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背后的楚国暮色

2024-05-13 14:41林屋公子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李园楚王秦国

林屋公子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围绕“武王墩”的讨论,将淮南市寿县这个不算出名的小县城推向人们的视野。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将楚国的都城迁移到寿春。寿春见证了楚国的暮色,18年后,楚国便在这里结束了其荡气回肠的历史。

最后的合纵

早在春秋时期,寿春一带就有一个淮夷小国州来。之后,吴国与楚国争霸,又把盟友蔡国迁徙到州来,称为下蔡,建国后这里还出土了蔡昭侯墓;而到战国时期,楚国又在这里建设寿春邑;战国后期,楚国还迁都到了寿春,成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西汉前期,汉文帝把弟弟刘长封为淮南王,又以寿春为都城所在地,著名的淮南王刘安就是刘长之子;东汉后期,还有军阀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国号为“仲家”。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也是在这里发生的。

时至今日,在这些历史政权与历史事件中,留下文化遗存最丰富的要算战国楚国,今天寿县博物馆又叫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尽管楚国在这里定都还不到19年,但毕竟是当时除了秦国外数一数二的强国,在这里也遗留下不少波澜壮阔的华章。那么,楚国是如何迁都到这里,又是怎么被灭亡的呢?

故事就要从楚顷襄王开始说了。楚顷襄王就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那位楚王,他即位时楚国都城本来在耕耘多年的郢都,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荆州市一带。不过,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时,秦国名将白起攻入郢都,顷襄王只能带领百官东迁到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带,称为陈郢。六年后,秦、楚两国又修好,顷襄王把太子完送到秦国当人质,并让弟弟黄歇作为太子的师傅。

顷襄王三十六年(前263年),顷襄王病重,派使者去秦国请放太子回国即位。秦昭襄王开始不同意,黄歇就让太子装扮成使者车夫混了出去。太子回国后即位,就是楚考烈王,黄歇也被任命为相当于相邦的令尹,封淮北十二县,号为春申君。考烈王六年(前257年)发生了著名的“毛遂自荐”事件。毛遂作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自荐出使楚国并逼迫考烈王结盟。考烈王不得不同意,派春申君、将军景阳等救助被秦军包围的赵国都城,秦军不战而走。

在春申君的奔走下,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伐秦,以楚考烈王为合纵长,也就是联盟领袖,赵国将军庞煖作为统帅。不过,五国联军刚打到秦国要塞函谷关,秦兵蜂拥而出,五国联军败走。正是在这次伐秦失利的背景下,邻近中原的陈郢显得非常危险。春申君听从门客朱英的建议,请考烈王从陈郢迁徙到寿春。同年,楚国正式迁都,改寿春为郢。从此,东方诸侯也再没有拉扯出一支合纵抗秦的队伍。

近日公布的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确定武王墩是至今科学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其实,在此之前,武王墩附近地区还出土过李三孤堆和三里冢两座楚墓。武王墩、李三孤堆和三里冢都是土名。学者一般认为,李三孤堆出土了楚幽王青铜器,就是幽王墓;三里冢未正式竣工,就是短暂在位的哀王墓;既然排除了幽王和哀王,又不可能是亡国的负刍,所以武王墩最可能是楚考烈王墓。

春申君之死

虽然楚考烈王在历史上不算有名,但关于他有一则的八卦新闻。这件事记录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说继任的楚幽王并非考烈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

《春申君列传》说,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也为继嗣担忧。这时,赵国人李园带着妹妹来到楚国,他的妹妹非常漂亮。李园本来想把妹妹献给考烈王,但听说考烈王不宜生儿子,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不久,李园的妹妹怀孕了。李园就去和妹妹商量,让妹妹去劝春申君,说考烈王没有儿子,只能立兄弟为储君,到时候春申君还能安享富贵吗?所以不如把妹妹献给考烈王。如果生了儿子,那楚国不就是春申君的了吗,还用担心什么呢?

春申君非常赞同,就把李园妹妹献给考烈王,考烈王也就临幸了李园妹妹,不久后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幽王熊悍。考烈王大喜,立熊悍为太子、李园妹妹为王后,李园也由此受宠并且参与政事。但李园却不是真正为春申君着想,他暗中蓄养死士,想趁机杀掉春申君灭口。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泄露这个秘密了。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向春申君献策,说您担任楚相二十多年,大王去世后您辅佐少主,可以像伊尹、周公这样摄政,这是“无望之福”;李园是您的仇人,楚王去世,他一定会杀您夺权,这是“无望之祸”;您把我安排到大王身边担任侍卫郎中,楚王去世,李园一定先入宫,我就为您杀李园,这是“无望之人”。春申君却完全不以为意,他认为李园势力很弱,自己对李园也好,李园何必这样呢?朱英见劝谏无效,就逃跑了。

十七天后,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且埋伏下死士。等到春申君入宫,死士涌出将其杀死,将其斩首扔到宫门之外。李园又下令将春申君家族满门抄斩。

其实,李园杀春申君根本还是为了夺权,而不是什么担心泄密。因为考烈王的儿子并非只有幽王一人,还有幽王同母弟哀王,哀王异母兄负刍,他们不可能都是其他人的儿子。李园应该只是通过春申君的关系,将妹妹献给了考烈王,但春申君与李园妹本身没有关系。

李园杀死春申君,自己担任令尹辅佐幽王,李园妹也成为李太后。幽王在位十年后去世,由同母弟哀王熊犹即位。哀王在位仅两个月,被异母兄负刍所杀,负刍自己做了楚王。据《越绝书》,负刍发动政变时还杀了李园和李太后。历史学者李开元指出,正是由负刍作为庶子篡位,为了寻求政权合法性,所以和他的党羽才编出幽王生父是春申君的谣言。这个故事后来还被编到了秦始皇头上,就是《史记·吕不韦列传》说的秦始皇生父是吕不韦。

昌平君疑云

负刍杀死哀王篡位之前,秦国已开启了统一天下之路。就在负刍篡位的同年,秦国名将王翦攻灭赵国;楚王负刍二年(前226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打楚国,夺下了十多座城池;同年,王翦又攻下燕国都城。负刍三年(前225年),王贲灭魏国。秦国既然已经灭亡了三晋,又把燕王逼得苟延残喘,接下来自然要对楚国动手了。

秦国在位的是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问将军李信,我想灭亡楚国,你需要带多少人呢?李信跟随王翦参与了攻燕,他自信满满地说,我不用超过二十万人即可。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就派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进攻楚国,王翦托病辞职,返回乡里养老。

李信和蒙武分头行动,李信攻下平舆;蒙武攻下寝(今河南沈丘一带)。两军都取得胜利后,约好在城父会合。李信此时完全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全然没发现一支楚军已经尾随自己三天三夜。楚军突然袭击李信,李信大败逃走。楚王负刍在击败李信后,也有了信心,下令楚军继续西进,攻打秦国。秦王政只好咬咬牙,甩出六十万大军,请老将王翦出山。

负刍四年(前224年),王翦、蒙武率军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刍自然不能掉以轻心,派将领项燕率领大军前往迎战。秦军远道而来,楚军以逸待劳,所以王翦没有选择与项燕迅速决战,而是坚守壁垒,让士兵们吃好睡好,就是不接受楚军的挑战。过了一段时间,王翦听说士兵喜欢玩投石、超距之类的运动,就知道士兵们现在精力充沛,可以作战了。此时,楚军大概补给出现问题,开始往东撤退。

老谋深算的王翦这才决定追击,占领了楚国北起陈郢、南至平舆的很多城邑。在蕲县(今安徽宿州一带),秦军大败楚军,项燕亡于战场。于是秦军乘胜攻城略地,扫荡楚国的淮北地区。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寿郢,俘虏负芻,楚国灭亡。

对于秦灭楚一事,在《史记》多篇都有记录,其中《楚世家》《王翦列传》《蒙恬列传》相对比较一致,不过,《秦始皇列传》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记录,说的是前224年王翦取陈郢以南至平舆,即俘虏了楚王负刍;而项燕又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反叛秦国;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这样一来,楚国末代国王又成了昌平君。

昌平君据说是楚公子,历史学者李开元认为他是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时所生,之后在秦国长大并担任秦国丞相。后来秦王政为了剥夺外戚的权力,将昌平君外放到陈郢,昌平君却联合楚人反叛、偷袭李信,最后还被项燕拥立为楚王。其实,从《史记》另几篇记载来看,这段记载很可能是误记。或许正如日本学者鹤间和幸所说一样,大概是因为楚人对项燕和昌平君的思念,才产生楚王被俘虏后他们一直顽强抵抗到最后的传说。

猜你喜欢
李园楚王秦国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瞒天过海
楚王失弓新编
汽车之家法务总监李园:最年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的“双全法”
防人之心不可无
楚王爱细腰
Life is alive——movie appreciation for Still Alice
楚王招贤