与时俱进的主流价值观。在一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发展的社会里,我们青年才可以如谷川俊太郎所说“在无限的时空中确立作为自己独一无二存在的自我坐标”,拥有独特的个性,发展自身的事业。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说道,人的建设,关键是灵魂的建设。如果只有知识和技能,那么人还是平面的,只有长度和宽度;还应该有第三维度——人文维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体的。所以,在人才培养策略方面,我们要重视培养青年的深度。在实际的层面,比方说政策支持方面,我们还应优化和改善青年就业环境,加大兴趣考察在个人素质水平评定中的比重,从更长时间周期来考察青年的职业发展等,更好地发挥当下社会中每个青年人的兴趣禀赋,扩大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乃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彭同澤,男,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