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环境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4-05-13 09:10:22马岚婷杨博何国强鱼涛屈撑囤
高教学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双语教学环境工程

马岚婷 杨博 何国强 鱼涛 屈撑囤

摘  要: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塑造人才培养的水平,而人才培养的水平则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质量。双语课程教学是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物理性污染控制双语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双语专业课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解析了解课程问题、反思不足并总结经验,为更好地推动双语教学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力量,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明确的方向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语教学;新工科;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089-05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directly shapes the lev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lev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ilingual curriculum instruction serves as a crucial avenu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cultivating highly competitive, well-rounded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proficiency. Taking the bilingual course "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employ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present in bilingual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aim is to gain insights into course-related challenges, reflect on shortcomings,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s. This study aspires to contribute new perspectives to facilitate the advance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as a guid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ducationally strong nation, providing a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sector.

Key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new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disciplines; 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uestionnaire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突出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更加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2001年和2005年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1]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2],这些文件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其目的是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新兴产业与新兴经济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强、科学创造力强、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综合型新工科人才[3-5]。

在此背景下,作为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物理性污染控制双语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本学科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锻炼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献、查阅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能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8]。

一  双语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一)  课程及教材选择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本课程将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基本原理,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讲解。主要内容要涉及噪声、振动、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度量及控制技术。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和光等物理因素的基础知识、污染特性、评价方法及标准、控制原理与技术等知识。课程目标是能把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在解决环境工程复杂的工程问题中加以利用;能结合掌握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及文献和资料的查询分析,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选择合理的系统和工艺流程[9]。

针对本门课程,中文版图书选用的是陈杰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性污染控制》,并按照本书的框架撰写了教学大纲。但是国外并没有一本完全符合国内教学体系和课程大纲所要求的英文原版教材,因此本门课程按照专业特色、中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数进行了编撰,课程内容参考了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如Finn Jacobsen主编的Fundamentals of acoustics,Bradley F. Smith主编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Peter Smithson主编的Fundamental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以及J. Jeffrey Peirce主编的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等。此部分教材电子版对应章节上课前发给学生作为教学内容参考与补充。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针对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基本原理,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课件内容必须全部取自国外原版教材,使用英文撰写,保证英语专业课程的严谨性。

1  教师纯英文授课

基本原理部分涉及大量的基础知识的讲授,此部分内容上课时全程使用英文授课,包括用英文解释专业名词,目的是培养学生直接使用英语对基础理论进行理解的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的教师是将专业词汇的中文解释标注在英文词汇之后进行解释,专业单词和术语等添加中文注解,在附录中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便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10]。但是此类词汇为本领域专有名词,如果按照固有模式的顺序则是:英文翻译成相对应的专有中文词汇、名词解释、中英单词对照及英文二次记忆。此方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丧失了语言词汇理解的准确度,并且由于平时生活中涉及不到环境专业类的英文表达,这类单词更容易被忘记。针对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本课程对所有专业词汇采用英-英翻译,直接让学生们通过英语理解词汇的含义,节省时间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让学生尽早地适应英文的科研环境。

例如,在噪声污染部分出现了“OCTAVE BAND”专业名词,对应的中文为“倍频程”。中文教材中的解释为,人耳接收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太宽,高频和低频相差1 000倍,为了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声学学科中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称其为频程。当频程倍数为1时称为1倍频程,简称倍频程。教材中沿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短语对词汇解释,概念解释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最终导致了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下降。如果用英文解释“OCTAVE BAND”,首先教师会给同学们介绍OCT-这个英语前缀,它代表了“8”这个意思,随即会扩展到音乐中“OCTAVE(八度)”的概念;再次会讲解到“OCTAVE BAND(八度音阶)”,通过音频与钢琴键图片让学生全方位理解音乐中的八度音阶;从音乐部分内容切入、转换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声音频带的划分;最后名词解释在本课程中“OCTAVE BAND(倍频程)”的准确意义。经过此番讲解,学生可以从一个较为熟悉的领域通过扩展学习,学生不仅对“倍频程”这个概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更能深入了解到英文单词的由来及演化,增强了单词的记忆、提升了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学生主讲,教师补充

对于相对简单易懂的内容,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将班里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代表上讲台进行讲解,最后老师点评并计入平时课堂表现的成绩,将会在最终考试成绩中有所体现。此部分内容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英语布置课后练习题及考试题目(试卷中占比例不超过1/10),并要求使用英语答题。问答题中需要学生阅读相关英语教材或文献,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答题, 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加深学生课堂上所学的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考虑到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该部分课件和讲授为中英双语教学。

二  调查项目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参考了教育部高教司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11],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补。问卷主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双语教学认知度、双语教学的看法以及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了调查[12]。

根据研究目的,以西安的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2021学年至2023学年选修物理性污染控制双语课程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32份。

(一)  学生基本情况

在表1中可以看出,填写问卷调查中学生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并且学生汉族占据了绝大多数。调查问卷中包含了36.36%的少数民族学生母语不为汉语,英语作为他们学习的第二类外语,英文授课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

针对英语学习年限这一项调查中,92.42%的学生学习英语超过了10年,尽管学习年限不短,但是仅有34.85%的学生通过国家六级考试,剩下的50%学生通过国家四级考试,15.15%的学生未通过。中国学生大多数在学习英语中多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能力,因此只有認为自己英语水平“较好”及以上的同学才能理解英语教学中专业知识的大部分内容,但是这仅占了总体学生人数的10%左右。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的英文水平较低,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对授课课件修改,参考并增加美国初/高中基础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先用英文解释清楚噪声、振动、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之后,再结合国外大学教材讲解相关的前沿科技。并且在课前及课后给学生发放的课外资料包含了最新的国外的教材和文章, 让感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扩展阅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知度及评价

表2是学生期望双语课程模式的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以前没有选修过双语课程的占了3/4。有80%以上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并且需要增加在本科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此观点说明了本校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角,不会只是单纯地认为增加英语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负担。同样的课程仅有45.45%的学生会选择有双语教学的课,13.64%的学生希望全英文教学,12.12%的学生同意只用英文回答问题,95.45%的学生同意双语教学重点是专业课内容的英语讲解和专业名词解释的英文表达、仅10.61%的学生支持没有中文翻译的英文原版教材,超1/4的学生同意考试时候使用英文回答英语问题此选项,63.64%的学生希望全部老师讲授。

表3表明了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评价、问题及建议。大多数的学生都对开设双语课程有积极的评价,仅有约1/4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难度和负担,降低了学习效果,这些学生主要是那些英语薄弱或者是英语作为第三语言的学生。学生对双语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建议中论述的主要还是英语水平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双语的教学,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双语课,因为既不能很好掌握专业知识,也不能提高英语水平,反倒加重了学习负担,浪费了大量时间。有些学生畏难的心理、对本门课程的不重视造成了双语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这些调查情况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生考虑到自己英语底子薄弱,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针对新学的概念随时需要中文作为辅助。专业单词添加中文注解,英文原版教材每章开始前增加中文概要这类方法犹如饮鸩止渴,雖然前期能高效理解讲课内容,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再认真阅读英文原著,丧失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因而,教师上课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纯英文的学科环境。上课前下发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自己了解讲课内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课前随机提问方式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英文原文,课堂讲授中尽可能使用简单英语词汇,辅之国外优秀动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效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三  结束语

对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中实施双语专业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此类理工学科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而来,并且最新的成果几乎都是用英文在杂志上进行发表。通过对专业课使用英语课程的讲授,不仅提高了学生们规范英语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对以后的科研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一特点,根据双语教学上课的经验和本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了以下几点,为更好地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全英文解释名词,考虑到对英文授课的不适应性及基础薄弱的学生,首先需要借鉴美国初高中的教材,深入浅出阐明基本原理,之后再循序过渡到国外大学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知识讲解。

2)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添加了众多国外优秀的纯英文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具象化的图片和视频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并且强化了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记忆。

3)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老师点评并计入平时课堂表现的成绩,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4)课前下发英文原版教材,课前随机提问,课后发放最新研究成果文章, 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英文原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5664/moe_1623/201001/t20100129_88633.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501/t20050107_80315.html.

[3] 任振华,曾宪桃.“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1-3.

[4] 张凤英,陈永楠,袁战伟,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9,108(6):28-30.

[5]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 吴淑娟,范佳凤.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立项和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3(11):18-19,22.

[7] 梁婵娟.“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改革策略与实践反思[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75-4481.

[8] 徐荣,马江权,孙雪妮.基于Scrum模式的化工原理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2):25-28.

[9] 邓辉,武占省,曹鹏,等.《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9):158-159.

[10] 石军太,李相方,程时清,等.气藏工程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2-144.

[1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604/t20060412_124774.html.

[12] 马颍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问卷调查[J].计算机教育,2009,91(7):107-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鄂尔多斯陆相页岩气开采回流水中甲烷逸散的动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4220746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页岩气开采返排液中挥发性有机物迁移机理及风险评估”(22JK05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青年)“低渗气田返排水中苯系物迁移机理及逸散风险评估”(2022JQ-145)

第一作者简介:马岚婷(1989-),女,汉族,山西岚县人,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风险评价。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双语教学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6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50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湖南省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3:57
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防护头盔佩戴热舒适性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1:02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