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5-13 14:59胡江洁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中药材

摘 要 云南省丽江市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品类和较大的种植优势,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耕种意识和完善的营销体系,本土中药材的发展一直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为推动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介绍其发展现状、品牌建设基础,并结合本土中药材发展品牌规模效应未形成、产业融合度和品牌价值延伸不高、宣传和营销机制不健全等关键问题,对应提出未来丽江市中药材产业应遵循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中药材;发展路径;云南省丽江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50

中药材产业是云南省丽江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传统医药文化的珍贵遗产。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药疗效的认可,中药材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为丽江市的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深入研究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希望为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实施策略,推动丽江市中药材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人们的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1 中药材种植现状

1.1 天然优势

丽江市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地形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丽江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立体的气候,孕育了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的丰富生物种类,其中包括多种天然中药品种。据丽江市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在《中药大辞典》记载的6 008种草药中,在丽江市境内生长的有2 010种,占33.5%,包括滇重楼、虫草、梭砂贝母、胡黄连、红豆杉、珠子参、榧子及三尖杉等珍稀名贵药材;云木香、云当归、云茯苓、粗茎秦艽、丽江山慈姑、丽江黄芩及雪上一枝蒿等传统道地药材;还有续断、木瓜、何首乌、青阳参、岩白菜、大黄、贝母、川芎、草乌、三分三、白及、黄精、天麻及坚龙胆等大宗药材。

1.2 种植现状

据2022年丽江市中药材统计数据,丽江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5万hm2。其中,玉龙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 430.33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53.45%,主导品种为滇重楼、云木香、桔梗、粗茎秦艽及附子;永胜县4 149.33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21.26%,主导品种为红花、续断、天冬及滇重楼;宁蒗县2 529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12.96%,主导品种为续断、滇重楼、附子;古城区933.33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4.78%,主导品种为红花、金铁锁、滇重楼;华坪县1 471.47 hm2,

占总种植面积的7.54%,主导品种为续断、天冬。各类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面积超0.53万hm2,接近或超过万亩以上种植规模的品种有8个,分别为云木香

0.27万hm2,秦艽0.30万hm2,续断0.25万hm2,重楼

0.20万hm2,附子0.12万hm2,红花0.19万hm2,桔梗

0.11万hm2,天冬0.10万hm2 [1]。

2 品牌打造现状

中药材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品牌建设关乎产业链前端中药材种植生产及后端中药材成品销售。如何实现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推动中药材产业聚集群、更好地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产业链发展,是当前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破解的难题。

2.1 当地知名中药材企业

丽江市9家企业7个品种(丽江华利木香、丽江云鑫重楼、丽江得一当归、云南御俯堂附子、云南白药集团太安公司滇重楼、丽江翠森茂羌活、丽江红土地红花、玉龙县鲁甸山芸药业秦艽及丽江云全生物滇重楼)被认定为云南省“定制药园”;丽江市古城区纳泰商贸有限公司研发的滇西玉龙本草医用无敏透气胶布、纳医纳药穴位压力刺激贴(小儿A、B、C型)、纳医纳药草本抑菌乳膏、纳医纳药冷敷凝胶、纳医纳药利渊通鼽冷敷凝露及纳医纳药祛痛贴等8款民族药产品已于2020年上市[2]。

2.2 中药材产业概况

丽江市中药材加工企业7家、中药材产业行业协会1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1个、从业人员3 830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有4 258户、专业大户371户;中药材产业从业农民人数15万余人。2022年,丽江市中药材产量4.58万t,农业產值16.24亿元;加工产品产量3.7万t,加工产值18.10亿元;批发零售

5 511 t,销售额2.64亿元;合计36.98亿元。特别是在玉龙县,全县中药材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85∶1.00,远高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6∶1.0)。玉龙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丽江市的50%(标准化占70%)、80%、60%。

3 存在的问题

3.1 小、弱、散问题

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目前面临着“小、弱、散”问题,具体表现为丽江市中药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实力较弱、种植者分散且缺乏整合,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协调不足,影响了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丽江市中药材产业在科技支撑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研究支持,限制了中药材产业创新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核心种植区,长期连作现象普遍存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不规范,导致产区耕地土壤质量逐渐恶化,给中药材的种植和品质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病虫害问题也相当严重,尤其是在秦艽、附子等本土品种上表现更为突出,带来了较严重的减产减收问题。

3.2 科研人员不足

目前,丽江市中药材产业面临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从事中药材科研的人员数量不足。这种人才短缺的现象直接导致基础研究的滞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导致许多新技术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落实,在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能力也受到限制。这种局面不仅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进步,也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科研人员的不足导致基础研究滞后。中药材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索和实验验证,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然而,由于科研人员的缺乏,中药材的基础研究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3.3 未形成强势本土品牌

良好的区域品牌效应,可以带动理想的市场需求,进而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在云南省获得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AP)认证的7个品种10家企业中,丽江市有3个品种3家企业;云南省定制药园103家中,丽江市却只有9家。丽江市中药材产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滞后,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及制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国内诸多区域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层出不穷,与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品牌的形象显得更加直接,不仅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特色,也为农产品优质品质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属于丽江市的本土药材品牌,对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基础发展不健全

当前,丽江市中药材产业存在中药材产业基础发展不健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发展,使其多处于低端状态,无法与种植规模相匹配,也无法形成高效、便民、快捷的流通体系[3]。中药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当前的溯源机制并不完善,无法对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这使得消费者对于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难以完全信任,对中药材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缺乏专业化交易市场,导致交易过程效率低下,无法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由于仓储能力不足,中药材的储存和保鲜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4 对策

4.1 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解决丽江市中药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实力较弱、种植者分散且缺乏整合的问题,需要加强中药材产业各方的合作,包括中药材种植户、加工企业、医疗机构等。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解决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国际先进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以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加强对中药材的检测和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品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需要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中,包括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以及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植方法[4]。同时,需要加强对中药材加工技术的研发,以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增加产业的经济效益。

4.2 培养科研人才

1)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应该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同时,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的需求,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

2)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于已经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强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中药材从业人员,让他们了解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存、鉴定等基本技能,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应该注重人才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当地。政府和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保障等,吸引人才来丽江市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让他们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3 聚焦品牌,打造“丽药”大健康产业

对本土品牌积极进行宣传和营销,推广本土优秀的药材品牌及产品。1)结合丽江市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定位,将本土加工的优质中药材产品深度融入旅游产业链中,打造属于丽江市的独特“药材名片”,并形成本土药材的品牌效应,通过这种方式,让本土珍贵中药材在市场上真正获得品牌价值。要实现该目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的推广、参展参访、合作开发等。2)注重提高产品品质,重视研发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市场竞争,逐步树立本土中药材的品牌形象。3)积极寻求与旅游产业链相关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加强本土药材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推广和销售。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本土优秀的药材品牌及产品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市场份额,实现真正的品牌价值。

4.4 聚焦体制机制,建设中药材产业集散平台

为了解决产品交易平台和仓储能力不足及产品溯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该抓住产业园区建设这个重要的契机。1)通过建设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可以实现中药材产业链的延长,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产业园区建设中,应采取创新举措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2)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高產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功能。3)充分开拓市场渠道,加强产品宣传和推广,增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5 结语

为了推动丽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加强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保护好丽江市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同时,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中药材专业人才,积极推动本土中药材品牌的打造,提升其竞争力和知名度,健全中药材的溯源机制,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通过以上努力,丽江市中药材产业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材品牌,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和保障人们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 褚远远.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2(3):122-124.

[2] 程蒙,杨光,池秀莲,等.基于钻石理论的中药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199-203.

[3] 王瑛.绿色生产视野下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定位与市场营销战略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19(8):

127-129.

[4] 何舒,李娅.云南省中药材绿色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中药材,2023(11):2645-2650.

[5] 刘峥屿,牛雨霞,刘金红,等.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湖南省中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8):4-7.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07

作者简介:胡江洁(1987—),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中药材及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研究。E-mail:545553275@qq.com。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常被群体误读的中药材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