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瑞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创新路径。各高校在重新修订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材,以及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下,在校内应多元联动,改革授课模式培养复合人才;在校外应该校企合作,让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复合人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来,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来琼投资创业热度不断升温,这不仅为海南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动力,还为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投资行业看,海南新增外资企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海南对“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经贸、信息技术、旅游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
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为理论基础。CLIL强调在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需突出内容目标与语言目标兼容的特点,倡导语言和内容能达到各占一半的平衡状态。
基于CLIL理论,“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专业知识的内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知识的人文性有机融合。也就是说,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英语复合型人才要求大学生不仅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平,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元文化思维的能力、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命题,如果大学英语的课程大纲仍采用传统模式,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培养,那么学生毕业后将不能适应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修订为四个层次:通用英语语言层次,教授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让学生能够习得英语,都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专业英语层次,使学生了解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和短语,使学生能够阅读并翻译简单的相关专业英语文献,能够就相关专业问题用英语表述和交流;文化层次,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时,不仅有多元文化思维能力,还具备批判思维意识,能在保护自己思想不被西方不良意识形态侵蝕的同时,还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思政知识层次,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价值观念。
目前,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想推进以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设计教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不能直接选用英语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词汇量大、专有名词数量繁多、句子长且结构复杂,不适合大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水平,学生学习起来会非常吃力,容易产生挫败感;也不能直接从原版书籍或网上选取专业词汇、专业知识点,然后将其和普通英语进行简单组合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知识点和专业词汇被人为罗列,显得僵化、生硬,而且内容深度也不够。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材设计应注意四条原则。第一,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合适性、兼容性和权威性。教材内容要难度适中,要既能体现语言功能,还应涉及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政知识。教材课文要精心挑选,应具有专业文献的权威性;第二,教材设计应注意过渡性。系列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刚进校的大一新生英语基础达不到专业英语水准,直接让这些学生学习复合型教材,肯定会非常吃力。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教材主要应以通用英语、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知识和思政知识为主,然后再慢慢往里添加经贸、信息技术、旅游等专业英语知识。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应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大学英语教师应横向考虑通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理论问题,专业英语教师应立足专业方向,纵向考虑教材编写的相关专业领域问题;二者互相配合,能处理好教材所涉及各种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教材的质量保证。第四,教材内容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材兴趣越浓,学习越有动力,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基。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深厚的通用英语知识体系、宽广的专业知识体系、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知识体系,以及过硬的思政知识体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强化通用英语基础课程的建设,并加大专业英语的选修门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考虑输入性学习和输出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新生刚入学的基础性阶段,即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安排应以通用英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为主,在教学时,也应以学生的输入能力,即听和读为主;在大一第二学期,应逐渐加入经贸、信息技术、旅游等专业英语知识,仍然是以学生的输入能力,即听和读为主,但同时不能忽视说的能力,也要兼顾思政教育;在大二两个学期,可以系统开设专业英语精读、泛读、翻译、语言对比等理论类选修课程,还可开设涉外经贸谈判、涉外旅游实践等实践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选择上课,在这两个学期,可重点强调学生的说、写、译能力,即语言输出能力。
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不是单一的。各高校应合理整合资源,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
校内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在校内,可以让不同学院之间展开合作,多院联动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首先,不同学院的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通过相互学习和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不同学院之间还可以合作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跨学科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英语语言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政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再者,各学院还可以分工合作,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包括全面的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政知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学习和成长。
通过多院联动培养,不同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也符合社会对专业领域和语言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这种多院联动培养模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其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改革授课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不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学校应该评估本校教师配置以及学生特点,并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复合人才。
在课堂内,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促进学生习得语言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知识兴趣和语言水平,精确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还可以运用情境交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按照“情境设定—主题探索—语言运用”的顺序进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话题引入、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从而自然真实地运用语言。这两种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任务、设计真实语境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语域、语体、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以学习效果为核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在课堂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如不同专业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展演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茶道、民族舞蹈)等。通过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校外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合作培養复合型人才。在校外,高校还可以与社会合作。高校应主动贴近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急需产业、优势行业和头部企业,协调企业资源来参与教学。推进“推教入企”“引企入教”“企教共聘”产教融合协同模式,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各高校每年可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企业实践,累计实践时长不低于一个月,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熟悉相关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新专业课程的知识图谱,以产品思维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调研工作,提高自身职业实践能力,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数字化、可视化的英语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高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手段,以科教融汇为动力,和企业一起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培共制、课程共建、教材共编、课题共研、师资共培、学生共管”的校企协同建设机制。在课程建设内容、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实训等环节分工合作,并通过企业实际案例进入英语课堂教学、企业工程导师指导英语毕业设计,加强英语能力、专业知识之间的耦合,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校企共建新型双师队伍,按照“学习双场景、教学双培养、实践双基地、校企双导师”的“四双”要求,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去相关公司实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各高校还可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高校的产业学院,选派学生到产业学院相对应的公司企业和英语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通过英语顶岗实习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调研、选题、做毕业论文(设计)。另外各高校还可以携手企业,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介入企业的科研课题,使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尽早地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
外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承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立足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途径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政知识”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本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使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获得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和价值观的启发,为建设国际化的自贸港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njgzc2022-48;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Hnky2022-45。作者单位: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