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2024-05-13 13:08瞿文君
新课程·上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意识

瞿文君

文化意识是指对自己及他人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尊重,同时还指代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中对文化因素的敏感度和适应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强调了学生应该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能在跨文化语境中完成有效交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创设讲解、设置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外,还需要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视为重点目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让他们有效学习、自由交互,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国家“握手”的习俗,基于此掌握更多相关的词汇、句型,包括custom,greet,value,relaxed,capital,mad,somewhere等,能使用所学知识在课堂模拟实践中完成跨文化交流。

2.基于对不同国家文化、习俗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意识,也让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释放出跨文化交流的兴趣与自信心。

3.深入了解更多不同国家的社交礼仪,探索不同行为在各个国家中代表的文化内涵,以此培养学生跨文化分析的敏感度,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提升自身修养。

二、教材分析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是人教版九年级第10单元。本单元围绕“谈论不同国家风俗习惯”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并基于Listen,Role-play,Read,Talk以及Grammer focous各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积累丰富的英语语言素材后完成实践训练。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各国对“时间”的态度,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要素。因此,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视、听、说为主,辅以简单的写作训练,最终以对话结束教学,解决本课的核心教学问题,助力学生英语意识的不断发展。本单元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用“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的句式贯穿始终,再对相关内容拓展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兴趣爱好展开多元的文化讨论、文化辨析,以此锻炼学生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为学生基于对“be supposed to...”用法的探索与实践应用,掌握描述自己、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说什么、做什么的能力,重点为社交礼仪、餐桌礼仪、节庆互动等。

四、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的含义及用法,还需要具备用目标语言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为未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和冲突。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制作一个关于不同国家握手礼节的视频,用画面与语言文字结合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展示,此过程中教师搜集丰富的视频资料,包括各个国家实地拍摄的视频、动画、采访视频等,保证视频内容的丰富度。正式教学中,教师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了解握手礼仪,明确各国之间礼仪文化的差异性。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组织自由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受,说一说有哪些启发,教师在交互中提出引导性问题:What interesting cultural customs and habits have you noticed?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habits?正式引入“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学生此时会回忆生活以及自己看过的新闻、影视剧,从问候习俗、餐桌礼仪、社交习俗等多角度出发展开探索。

生A:我知道巴西人非常喜欢用名字称呼对方,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他们也会这样做。

生B補充:这应该是他们表示亲近和友谊的一种形式。

……

经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教学已正式进入主题,且成功在课内营造跨文化交流的氛围。学生不自觉地关注他国文化,并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基于此教师正式进入主题,有针对性地展示图片,集中于“见面问候”的话题,拓展各种礼仪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九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文化储备,他们在日常学习与观看影音资料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展开回忆、表达,既能集中于文化意识视域展开教学,又能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主题,保证教学质量。)

(二)学习新知,了解文化

接下来,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对新知识的讲解。对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Mexico,Korea等国家具体的“customs”进行展示,采取最直观的画面对比方式进行教学。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类似于“What are people in Korea suppoes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orst time?”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Theyre supposed to...”进行回答,为保证整体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准备反问,如:“Why do they have such habits?”“What would happen if we didnt do this?”等,形成跨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对本单元重点知识的反复强调。

基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进行下一步的阅读教学,重点完成对3a部分的分析。这一部分的核心话题是谈论两个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差异,教师需保证学生学会目标语言,并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师:We have learned different ways to greet in different countries.Could you tell me what are they?

生:They suppoesd to...

師:Very good!Now here are two topic sentence.Youll be give two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countries and the time concept.

从而正式引出“time concept”(时间观)的话题。

学生在快速阅读后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就此展开细致化教学,包括对生词含义进行解释,对文章的背景文化进行补充,再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内“Colombia”以及“Switzerland”的表格填写,寻找“being on time”“visiting a friends house”以及“making plans with friends”三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人们的反应,从而在实践中把握文章的细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其他国家对时间观念的理解,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国家有哪些相关的特殊文化礼仪呢?

生A:我知道一种特殊礼仪,中华文化中年长者、地位较高的人以及尊贵的客人拥有时间上的优先权,如就餐时,这些人需要先入座并开始用餐。

……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和其他国家有差异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通过提问的形式继续深入研究,学生能站在跨文化的视角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而在交互中更好地理解时间观念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跨文化教学正式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不断强调思考、表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证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运行状态。而阅读教学中,教师持续强调“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读、思、达同步进行的前提下,适当基于主题展开拓展讨论,既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为后续实践教学与深度探索做好准备。)

(三)技巧实践,学会表达

师: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benefits of handshake,time perspective,and other customs and habits,can you simulate social scen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rough role-playing?

开启实践交互活动,让学生在输入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输出知识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不断验证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的应用方法,在小组交互中学会表达。

与此同时,模拟表演活动的组织还能让学生之间增加思维的交互。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较强,面对一些问题他们可能生成主观的想法,导致个体差异的产生。因此表演交互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他们互相补充信息、交换观点,从而实现语言表达、思维逻辑、文化素养的提升。

此时教师对于各小组的表演作品,必须认真观看并给予反馈,如询问学生表演设计意图、灵感来源等,这样一来学生间的思维交互由最初的组内互动,扩大到班级范围,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在语言表达、表演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还能更全面地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发展。

(设计意图: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语言表达始终是英语教育的最核心目标,学生需要有英语表达意识、文化意识,教师组织自由活动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探索,跨文化交际

接下来,教师还需要基于文化意识视域,拓宽教学范围,强调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文化的全方位探索中构建高质量课堂。

此时,教师需继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更多国家,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等,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俄罗斯人在社交方面有很多禁忌:强调“dress formally”(穿着正式),如参加晚会、观看演出时需穿晚礼服(evening dress),尤其是观看芭蕾舞剧,必须穿着正式,或者法国人强调“fashion culture”,他们的时装业发达,每年的巴黎时装周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精英和名人。

教师基于此组织模拟场景实践活动,如社交聚会、商务谈判等,关注不同场景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和误解,让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差异。如模拟国际商务晚宴,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客人,以“In China,we usually shake hands when meeting and maintain a certain personal distance.”为开场展开交际,基于“learn to maintain sensitivity and respec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在对话中减少冲突与误解,促进有效跨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合理拓展教学,用课外的丰富内容引导学生思辨、实践,给他们更多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礼仪、风俗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完整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五)综合应用,布置作业

1.创意写作。以“Hello,nice to meet you!Its my first time visiting China.”为前提创编一段对话,完成对中国礼仪文化的介绍并对比中西方文化。

2.制作文化海报。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课后通过网络搜索、查阅书籍整合其文化习俗、礼仪方面的内容,包括饮食、娱乐、节庆、服饰等多个元素,制作一份关于该国文化的海报。

3.访谈与记录。采访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他们国家的greeting etiquette以及habits and customs,询问他们对这些礼仪的看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的,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报告,并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我坚持以文化意识为主要视域,始终强调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礼仪的探索和认知能力,强调对话交际在本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将文化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模拟表演、辩论交际,最终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礼仪后,也对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愿意课后查阅资料,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得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礼仪跨文化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